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乾坤之四(1 / 3)

第十六章避難所

且自火靈魔王一聲令起,頓時群魔閃電般飛出洞外,群魔出洞,雄威宇宙,震蕩四海。

時刻,顓頊、玄空更是喜上眉梢,與眾魔行出洞外,頃刻間,魔師已將那辟魔金旗擊毀成粉,群魔伍中,也登時歡騰一片,火靈魔王將手一揮,豪言道:“兄弟們,今日乃我萬魔翻身做主之時,從此以後,兄弟們要同我、與二位聖賢一道,鏟除邪惡,滅此天朝,到那時…哼,我們將有享之不盡的榮耀!”

“大王聖明,大王聖明!”群魔高聲大呼,氣壓山河,響徹雲霄。

風神飛鐸有差務在身,恰行經此處,見萬魔出洞,稱性妄為,他大驚,便速回天朝,告女媧娘娘道:“臣剛才返身而歸,忽見那顓玄二賊請出萬魔來充威,他們還大言不慚,說要滅我天朝,另謀王室啊!”

女媧娘娘聽畢,火冒三丈:“哼,這些狂妄自大,不知深淺之徒!”氣怒之餘,她又是心急如焚:“哎,可是,那萬魔一旦聯手,將會直逼我天朝,到時恐怕連我等…也對付不了,這樣,天朝便有滅亡之危,到時候,天地慘遭浩劫,後果不堪設想啊!”

“娘娘,不如待臣與我天朝十萬之士,將萬魔統統斬除,到時提上那顓頊與玄空首級來見陛下!”長靈王一聞此言,想到那魔帝殘虐,萬魔猖猛,不知間怒氣暴起,便道。

“愛卿衝動過甚,那萬魔並非你想象中那般不堪一擊,他們有高於我們三五層的法力,如果我們現以死抵抗,到時隻能是朝破神亡,萬劫不複啊!”

群臣皆默然,的確,這是一場生與死的大較量,女媧娘娘無奈之時,朝四穹望去,魔氣已近:

“眾愛卿,事不宜遲,先退往昆侖山!”每一位神士都預示到了形勢的緊迫,女媧娘娘話音剛落,群神即皆已離開了這個朝中重殿。

眨眼間,她與眾神等已來到了昆侖天界。

與此同時,火靈魔王、顓頊、玄空與眾萬魔也已逼至寶靈殿前,顓頊企圖正借萬魔之勢,給來個一箭刺心,便與火靈、玄空齊夥進至天朝,那一刻,眾魔邪如黑雲壓城之勢來到天宮,睜眼看四處無兵、無將、無神使,大驚,顓頊見此情形,對火靈魔王聲稱:“大王,看來,他們是聞風喪膽,見我們一來,就都嚇得屁滾尿流,您看,這天朝不是拱手所得,大王莫愁,我們今有大勢在握,還何愁日後難除邪神!”

“哈,此乃千載難逢之機,這麼說,我們現在就可享受這天聖帝之尊位,盡度富貴榮華之日啦!”

“是啊大王,今日是良辰佳節,我們眾兄弟應大享美酒才好哇!”顓頊說著,便攜火靈、玄空及眾萬魔進入寶靈大殿。

“好吧,”火靈魔王一時心中豪邁,便同其入殿。

顓頊遂讓廣大妖靈置酒設宴,共享心中之樂,並躬身請火靈與眾魔者同飲“聖水”。

“喝!”一聲剛起,百千聲迎至,醇醇酒香,沉迷萬裏……

一陣酒氣過後,眾妖魔們都喝得大醉,那玄空醉得直昏倒在地,顓頊以水代酒,騙得這魔王連飲三十盅左右,直喝得頭昏眼花,周身癱軟。

原來火靈魔王因見到寶靈殿王朝已滅,天庭歸己所統,一時心中興之所及,豪情一起,即消了酒中戒備之心。

這時那萬魔眾數均不勝酒力,啪!啪!啪!酒盅摔得遍地都是,隨而,像穀個子一般,都倒了下去。

顓頊一看,正如他心中所料,趁酒傷之際,他大使神法,直向火靈王擊去,這魔王因酒傷過多,顯得無力,顓頊擊出天魔玄龍法,那火靈王還算神力無邊,終於未退元身,卻是遍體鱗傷,一閃間,群魔抱肚打滾,哀聲疾呼,他們紛紛向顓頊求饒:“天主大帥,饒了我們頭兒吧,從此以後,我們都尊您為王!”顓頊聽後,又平擊一掌,這下,直衝群魔而去,群魔更是迎受不得,無奈,隻得跪於殿下苦求,顓頊仍不手軟,又使法擊去,那些群魔已受盡皮肉之苦,就再也無法與他有抗衡之力,齊拜道:“龍恩浩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顓頊一看,群魔已對他恭順並拜為聖皇,便才停手,他喜出望外,施玄龍神法即將所有眾魔者恢複原身,這時,萬魔等又齊聲尊顓頊為王,火靈與玄空一見,方知不妙,便不得不伏地稱臣。

