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莊子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莊子·逍遙遊》
水的聚積不深厚,那麼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窪地,那麼放一根小草可以當作船;放上一個杯子就膠著住了,這是水淺而船大的緣故。這幾句話是說要重視積累的作用。
在《逍遙遊》的開篇,莊子通過描繪不知有幾千裏大的鯤和鵬,告訴人們應該有大的境界,胸懷應該寬廣。我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做到擁有遠大的境界、寬廣的胸懷呢?莊子以水為喻,給出了答案—重視積累,為實現人生的跨越打下基礎。表麵上看,莊子這幾句話是在說水的負載能力,實際上他是在說,如果你的胸懷不夠寬廣、眼光不夠長遠、學問不夠廣博,那麼想超越自己,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為了能夠做到超越自己,必須培養自己的學問、能力,通過日積月累的“修煉”,來做到像大海一樣深廣。
說到積累,老子曾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是呀,沒有小萌芽的每天生長,就不會有合抱的大樹;沒有土的層層積累,就沒有九層的高台;沒有一步步的邁出,當然也不會有千裏的遠行。荀子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再通過具體的例子來看一下積累的功效。唐代有一位名叫李賀的詩人,他小時候每次出門都會帶著一個背著錦囊的小書童,一想到好的詩句,就趕緊寫下來丟進錦囊。晚上回到家後,他又把錦囊中的詩句進行加工整理。隨著盛放詩句的錦囊越積越多,李賀的詩也越寫越好,成為遠近聞名的詩人。李賀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積累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俗話說,水滴可以石穿。一滴水滴在石頭上,對於石頭來說幾乎構不成影響,但是成千上萬滴水日日、月月、年年地滴在石頭上,便可以將石頭穿透,積累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好的習慣通過積累可以成為好的品行,讓我們受益終身;而壞習慣的積累則會形成不好的性格,讓人一生都會深受其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在成長過程中重視積累,正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莊子
(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係,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莊子
智慧之聲
空中樓閣
有個人很有錢,但是很無知。一天,他來到鄰近一戶富人家裏,看見一座三層高的樓房,高大雄壯,富麗堂皇。這人十分羨慕。他想:“我的錢財不比他少,為何不拿出一些來也建造一座高樓呢?”
主意打定,這人便把建築這幢樓閣的木匠找來,說:“你能不能依照那家的藍圖,為我建築一模一樣的三層樓?”“沒問題,一定讓你滿意。”木匠答道。
第二天,木匠在他家測量、挖地、壘牆。愚人見木匠一層磚、一層磚地壘牆,心裏很疑惑,就問木匠:“你壘牆有什麼用啊?”木匠答道:“蓋三層樓呀!”愚人說:“我不要下麵的兩層,隻要最上麵的一層。”木匠答道:“這怎麼行呢!哪有不蓋最下層的房子而造第二層?不造第二層,怎麼能造第三層?”愚人堅持他的想法,固執地說:“我不要下麵兩層屋,你必須給我蓋最上麵的一層樓!”
別人聽說這件事後,都笑話那人太愚蠢。
品茗悟語
積小可以成大。任何偉大的事業,無不是從細小、平凡的工作累積而成。隻有積累足夠多的知識、經驗,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使自己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很多人隨時隨地在不停地積累知識,就是為了厚積薄發,在將來的某一天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