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子(1 / 1)

慶豐十年,漳州榆縣李家村。李家村大部分住戶除姓李外,也有少許外姓人。這些外姓人都是恰逢天災或是戰亂路經李家村在此定居下來的。其中有戶趙家便是因當地水災不得已逃到漳州,最後在李家村按的家。當家的叫趙二虎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年方20叫趙小山,女兒年方15叫趙芙,按常禮兒該娶妻,女兒也該嫁人,但家窮又是剛到陌生之地還沒熟悉環境那顧的過來兒女婚事。趙家在李家村人無地無畝,連住處也是自家搭建的茅草房子遇見刮風下雨更是苦不堪言。趙家媳婦也隻靠替村裏人縫縫補補得到少許接濟。到了這年的冬天村裏人看趙二虎和趙小山有些力氣,便推薦去了榆縣一戶財主家做了長工,這家財主姓張娶的是一位員外之女柳氏,縱是家財萬貫膝下卻無兒無女,據當地傳言是那位員外之女不能生養。趙家父子在張財主家一幹就是一個多月,趙家媳婦在家掛念丈夫和兒子,便讓女兒帶上幾件棉衣送去榆縣張財主家,那成想這趙芙因送棉衣卻被張財主撞見,張財主見趙芙生的俊俏動了歪念想納趙芙做妾。柳氏聽聞又哭又鬧又要上吊,但張財主以柳氏不能生養為由拿休書嚇唬,那柳氏也隻得依從了。張財主許諾趙二虎如果應允親事便贈三畝地和二頭牛,趙二虎和媳婦本不同意但人窮誌短,也隻能感歎命運不濟勸。說服趙芙應了這門親事。但提出雖然是納妾也的按正式的禮數排場辦。趙芙心裏百般不滿但婚姻皆由父母做主也隻得依從。定了日子接了聘禮,趙母為女兒做了幾件新襖交代著到了大戶人家該守的規矩,日子在母女倆苦哭哭啼啼中度過,到了迎親那天趙芙坐上喜轎向榆縣而去,伴著遠去鼓樂聲,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