顓頊原見火靈,稱其大王,是想立刻贏得此人讚同與信任,所以,借今飲酒祝賀迷醉萬魔,使其喪失理智,然後去威脅他們,這樣,他便一躍成為眾魔邪之首,日後,便可勝任一朝天帝,隨後他將寶靈殿改名為幽明殿。

就在顓頊即將稱帝之時,七無山四大天王聞訊,便紛紛向其方靠攏,這四大天王也是那種對權力渴望之徒,這一下,他們即如牆頭之草,投奔於一個權擁群魔之人,他們想現今都各有所能,隻是時機對己方無利,便妄圖先穩住陣腳,以後終成大業。

七無山地處南天門洞泉界,北依首華山,南臨蒼雲海,東靠蓬萊仙境,西接九天銀河,此山群峰聳立,高拔萬仞,山上有天王宮,宮外霧氣繚繞,內有一殿,名四聖府,其中,那四大天王正在商議對策。

這四大天王乃摩裏青、摩裏紅、摩裏海和摩裏壽四位,除總稱四大天王之外,其等還各有雅號,即武聖、法聖、音聖和琴聖是也。

所謂武聖者,自稱其武藝高深莫測,四海之內他為尊;至於法聖,其法力通廣,內氣無量,據說此徒能以一混元珠傘而將空中飛鳥、路上行人、水中遊鱉,乃至敗枝落葉、碎石黃壤等皆收於傘中,頃刻便神形俱滅,化為無跡;而那音聖摩裏海,其逍遙如行風,速亦如行風,且能眼觀六路,察知萬變,他也能與其弟摩裏壽互相配合,共同演繹出美好樂曲,有人曾聽他們的兩個兄長說,此樂曲美妙多變,婉轉順耳,宮商角徵羽,五色音俱全。

此武法音琴四聖徒當日聞聽顓頊將要稱立帝號,在二弟摩裏紅的提議之下,其主摩裏青遂命七無山水天連、白蟾老耄,以及洞泉三魔-河馬神僧、蟹頭王、鱉靈子齊為顓皇助力。

顓頊聞聽得四聖等賢助政,喜笑言開,當日又是良酒美食重重相待。

而當日女媧娘娘因萬魔已逼近寶靈殿,遂領天朝眾神速然來到昆侖之界,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了先製住這場惡氣,以挽救天朝,女媧娘娘便令眾神撤出寶靈殿,這時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萬魔所害,為了世間避免蒙受過大損失,遂暫時放棄了對天朝的防守,萬魔雄厲,而今又尚不能對敵,她在緊迫交加之時便實施了此計劃,抱著一切以大局為重的思想,先給他們(顓頊、玄空及萬魔等)來個空城計,日後再審時度勢,共商除魔之法。(昆侖天界屬西方,為天朝以外之地,她想那顓頊必然不會發現此地,遂攜眾神避難於此)。

且自女媧娘娘領天朝眾神來到昆侖之時,昆侖王元始天尊已帶眾天徒在西天門外相迎。昆侖山,自開清濁而立,判蒙鴻而後成,屬於西天界,女媧娘娘授元始天尊特權,專治昆侖,長年來山聖人傑,萬物蒼翠,生靈繁茂。

元始天尊知天朝大難臨頭,遂已攜眾天徒東離昆侖,正好在南天門外與天聖帝和天朝眾神相見,甚是安心,數年來,他們對天朝忠心,天地可鑒!

昆侖王元始天尊遂令屬將大開天門,以迎接聖駕,女媧娘娘即同眾愛卿進入昆侖,天尊後將眾神等安置於昆侖南北兩界。

當日晚,葛天、昆侖王與天聖帝女媧娘娘共議於昆侖令申宮中。

“娘娘,那萬魔如此厲害,我們為何不聯絡其他天係,除妖滅濁,來化解這場爭鬥呢?”昆侖王元始天尊問道。

“愛卿,我們應靠我們自己,這些外界的力量是不可靠的,隻要我們眾誌成城,無堅不催!”

“娘娘,話雖如此,可如今您已離朝,那賤賊顓頊就可乘虛而入,占取帝位,到時後害無窮啊!況且…”

“哼!我知道他會這樣做的,隻要這家夥稱帝之後殘暴之極,我們便可以死相製,天理是公平的,他永遠不會傾於惡方,記住,當務之急,我們應以大局為重,不能因小失大,神,乃宇宙之子,介於此,我們必須苦練道法,日後除邪!”

“是!”昆侖王元始天尊、太康王葛天齊聲道,隨後他們便傳聖令於天朝其餘眾神。

這時,靈光一現,女媧娘娘突然像預示到了什麼,對二位臣道:“七無山四大天王明日將反歸惡賊顓頊!”

