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丹麥現代文學作品12
兩個爛布片
有很多爛布片堆積在造紙廠門口,像一座座小山一個挨著一個。這些爛布片不是出生於一個地方的兄弟姐妹,它們都不認識對方,所以大家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可每個故事都是那麼精彩,每個故事如果都想聽到,那是不可能的。你別看不起這些爛布片,它們卻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怎麼說也該客人優先!
有一塊來自丹麥的爛布片,它是挪威爛布片的鄰居,它們都是純正的地方貨,一點假的成分都沒有。每一個挪威人和丹麥人都會這樣說,它們的組合一定會讓這個死氣沉沉的大爛布堆熱鬧起來。
它們雖然是異地人,但在語言上還是不論你我的,對方說的話都可以聽得懂。可是挪威爛布片總說它們不是同路人,有著特別大的區別,就像是山崩和海嘯一樣。
“我們到山上去住的目的,完全是為了脫離你們,來保證我們自己語言的不變性,免得和你們混為一談。但丹麥人總是愛說那些800年前的、讓人聽不懂、說起來不順口的話。”挪威爛布片不滿地說著。
它們每天都會說一些沒完沒了的話題,似乎是非常重要的,但卻沒有幾句是有用的。就這樣,它們還是在這些無知的群體,爛布堆裏占有一席之地,大家都認為它們很了不起。
“挪威是我的家鄉!當它們讓我知道了我是挪威一份子的時候,我就想我是不必再做什麼別的解釋了。我身上帶著挪威的一分氣息,就像它在地球上占的經緯線一樣牢固,那是比幾萬年前的石頭還要結實的。我們的國家裏有一部出色的法律。每當我想起這些,想起我是來自挪威,想起數年後我的精神可以在美麗的花崗岩上刻出,我就為我自己感到非常驕傲!”挪威爛布片說。
“你懂什麼呀!這些都是表麵的東西,我們丹麥的文學才是可以值得驕傲的!您懂什麼叫文學嗎?”丹麥爛布片反駁著。
“你說我不懂?你這個長在平地上的爛布片,難道你還要我把你們所謂的文學放在高山之巔,再用那美麗的明光照一下嗎?那樣也隻能證明它是一個沒有一點價值的隨處可見的東西!當我們敞開我們寬廣的胸懷時,你們那裏就會有幾條小船不由自主地向我們駛來,帶著你們那些可以說得上是可口的黃油和奶酪!”
“事實上,你們的文學對我們一點用處也沒有!有甘甜的泉水喝,誰還願意去品嚐那苦口的啤酒呢?我們擁有真正的天然泉水,隻是至今仍沒有得到開發,沒有人給它做過任何的宣傳,而這正是它能夠美名遠播的原因。我說的這一切都是真實而又確切的,我相信你們丹麥人是喜歡聽真話的。假如有一次你能夠以我們北歐納維亞大家庭中一員的身份去我們那個讓人感到自豪的國家,去欣賞一下地球上最原始的石頭製的山時,您就會知道我說的這一切的!”挪威爛布片激動地說。
“真沒想到,您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呢?我們丹麥布片是永遠不會像你這樣的!我和你的性格完全不一樣。我清楚我本身,也清楚同我一樣的這些朋友。我們大家都是好人,大家從不驕傲。這樣雖然沒有一點有利於自己的地方,但我們愛這麼做。而這在我們自己看來,原本就是值得人喜愛的。”
“另外,我要告訴您,每一個人都對自己十分了解,隻是我們不想那麼隨隨便便地什麼都說,沒有人會因為我們謙虛而辱罵我們的。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不會計較那麼多,也不會去嫉妒哪一個人,對每一個人我都說好聽的話。雖然他們並不能像我這樣說好話,但這與我無關!我經常因為這件事而感到好笑,因為我是這樣的一個出色的天才!”丹麥爛布片說。
“您不要用你們平原國家那種慢慢吞吞的口氣和我說話,你知不知道你的樣子讓人覺得可笑!”挪威爛布片說。
突然一陣小風吹過,把挪威爛布片又送到了另一堆裏。
