佛緣綿長,袤無止境。
佛緣寬厚,廣澤眾生。
我不是佛門弟子,卻有幸早接佛緣。
我虛睜一雙俗眼,卻有幸近觀佛門。
我在南國沒有親屬,天意卻讓我的慧根發芽成長在寶島花蓮。我沾滿塵世埃垢的足履踏進花蓮佛門淨土,那一踏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幸好當時我正值壯年,後半生受益匪淺,換了一種心態,換了一種活法,來得及做一些於社會於公眾於家人於自己有功德的善事。
十二度春秋。
我這個在台灣沒有親屬的北國之女,對台灣的關注稱得上一往情深。如果我把遠在東南的寶島說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顯得有些矯情,但要說我把那座舟形島嶼當作精神的寄宿地,則是真情實意。我的本名和筆名都有“航”字,而我又與慈善事業有緣,書法家朋友贈予我的墨寶喜用“慈航”,本人雖不敢愧領,心卻喜之。有人說台灣島的形狀像一片綠葉,此喻貴在詩意與綠色環保,然而大海落葉不免失之飄零,如再想到蟲形鄰國,葉子容易被其蠶食。我更喜歡把寶島喻為一艘航船,乘風破浪揚帆萬裏的不沉之舟,不是更好麼!
十二年來,我的目光始終追逐著來自寶島的信息。報刊上有關台灣的消息,我都會仔細研讀一番。有朋友自台灣來或台灣媒體記者來采訪我,我都會認真問詢一番。我是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節目的忠實觀眾,尤其關注政要新聞。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訪問大陸,我會全程“跟隨”他們。“綠營”企圖扳倒馬英九,我心裏真為馬英九捏了一把汗。後來的巨變更是引人入勝,諸如“政黨值換”啦,“扁某洗錢案”啦,“吳淑珍十七次拒不出庭”啦……人間話劇花樣翻新,令人目不暇接。
除了台灣的政聞,我還關心那裏的暴雨颶風、洪水、泥石流……特別是花蓮的地震與台風,每當那裏發生震災風災,我心裏都會陡生擔憂:證嚴法師怎麼樣了?靜思精舍還堅固吧?自1991年華東洪水以來,大陸的每一次大災,證嚴法師都派慈濟弟子們趕赴第一線賑災。南亞海嘯、非洲戰亂、窮國饑民,哪裏最困難最危險,哪裏就有慈濟人的身影。最令人敬重的是證嚴法師做到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1991年華東水災,慈濟功德會是第一家獲準進入大陸的台灣宗教團體,為此中華慈善總會閻明複會長和證嚴法師有過君子協定,證嚴法師教導即將奔赴祖國大陸賑災的弟子們說:“(海峽)彼岸的製度(你們)要配合。”“我們去大陸隻賑災不傳教。”達到這等無畏無私的境界談何容易!台灣“輝政”“扁政”時期“台獨”勢力甚嘯塵上,而大陸又有一種聲音對台灣佛教心存疑慮,法師竟能率其信眾超拔政治一心行佛,可欽可敬!
中國社會出版社將於今年10月出版我和《慈善》雜誌執行主編李玉林的合集《俗眼觀佛門;慈濟的世界》,我在重新修訂上半部《俗眼觀佛門》時,忽然領悟到出版社此時推出這本書的一番美意。自己在斟詞酌句修改潤色之間,也發現了慈善題材對於當今社會問題的積極意義。近年來的人禍頻仍,層出不窮,礦難、潰壩、假藥、有毒食品、大頭娃娃、結石嬰兒……涉及領域之廣泛,惡劣手段之駭人聽聞,積重難返之嚴峻程度,單靠法律懲辦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識之士早已大聲疾呼道德重建的迫切性了。不論什麼製度的社會,如果沒有道德對法律的補充,都會出現災難性的缺失——上述公共安全事件說明人性良知的缺失,已經跌到道德底線之下;職業道德的缺失,已經遍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細胞;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已成為每一樁“人禍”案件背後必備的溫床。在這樣的社會問題背景下,再去看慈善團體、慈善人士的慈行善舉,那就更加功德無量了。
去年,世界佛教大會在我國舉行,足以說明我國政府開放的宗教政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包括佛教、道教的精華,佛學道學可以在改善人性、道德教化方麵發揮更多的作用。
俗眼觀佛門,讀者朋友們不僅可以觀出人性之善,還會有更高層麵的參悟——悟住現代人應該給自己立幾條戒律。人,還是應該節製一下欲望,自律自戒,肆無忌憚就會埋葬禍端。在慈善和仁愛方麵,佛學中有許多值得現代人改善自己品性的經典理論,例如“老五戒”和“新五戒”。“老五戒”是佛教自古以來的規矩: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證嚴法師又給弟子們及信眾增加了“新五戒”:不介入政治,不參加遊行示威等活動;遵守交通規則;不賭博;要孝順父母;要柔和聲色,做賢夫良父賢妻良母。如此引人向善的佛門戒律,對於淨化社會,優化人性是有積極意義的。
俗眼觀佛門,皆因佛學可洗滌俗眼,善哉!
航鷹
寫於2008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