“啊!”二位一陣驚呼,後來的結果正如她所料,有一個新的政權即將在近日誕生,那個代替了他天聖帝之位的就是-惡賊顓頊。

而在無形中赦免了邪徒顓頊的北南王公孫辛,他到這時已整整在牢中度過了九百一十載苦難光陰,不久,天聖帝女媧娘娘便以期限已到下令將他釋放。

出牢後的他滿腔熱忱,為了天朝的安寧,便願除掉他那大惡不道的叔父顓頊,

然而自己在牢中的那段時光,天朝又經曆了怎樣深重的災難?今看著萬魔稱威,自己的邪惡叔父又坐鎮一朝之主,他心中別是一番憤恨與憂傷!但卻也無能為力……

此刻,他又想起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彬兒,很想立刻見到她,於是他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長靈府,然而,眼前的景象令他大驚,長靈府,還有周圍的太華宮、上清殿都空空蕩蕩,也不知長靈王他們都去了何方?

這時,公孫辛突然接到了天聖帝女媧娘娘所發的玄信令,經她提示,自己來到昆侖北界令申宮中。

他終於見到了女媧娘娘、元始天尊、葛天、飛鐸、祝融氏等神士,眾位神士見到北南王公孫辛的那一刻,都驚喜不已;他通過眾位所述,方才了解到了從鎮魂靈天鎖被毀到陰世建立,閻羅王任命為主…以及後來的萬魔出洞,直至今日退身昆侖,暫分南北兩界等全部經過……

聽完了眾神之言,公孫辛原來憤恨憂傷的心情更多了幾絲哀愁,當然,有這種感受的,也包含著其餘神士。

就在這眾皆哀愁之時,洛神彬兒已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他的眼前,見到辛哥的那一刻,她驚喜得迅刻投入了他的懷抱:“辛哥!”頓時,無盡的淚水從她那雪白的麵頰上流下,她不時地喊著辛哥,相思與歡笑融為一體,化作了她對他久久的眷戀。

公孫辛一時見到了牽掛已久的彬兒,心中欣然,便緊緊擁抱著她;他試幹了

彬兒的淚水,安慰著她那純潔的心靈…他深深地看著她,她也深深地看著他,良

久,良久後,倆人最終沉浸在無盡的愜意中……

第十七章高陽之治

而對於在瞬然間占領了整個中央天朝的顓頊等而言,他耍酒計贏得了萬魔王之尊,而後又得到四聖等賢,其樂哉,次日便決意正式登基稱帝。

此時場麵不遜聲色,小妖將防守幽明殿,顓頊身披紫金黃袍,隨七十六大玄魔、六大仙、五大魔首、四大天王等步入大殿,即位稱帝。

那七十六大玄魔共分四路,數目相平,均立於左右兩側。

五大魔首乃九陰魔、貔貅魔、天鷹魔、大鵬魔和黑猩魔,他們個個英氣灑脫,但粗野狂傲;摩裏壽、摩裏青、摩裏紅,還有那摩裏海四大天王手中各有神器,風電琴、青雲劍、混元珠傘、玄靈白鼠、四弦玉琵琶等皆在其下,數位俱立於右側。

其次,烏雲大仙托渾天烏盾,鹿角大仙拄靈坤赤魔杖,聖獅大仙掌火焰金刀,黑狐大仙帶引魂青劍,長嘴大仙策玄光神槍,光頭大仙手托天龍玄球,分居兩旁。

顓頊登上金龍寶座,眾將臣遂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天帝顓頊看著下方,群魔皆順如羔羊,一時心中大興:“哈哈,凡輩今日能坐此龍椅,此乃天意!隻要有眾卿坐陣,寡人就大可高枕無憂了。今日天下大定,天國伊始,不改名號不足以表赫功,所以,現命本國為太宇,稱之為太宇天國,寡人本命號高陽,即與炎日同壽者也!”

“吾皇聖明,功蓋千秋!”天帝言畢,群魔臣又大呼道。

隨後,天帝封火靈為廣城王,管轄天國內政兼總攬司之主;賜玄空為塵世地奧王,當即領百妖下往塵世,統治世間;他封摩裏青為掌國天王,摩裏海為執戈天王,乃天國護衛;摩裏壽眼膘萬裏,耳聽八方,為廣目天王者,乃天府情報總負責長;雅音天王摩裏海任樂部領主。

其次,天國又設有四大督司,九陰魔主治邢部,聖獅大仙組管建部,四大督司即是由總攬司、邢部、建部與樂部共同構成。

除此,顓頊又授烏雲、黑狐、長嘴、鹿角、光頭五大仙為差務特使,其同廣目天王摩裏壽務必時常於天國內外巡視,如發現險詐,即應立刻告之天帝,否則,輕者受貶,重者將交於刑部嚴刑處置。

封職完畢,天帝如釋重擔,因心情愉悅,即以酒為樂。

一小妖迅刻提上美酒,顓頊讓屬將魔同其共飲,又令那三十三靈魔之一犀牛精務必為帝與眾天國爵爺一一敬酒並百般“嗬護”。

後時宮中樂音奏起,宮女歌舞,餘音饒梁;就這樣,酒、色、香、樂逐漸開創了他的帝王生涯……

像這種生活持續數幾十日,天帝漸漸生了虛榮之心,一日午時,高陽帝便向群臣提出要大興土木。

他遂於次日國會之上與群臣商議此事。

“眾愛卿,本帝為一代君主,則必有君之尊貴!所以,今將在天國南界大興宮室,眾愛卿意下如何?”

