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中藥與美容(二)(1 / 3)

三、美髯烏發

美發,指頭發健美,發黑而有光澤,發粗而密集,發長而不枯萎。姑娘們有一頭烏發秀發更増加自己的風度和美麗。

烏頭麝香油方(自《山居備用》):香油二斤,柏油二兩,沿石子六個,川百藥煎二兩,五倍子半兩,河子皮一兩半。酸榴皮半兩,豬膽二個,真膽礬一錢,旱蓮草半兩,零陵香,藿香葉、香白芷、甘鬆各三錢,麝香一錢。先將香油鍋內熬數沸後將沿否子,川百藥煎、五倍子、河子皮、酸石榴皮,真膽礬,旱蓮苔研末下入油內同煎,少時傾出油,入罐子內盛,微溫入柏油,攪冷入豬膽,又攬令極冷,入餘香藥。再攪勻,用厚紙封罐口,每日早、午時、晚各攪一次,乃封之。如此十日後即成。晚洗頭發淨,次日發幹搽之。

說明:本方薈集了眾多的烏發藥:沿石子即食子,能烏髯發《奎藥本草》河子皮黑髯發《藥性論》,川百藥煎係五倍子發酵製成,本方同用,取其能“烏須發”《本草綱目》且有潤皮之功,引導諸藥穿透頭皮,發揮藥力。旱草蓮有黃白兩種,墨旱蓮草,諸處有之,烏須生發有特效。取汁"塗眉發,生速而繁。膽礬別名石膽,膽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礬,呼為膽礬。其性收斂上行,治咽喉口齒瘡毒有奇功,此方則取其上行之力,載諸藥上行直達顛頂毛發,以上諸藥配合巧妙,相輔相成,再入香油柏油中製備烏發潤澤的作用顯著,方中還加入多種香藥,不特令發黑如漆,且馨香悅人,堪稱優良的烏發油,據說各地日用化工廠生產的烏發護發油等製品均含有部分上述藥物。

交藤丸(自《古令圖書集成#醫部全錄》)何首赤白者各500克,白獲苓150克,牛膝60克,將上藥搗細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貯瓶備用。每次灑下330丸,每日一次。

說明:交藤即何首烏,其味甘澀,微溫,無毒。《開寶本草》載:何首烏具有“益血氣,黑髭鬢,悅顏色,久脤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古代關於何首烏延年益壽、駐顏烏發的傳說很多。明世宗無嗣,有一高僧,獻上一方名為“七寶美髯丹”主要就是何首烏。世宗為生太子——皇帝的世承人,便堅持服用,不久原是稀疏的頭發變成烏黑閃光的美髯飄飄,一年後,皇運果然生下太子,一時間上至宮廷顯貴,下至庶民百姓,都爭相服食何首烏製品。何首烏用於烏發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何首烏所含卵磷臘為細胞膜的重要原料,能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從而延緩細胞的衰老,益壽駐顏烏發。方中牛膝、茯苓亦功在於雙補脾腎,使氣血充足,發為血之係,故發烏黑油亮。

魏文帝用秘驗方(自《外台秘要》):黃芪、當歸、獨活、川芎、白芷、芍藥、莽章、防風、辛夷仁,幹地黃,蒿本、蛇街各一兩,薤白半斤,烏麻油四升半,馬髫裔二升。上十五味,除油外,以微火煮,三上三下。白芷黃膏成,去滓,洗發後塗發。

說明:本方是魏文帝使用的宮廷秘方,專以用來保健美發茂發。後傳至民時,流傳上千年,為民時喜聞樂用。其製備方法主要是根據中醫理論:發為血之係,血旺則發茂,風動發根,風去則發牢。故重點用於補血養發兼以祛風而達到美發美容的作用。

令發易長方(自《慈禧光緒醫方選儀》):桑葉、麻葉適量各半,煎湯洗發。

說明:中醫認為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故《圖經本草》譽之為“神仙葉”,可用於美發茂發。麻葉,為大麻的葉子,有肯定的生長美發功效。《唐本草》雲“浸湯淋發長潤,令白發不生。”兩藥配合能使進毛發生長而茂盛。故方後雲“洗發七次,可長數尺。”其言雖不無誇張,但效果卓著,想非誑語。此方並不是清朝宮廷禦醫所創,而是襲於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醫家兼養生大家。他自己就非常注重養生美容,享髙齡120歲,至老黑發茂密如壯年。

四、治禿生發

治禿生發方(自《時後備急方》:麻子仁,秦椒各適量,上二味,置泔汁水浸一宿、煎水、去滓。沐發,每日一次。

說明:《時後備急方》是古代單驗方的集錦,所收集方劑皆藥簡而力宏,深受百姓歡迎。麻子仁,中醫認為能清熱潤腸通便,外用則如《日華子本草》所充“益毛發。”《名醫別錄》謂“發長潤。”。古人常以之為單方,壓油擦頭,治發落不生。秦椒為產於隴西的花椒,功能“除風邪氣,溫中,去寒痹,堅齒發,”(《神農本草經》)。“生毛發,滅瘢。”《食療本草》)。兩藥同用具有營養毛發,潤燥袪風的作用。促使新發再生。故方後雲“…月長二尺也。”

治斑禿方(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首烏藤,白芍、桑椹各15克,生黃芪30克,川芎、旱蓮草各9克、明天麻、冬蟲夏草、木瓜各6克。煎湯。日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