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天體視運動

地麵觀測者直觀觀測到的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對太陽係內的天體來說,地球繞太陽公轉和這些天體本身的空間運動也是形成天體視運動的重要原因。在太陽係外的各類天體中,一些近距星的視位置還要受到因地球公轉所引起的周年視差和太陽本動帶來的長期視差的影響。此外,歲差和章動、光行差、自行和大氣折射等也會引起天體在天球上視位置的改變,但這些通常都不屬於天體的視運動的研究範圍。

天體的周日視運動由於地球自轉,地麵上的觀測者看到天體於一恒星日內在天球上自東向西沿著與赤道平行的小圓轉過一周。這個圓稱為天體的周日平行圈。這種直觀的運動稱為天體的周日視運動。周日視運動是一切天體最顯著的視運動。在用天體照相儀對北極天區所拍得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極附近恒星的周日視運動軌跡。在地球北極處,北天極與天頂重合,天體的周日平行圈與地平圈平行,天體既不升起,也不下落,永遠保持同一高度。那裏隻能看到天球北半部的天體。在赤道處,天極落在地平圈上,天體的周日平行圈與地平圈相垂直,天體沿著與地平圈垂直的圓周自東向西作周日視運動。那裏可以看到全天的天體。天體因周日視運動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地平坐標,即方位角和高度。

天體在作周日視運動時,經過天球上一些特殊的圈(包括大圓和小圓)或點,這些現象在天體測量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天鵝星雲

在天鵝星雲M17這一片充滿分子氣體與塵埃的雲氣深處,一直有新的恒星誕生。如有名的亞美加星雲與馬頭星雲一樣,M17中黑暗部分是由具有碳元素的煙霧般塵埃粒子所組成的分子雲,吸收背景星光所造成的。當巨大的亮星形成之後,它們發出熾熱的光線,漸漸地會將周遭的暗黑雲氣蒸發掉。用雙筒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天鵝星雲。它位人馬座方向,大小約橫跨20光年。

因為受到恒星風及輻射的影響,那些在星星育嬰室的雲氣呈現奇幻波浪狀。M17大約距離我們5500光年遠,坐落充滿星雲的射手座。我們可以見到被星星照亮的多塊的稠密冷氣體與灰塵,將來會是恒星形成的區域。這是顏色代表M17的化學組成。比例較多的綠色代表較多的氫,夾雜一些代表硫的紅色及氧原子的藍色。

太陽係的形成

形成太陽係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在形成太陽和行星係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布,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獲得的角動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地月係統的相互繞轉和地球的自轉中,這就是地球自轉的由來。

這就是說,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地球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開始自轉或公轉的。

天上巨鈸

從地球上遙望星係NGC4565的側麵,如同大家所知,它就像一隻細針,因為它側麵看起來細長。明亮的NGC4565星係是春天北方的天空天文愛好者喜歡觀測的對象。因為它坐落在黯淡且清晰的後發座。這張銳利顏色的照片可以看出星係中央拱起的星核,充滿帶著黃色光芒而年邁的星星。中央星核被帶狀的星塵所遮蔽,正好在星係的平麵上。就像我們的本銀河係一樣,是座龐大的宇宙孤島,NGC4565大約距離我們有3000萬光年,且半徑有10萬光年。事實上,有些人認為NGC4565是天空上的傑作,卻被梅西葉所遺漏。

天衛三

天衛三的外表和天衛一很相似,但天衛一要比它小25%。天王星的大衛星都是由占40~50%的冰和岩石混合而成,它所含的岩石比土衛五之類所含的要多一些。

天衛三的表麵是由火山口地形和相連長達數千米的山穀混合而成,一些火山口已被填沒了一半。天衛三的表麵相對而言尚為年輕(雖然比土衛二的年齡大一些),但它很顯然已經過了一些地殼變化。

有關天衛三的曆史的一個推測:它曾經由於溫度過高而成為液態。它的表麵首先冷凝,所以當它的內核冷凝時,內部的變化造成它的外殼開裂,也就造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山穀。

天體

天體是就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例如恒星(包括太陽)、星雲、行星(包括地球火星)、衛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宇宙物質的任何集聚形成的各種天文研究對象。如在太陽係中的太陽、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行星際物質,銀河係中的恒星、星團、星雲、星際物質,以及河外星係、星係團、超星係團、星係際物質等。通過射電探測手段和空間探測手段所發現的紅外源、紫外源、射電源、X射線源和γ射線源,也都是天體。人類發射並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守宙火箭、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器、行星探測器、行星際探測器等則被稱為人造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