“陛下,您是堂堂一代帝主,這點恩取,又算得了什麼呢?”廣城王火靈見天帝龍言已出,恐出反語對己無利,便順其心誌。

其他眾卿見今大局已定,便高呼:“聖上取之有道,功蓋千秋”。

“好,既然如此,明日就開始動工!”天帝顓頊一聞臣下皆順從己意,頓時心中興爽。

君命無違!天帝一聲令起,六大仙等即立刻動身,不敢怠慢,這六位將子不惜耗費精力,他們不斷從四處天界及塵世“購來”黃金、白銀、珠玉、寶石等物,不久,工程便開始了。

一起巨大、華麗、精美絕倫的工程持續了整整幾個月,由六大仙設計督察,許多小妖小將協力建造,金碧輝煌的千王金殿和昆慶宮終於落成了。

此建築黃金鑲頂,白銀做柱,銅石鍍梯,紫木為門,精雕細琢,占地方宅千傾,名曰昆慶宮爾;千王金殿於昆慶宮西南,大殿氣勢雄偉,皆以金瓦,玉柱與彩飾雕琢而成,其頂有長龍、飛鷹、臥虎、丹鳳等飾物,其皆為精銅所造,亦是流光溢彩。

高陽帝目視眾殿,似乎在憧憬著他更為廣闊的未來……

同時,高陽帝為了表示那些為聖宮修築而立下汗馬功勞的“高陽驕子們,”特賜予每將士黃金萬兩,為此,他們更甘於為可敬而可愛,至尊顯貴的高陽大帝君付出,乃至於自己的生命,都無所顧惜!

殿府修成,高陽帝大喜,便攜群魔居於其中,好不自在!為了好好慶祝一番,高陽帝與眾魔臣將士花天酒地,無拘無束,度過了長達三十多天比天堂更天堂之生活。

富貴生淫心,高陽天帝過了這樣一段生活,為了滿足他的好花之念,便派將下從天國四處弄來美女千名,這樣,新伊人很快便占據了他的心靈;為此,他以敗壞高陽國風俗之由而拋棄了與自己長相廝守的賢惠妻子-江婉月,使她流離四方……

高陽帝拋棄愛妻,使得他的兩個兒子公孫蟬窮、公孫權極為憤怒,他們反複勸父親珍重與母親之間的感情,而每遇此時,父親卻都對此事避而不提,眼看著一個完整的家就要拆散,無奈時,兄弟倆便最後決意在一次早朝之後聯合上奏父親,再次希望他能夠深慮。

他們向父親訴說了母親的痛楚,從她進入這個家以來對父親的愛慕,對家,及後來對兒子們的照顧,以及她對於父親的順從、忍讓、體貼與深深的理解,她對於父親和整個家都付出了愛心。

她很支持父親施仁政於民,但也很反對他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

而後,兄弟二人又痛斥父親一意孤行,不能正確聽取母親對他所言放棄攻占天朝計劃的忠告,他見色心動,從而狠心拋棄母親,傷害了與母親之間的感情,重重傷了她的心靈,也沉重地傷害了整個家!

他們隻求父親能夠重新挽回與母親當年的愛情,珍惜與她相處的歲月,並衷心地希望他且莫貪心,以放了那些嬌弱的受苦仙女們……

誰知父親-尊貴的高陽帝聽了兄弟兩人的良言之後,惱羞成怒,認為兩兒挑撥是非,所出盡皆胡亂之語,於是,他極怒之下,便大罵:“孽子!叛徒!”將兄弟二人逐出王室親族,這是由於他不能容忍任何逆耳之言的緣故,因為在他看來,所有是非、善惡、正邪乃至於仁義忠孝等都在各自心中,皆有“定數”,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萬般多變。

公孫蟬窮,公孫權兄弟善言勸父,卻遭拒絕,今他又不認親子,反稱其為叛惡之徒,他們心中甚是傷恨,兄弟二人奔走於茫茫原野之中,數日後,他們終於找到了母親—

母親江婉月自被父親拋棄之後,她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麵,身體日趨消瘦,最後她便憂憤而亡了。

見到母親的那一刻,兄弟二人眼中無不噙滿淚水,同時他們對於父親的無限憎恨也湧上了心頭,是他殘害了母親!當想到這裏時,他們眼中無限的淚水已完全消失了。

因被父親逐出天國,而今已無立身之地,無奈之下,兄弟二人便暗中來到了原天朝之邦的西天昆侖界,原來幾年前萬魔出洞,眾神避退昆侖以及高陽國成立等前後之事都曾在他們的少年心靈中留下印記,而值此際,他們唯一的親人,也便是堂哥公孫辛了。

兄弟兩位來到昆侖北界,見到了女媧娘娘、長靈王伏羲以及堂哥公孫辛等眾位神士,他們對於公孫兄弟的突如其來深為憤恨,以為是高陽帝派其子前來西巡,便欲動刀戈相探,二兄弟起先防衛,後申明來意,並拜過女媧娘娘,便向其傾訴著這段故事:

從父親顓頊稱帝到他肆意享樂,大興土木,再到他如何拋棄母後,驅逐親子,喪盡天良!一番深情訴言完畢,兄弟兩皆已經淚流滿麵,這時,所有神士都為他們和他們母親的悲慘遭遇而憂傷、落淚;公孫辛看著兩位堂弟落得這般無親相認,加之嬸母身故,悲痛難忍,便立刻上前擁住二位兄弟,安慰道:“真是我的兩個好兄弟!好兄弟!”三位親眷都飽含熱淚,彼此難以忘懷。

公孫辛與兩位兄弟都對叔父與他們的父親更加生怒,從此,公孫蟬窮、公孫權便與堂哥合為一心,願為保護四方蒼靈受劫而傾心效力,後經女媧娘娘恩準,認為兄弟二人心善博愛,便同意了他們加入天朝駐昆侖北界群神陣列,正式成為朝中萬神之一,並封其為天祚神,靖南神也。

而高陽帝自拋棄前妻江婉月,又逐其子公孫蟬窮、公孫權出國之後,他便將那眾美女中十二位封為貴妃,並稱高陽十二妃,其餘的則整日陪他消遣取樂,若有不從者,當即便貶為奴仆或遭殺身之禍。

高陽十二妃皆為天際四方靚女,帝因賞其容顏,便賜其名為黃瓊顏、金碧玉、水寒冰、蘭芙蓉、路珠兒、白沙沙、夏依蓮、戴斯文、景茹萱、甘雨霖、星嘉琪和譚亦美。

黃瓊顏、金碧玉、蘭芙蓉三位伊人仰慕於高陽帝顓頊那固有的王者之氣,因此對陛下愛慕有情,無可替代;其餘眾妃,她們眼看著自己失去了真愛和自由,卻無能為力,心中怨恨,隻能任憑高陽帝對她們的肆意玷汙!

而帝者顓頊,他對於所有妃妾的愛,同他對於天國所有將士的態度一樣,都會隨著時態的發展而產生變化。

多少個日日夜夜,高陽帝都是在與眾妃妾的共眠中度過的,甜美的蜜月,確實讓他的內心得到了極大滿足……

後來,高陽帝又和瓊顏,茹萱二妃生下兩子,遂取名為公孫良、公孫元也,良兒為長子,高陽帝對兄弟倆皆疼愛有加並寄以厚望,因此他也漸對這兩位妃妾寵愛起來。

但由於日久夜長,後來,天堂這種驕奢淫逸的生活對於天帝已有些膩煩了,這下,他決定要親自領略民間煙火的滋味,於是他派犀牛精下坤世“索取,”凡世間美物,但有,隻管拿來!

當日,犀牛精來到塵世,他作為天尊使者的身份以向當今聖國禮貢之意向黎民們征收了大量世間美物,當下,人們聞聽是高陽帝所派,都心裏憤恨,但“天命難違”,最後,他們便將自己辛苦勞動所得的麥穀、美酒、皮革等物一一奉到了天國。

犀牛精帶著這些珍品,回到天國,將其獻於顓頊。天帝大喜,遂令部將將美酒、皮革珍藏了起來,他看著袋中裝滿的“顆粒之物”,頓生好奇,便抓了一把送到嘴裏,感覺竟像吞了小石子,這些顆粒之物雖爛,卻難以下肚,高陽帝頓時由喜轉怒,即“噗”的一聲,將殘渣吐出,便罵犀牛精道:“讓你將世間優品帶來,你給本帝獻的這是什麼蠢貨!”

“陛下,奴才豈敢,這是世間刁民貢給天國的,我還以為是上上之品,沒想到竟是下下之品。”犀牛精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忙解釋著。

高陽帝聽完犀牛精之言,拍岸道:“哼!看來這些刁民是有意要坑害我,這還得了!”

高陽帝念在犀牛賢將雖然如實交代但犯下欺君之罪,當即一聲令下,便將犀牛兵斬首。

次日,高陽帝見天國有不服從他者,便想借此給定個“製度”。

“哼!本帝統治宇宙萬象,自然蒼生,派犀牛精下世查訪民情,反讓一國天帝遭受冷待!大家看看,今日有何妙法能統治天國?”

片刻,謀臣摩裏青上奏:“陛下,常言道國無法不安,民無刑不寧,所以今設五大刑,輕者刺字於麵容,乃塗墨之刑;次之割其雙腳,或挖其鼻、取兩眼;重者砍首,大辟刑嚴加侍侯,若有寧勸不悔者,當剁屍成塊,醢刑滅體!”

顓頊聽後,即拍手叫好,從此便開始使用五大刑,這樣,許多無辜生命先後冤死,人們一旦有錯,便挖去雙眼,再則砍首,稍重一點的,就剁為肉餅,真是殘暴之極!因此,人們對天帝的暴惡感到恐懼與痛心。

對民如此狠毒,這天帝對他的部將卻是放任自流,在天國,隻要那些魔兵妖將不惹怒他,其次不論如何,都受不了多大製裁,最嚴重的,隻予以警告便得;這樣下來的結果是:任憑他們怎樣胡作非為,天帝顓頊都不應,時後,天國風氣極為敗壞。

自從顓頊統治天國以後,遂令仆臣玄空為地奧王,當即玄空領百妖來到塵世,那地奧王玄空與百妖來到太康府內,見府中無一人……

原來自顓頊剛封玄空為地奧王之時,女媧娘娘為避免塵世戰亂,生靈塗炭,遂已將太康王與眾神將等都調到了昆侖天界。

玄空看府中無一守將,大喜,想來不廢吹灰之力就可坐鎮一世之主。

隨後,玄空將百妖之主雌雄雙煞封為南曦、北溟兩大侯主,二位即主管塵世安危並維持地奧江山永恒強盛!

地奧王玄空自從上任之後,便隻知自己吃喝玩樂,且亦在塵世大興土木,對世間之事毫不問津;時後,每當“享物”不滿足自己使用時,他還經常派部將大量擄取金、銀、銅、鐵,用來鑄造兵器,禦製品,以及珠玉、絲帛、美酒、糧穀、獸皮、鮮魚等物;為此,黎民生計得到阻礙,廣大塵世人民叫苦連天,他們無能為力,隻有忍氣吞聲。

維時不久,高陽天帝又派光頭大仙下到塵世,掠取世間美物,除那“顆粒”之外。

光頭大仙來到凡界,便不顧百姓譴責,四處搜掠,鬧了個物底朝天!廣大人民遂聯合起來反爭,可他們卻哪裏鬥得過這魔法精靈?因此,人們不斷為光頭大仙妖法擊亡。

然民之力不可輕視,人們團結一起,終於趕走了光頭大仙!大仙窮奢極欲,便連那些大塊極普通的石頭也視為無價之寶,他帶著這些強迫而來的珍奇,垂頭喪氣地回往天國。

光頭大仙將自己到塵世的尷尬及所受之不順告於高陽天帝,其言曰:

“陛下,這次臣身受聖令,來到凡界征收貢品,那些刁民卻抗天帝您之令於不顧,他們非但不獻出貢品,還將奴才驅逐出境,沒法子,隻好乘機帶了些寶石,奉往天國!”

“什麼…什麼寶石?”高陽帝驚喜。

“白…白寶石。”

光頭大仙從袖裏取兩塊他所謂的白寶石來,雙手呈給高陽帝:

高陽帝也雙手接過寶石,端視一遍,一陣驚喜迅然間化為了幾絲怒吼:“哼,好你個酒囊飯袋!這是什麼寶石?分明就是兩塊石頭!”說完,高陽天帝便將石頭向光頭大仙頭上砸去,痛得其哀聲疾呼,連連退後。

“奴才知錯,卻不知寶石為何物?奴才認罪便是,罪該萬死!”迫於石塊的威力,光頭大仙一邊連連退後,一邊口中喃喃有詞。

同樣的道理,後來,高陽帝又以戲君之罪將此徒斬。

要民獻貢品,卻貢不上來,高陽天帝氣怒,他將這看作是人民對他的不滿與忿恨,這後,殘酷無比的刑法更嚴厲製約了人們的自由,廣大人民動不動就會受到毒刑的懲罰!

眼下,身在昆侖之地的女媧娘娘作為一朝之君,再也不堪忍受這等殘暴統治,即派三戟神蒼化(原七十二大正神之一)去勸服那魔帝公正廉潔,以減免毒刑。

當時,蒼化來到幽明殿,隻望那殿前妖氣衝衝,眾妖兵妖將皆身著金甲,分開兩列,左右各為十,守於大殿外平場兩側。

二十個小將剛一見他上殿,即全部一哄而來,知是“不正之徒,”鉤槍、長矛、尖戈等也一齊招呼而來,蒼化使起三叉戟,與眾戰器碰撞,其音霍霍皇皇,妖法雖高猛,然戟叉之力,更是所向披靡,罡氣四現!群妖將一團圍攻,卻被他騰空而起,橫天一鐵戟,十幾個的司令部就全給拿了下來。

幾個殘兵敗將怕極了,剛要轉身回殿,告知陛下。蒼化便道:“五位將士,可否通報貴天帝一聲,外有一客士相見!”

“不見不見!”五個小將心裏害怕,害怕極了,話也變硬了,“唔”的一聲,皆已回到了幽明殿中。

幾位小將回到幽明殿中,告高陽帝道:“陛下,外有一不明之徒,想見您!”

“誰?哪一位?還要見本國天帝!哈,本王將要看看是何方小神?把那個不明之徒先請進來再作了斷!”

幾位小將不敢抗旨,即將蒼化請到了殿中。

帝顓頊蔑視了蒼化一眼,心中氣憤,他可是當年天朝七十二大正神之一,如此一來,定是要加害於自己,為天朝出氣;遂對屬下道:“來者對我天國無利,快拿下!”七十六大玄魔紛紛傾前一步,長矛劍戈已架上前來,蒼化突然料到此番無望,轉身便已乘隱身術離開。

眾玄魔一看,傻了眼,怎麼突然間連影子也消失!高陽帝隻一聲冷笑:“哼!有我萬魔在,遲早也是刀下鬼!”

蒼化剛才所施正是隱身術,他沒有想到那高陽帝會對他毫無情義,想當年二人義氣相投,因同屬於東天界理事,所以彼此來往甚為密切,以至後來以兄弟相稱,但滄海桑田,而至今日,他已成為萬神民之首,他一想到那顓頊為了得到這些的所作所為,便又迅速憤然到了極點,於是他便憤然乘隱身之術回到了昆侖。

蒼化將此一番行蹤告於女媧娘娘,她一陣怒歎道:“看來這邪魔天帝已無法無天!”

北南王辛一聞女媧娘娘之言語,再也禁受不住,“娘娘,臣與那高陽天帝有骨肉之情,讓我去勸他改邪歸正吧!”於是他心中怒火頓起,但他心裏清楚,就自己一個,根本不是叔父顓頊的對手,為了天朝的安危,為了天國的安危,他便做出這樣的決定,心中怒氣這時也平了三分。

第十八章正氣滿人間

女媧娘娘聞公孫辛要去勸服邪帝顓頊,知道那是他的親叔父,便下令準奏,並勸他前程險惡,務必小心行事。

辛毅然操起昆侖大刀,帶著滿腔憤恨、憂愁與幾股傷感之情,來到天國。

到了這裏,他才發現,寶靈殿已改名為幽明殿,那幽明殿裝飾華麗,光彩逼人,遠遠已勝過先前的天朝重殿-寶靈殿。

辛來到殿外,左右又是約二十個小將守於大殿外兩側。

他心無多慮,便向殿中走去,那些小將見有不正之徒闖入幽明殿,便手捏兵器向他橫撲而來,辛遂揮起昆侖大刀,不斷擊退了眾小妖將的進攻,那刀如飛光射電,似罡雷淩風,頃刻間,小將已有不少被他殺得敗下陣來。

高陽天帝於剛才見外麵大有動靜,便順便出來查看,見守將們正與一外客相戰,高陽帝心中一動,這不是公孫辛嗎?莫非又是找上門算帳的!遂喝道:“全都給我退下!”他再一想,公孫辛是我的侄兒,有啥提防的?就憑本帝一個,也能將他致命!

這個時候,那些小將又給死去了十幾個,再剩下的那五六個驚恐地望了望身後,是主尊陛下,便恭敬地站立於原位。

高陽帝細一瞧,來者果真是侄兒公孫辛,便上前含笑,將他請進殿中。

幽明殿中,七十六大玄魔在此守侯,高陽帝拂手道:“你們先退下。”“是!”群魔退去,殿中就隻剩下了叔侄二人;高陽天帝顓頊橫臥高堂金龍寶座之上,這同他以往都是一個氣派,他要漸漸看看形勢,好從他的口中得到天朝眾神的下落,了解一些機密,以為後用。

辛上前跪拜道:“微臣公孫辛參見高陽陛下!”

“平身!”公孫辛遂立。

“帝叔,當今天國大亂,民不聊生,塵世有那地奧王執政,廣大黎民慘不忍睹,還望陛下多多體察民心,理解民情,治治這場暴亂吧!”

“是嗎?此事可曾屬實?”高陽帝像初次聽說這個惡訊一樣,驚奇而輕蔑地問。

“是!千真萬確!鐵證如山!任何偽造的謊言都抹不去這血寫的事實!”

“哼!說得好聽,可怎麼治呢?”

“帝叔,念在你我骨肉之情的份上,願您為了天下蒼生,為了高陽天國,就將慘毒無比的五大刑免除,以慰天下之民!”

“哈,五大刑免除,如此一來,天下刁民豈非目無君臣!”

“帝叔,天下人民如何冒犯於您?”辛一聽,也覺得叔父肚中像有怒氣,便想聽聽他的聲音。

高陽帝這時見侄兒公孫辛能夠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想,心中便生好感,即緩緩地坐了起來,道:“辛兒,自從叔父剛剛當上高陽天帝之後,塵世的刁民便對我懷恨在心,有幾次國中征收貢品,那些刁民卻抗令不尊!…還將差使光頭大仙也打得遍體鱗傷,竟送了幾塊石頭充作貢品!

…由此可見,這些刁民把我這一國天帝根本不放在眼裏!他們起禍製亂,把整個天國搞得烏七八糟!辛兒,你想想,叔父身為這天國之主,能置之不理嗎?”

“叔父,這都是您棄守道義,叛逆稱帝之所釀。自從您稱帝之後,就奢侈無度,搜刮民脂,橫征暴斂,從此以後,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因殘怖無比的五大刑而失去了生命,有千千萬萬人因此無辜而受到牽連;變得流離失所,可憐十分!原本還大有轉機的天國被你整得支離破碎,災難重重,普天之下的人民已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哼!難道這些都是人民的過錯嗎?您身為一國天帝,良心何在?仁義何在啊!”

“哼!辛兒,你豈敢如此放誕無禮,仁義,何謂仁義?仁義是一切得勢者捕取獵物的陷阱!你以為可憐了那些刁民就是盡了仁義之心?哼!今且看在你是我親侄兒的份上,特免一死!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那些孽民攪亂天國,用心不軌,我以法處置,是理所應當!而他們是自作自受,更為仁義所詛咒,而我,身為一國天帝,已盡了真正的仁義!”

“叔父,想當初您為了尊貴的權力,不顧一切逆反天朝,鬧得朝中多年不得安寧;而今您稱上帝位,卻整日坐享其成,奢侈荒淫,又狠心拋棄妻兒,殘暴如虎狼一般!叔父,希望您能棄惡從善,立刻停止五大刑,讓這高陽天國重見天日吧!”辛極怒,帶著幾絲希望,勸求道。

“哼!孽種!豈敢當麵冷落一國天帝,說我殘暴、奢侈,哈,你個傻瓜,隻能是個下賤坯子,就做個小小的北南王足矣;而我為了取得尊貴,是自己一手爭創而來,何損道義?這個世間,向來都是得力者占上乘優勢,支配一切;是強者的天下,而像你,除封爵不高,還寄人籬下,沒出息之徒,你有什麼資格指責我?該是吃不了撐著,至於棄惡從善,什麼改弦更張,還需你自己深深反省,哼!…你已不是我的侄兒!是高陽天國的公敵!”說完,高陽帝顓頊便出劍向辛兒刺來。

“叔父!”辛悲恨至極,而蒼雄劍來勢甚急,即慌忙躲開此擊。

可憐骨肉之親今日相殘,麵對權利熏心的叔父,他不得不揮出昆侖大刀相戰。

一晃四五十回合,雙方相平,而顓頊心中之火更是如那爐中木炭,越燒越旺,蒼雄神劍,直射出道道劍光真氣,如萬千金蛇厲箭射向了他的侄兒。

這時公孫辛心中充滿滿腔怒氣,超過了那一絲已微乎其微的親情,其實他從來都淡漠重權名利,隻願一心為天下著想,其他皆次之;而今天下危難,他遂為拯救其災劫而大開殺界!

這時幽明殿中,七十六大玄魔突然橫煞而出,為首以火靈王,大呼:“快,護救主公!”原來眾等是聞聽剛才較量殺鬥之聲,知國中有難,才突然出現的,煞時玄力無邊,長槍、鐵戟、烈焰、冷箭、寒霜等皆向公孫辛一人殺來。

“哈…哈…”高陽天帝迅刻退出圍戰,大笑著,也看著眾玄魔同他戰為一體……

登時,魔氣甚盛,眾者敵一,辛漸感到力不從心,即施隱身法而去,邪帝顓頊、眾玄魔驚怒,見殿中已無“賊人”蹤跡,高陽帝怒喝一聲,即轉身回到了宮中。

辛施隱身法,正是考慮自己一個孤立無助才施展此術,此為他先前在昆侖所練。

隨後,公孫辛憂憤地回到昆侖,他將此番坎坷行蹤及感受告知女媧娘娘,女媧娘娘亦顯得無能無力,隻是長歎、與無奈。

而此後,高陽天帝對天國的臣民更是痛恨,他又施行那五大刑,殘酷無比的刑法更加嚴厲製約了人們的自由。

在塵世,不斷有人勸地皇玄空以仁義治天下,玄空聽後,大為不樂,便將眾人全部致死。

這樣,玄空的暴行激起了廣大塵世人民的憤慨,人們終於忍無可忍,一個個揭竿而起,紛紛反對玄空大惡不仁之道!

同樣,因為黎民對他的不滿和痛恨,高陽天帝開始更加殘暴地去對待塵世,從此,嚴酷的刑法、森嚴的等級階權、殘暴的專政統治有增無減,他們還繼續搜刮民脂,強占民毫,滋邪造亂,禍患不斷!

一日,玄空正在府中飲酒,迅然間,大批臣民手持槍戈,如潮水般湧向府中,玄空驚慌失措,忙令眾將反擊。

群妖各驅邪法,向廣大凡身擊去,可憐的人們死的死,傷的傷,一派淒涼慘狀。

這玄空王令部下清理殘局,一股莫名怒氣依究不得熄,地奧王將此事告於高陽天帝,他更是怒火橫起。

天國有暴君作孽,塵世有惡王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