最終,這兩片爛布片還是被加工成了紙。世上的事真是巧合,挪威爛布片加工成的紙,被一個挪威小夥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情書給了他丹麥的女朋友;而丹麥爛布片加工成的紙,又被用來歌頌挪威的繁華、漂亮的丹麥。
自從爛布片從爛布堆裏被人拿走後,經過了這一切完美的改變,它又重新變成了對人類有用的東西。它們兩個從此又增加了一層認識,讓它們能夠在這種認識中感到快樂。
你看,這個故事就這樣講完了。你是不是感到很有意思呢?其中大家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隻是爛布片有一點傷心而已。
祖母
祖母的年紀確實很大了,她臉上布滿溝溝壑壑,那是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她雖然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但她的眼睛還是那麼炯炯有神,像夜空中閃爍的明星。不對,應該說,它們比星星還要明亮100倍!祖母的目光充滿溫情,祖母的目光充滿著愛。盯著祖母的眼睛,你會明白什麼是幸福。
祖母腦子裏裝滿各種各樣的故事,她珍藏著一條美麗的長裙,是綢子做的,上麵繡著美麗的花朵。每當穿著它行走的時候,就會發出沙沙的聲響。祖母的閱曆很豐富,在有爸爸媽媽之前,祖母已經在這個世界上走了很長的路。祖母的箱子中珍藏著一本《讚美詩集》,書上還安裝著一個銀製的紐扣。祖母經常看著它出神兒,有時淚水溢滿她的雙眼,有時微笑浮在她的麵頰。
她看什麼?她正在看書中夾著的那朵枯萎的玫瑰花!祖母一雙顫巍巍的老手捧著那本《讚美詩集》,淚水又一次湧出雙眼,當淚水灑落在花朵上麵的時候,花朵就綻放了,香氣頓時籠罩了整個房間。四周的牆漸漸消失了,霧氣中,看到一片美麗的綠樹林環繞在她四周,樹葉輕輕抖動著,陽光在地麵上留下了點點斑痕。祖母仿佛年輕了幾十歲,她似乎又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又變成了那個天真美麗的小姑娘。金黃的長發像波浪一樣,紅紅的臉蛋像熟透了的蘋果,她美麗得像個天使,眼裏充滿著柔情,目不轉睛地盯著身邊那位年輕男子,他瀟灑、漂亮,正含情脈脈地遞給她一朵玫瑰花,她滿臉含羞地垂下頭。可是現在的祖母再沒有這樣的微笑了!那位英俊的年輕人永遠消失了,祖母的微笑也跟著永遠地消失了,現在隻剩下一朵枯萎的玫瑰花。
祖母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時候,祖母安詳地躺在搖椅裏,隨著一段冗長曲折的故事的結束,祖母的生命也隨著結束了。死前,她隻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很疲倦了,我要休息一會兒了。”
隨後便與世長辭了,她的表情依然是那麼安詳,陽光目睹了祖母的離去。就這樣,人們圍著祖母躺著的搖椅,與她做了永遠的告別。
黑棺材裏,她永久地安息了。棺材成了她最終的棲息地,她的身體用白色的麻布裹纏成一個整體。她永遠地閉上她那雙美麗的眼睛,奇怪的是,人們再也沒能從她的臉上找到一絲皺紋,她的微笑依然那麼迷人,她那滿頭銀發在陽光下閃著晶瑩的光。祖母看上去是那麼莊嚴,人們根本沒有覺得麵前躺著的是位死者,她顯得那麼慈祥。
她的枕邊安放著她心愛的書《讚美詩集》。這是按照她生前的吩咐做的,輕輕地翻開那本《讚美詩集》,人們能夠看到那朵美麗的玫瑰花依然夾在書頁中,祖母就這樣被埋了。
就在教堂圍牆的下邊有一塊墓地,墓地裏栽著一棵美麗的玫瑰,玫瑰已經開滿了鮮花。花叢中有夜鶯在唱著動聽的歌曲,管風琴彈奏出的優美旋律在人們耳畔回響,已經是深夜,隻有那本《讚美詩集》正在聆聽美好的琴聲。墳頭上,月光像紗巾一樣輕柔地蓋著,可是再也找不著死者的影子了。每當小孩經過墳邊的時候,都可以放心地摘一朵玫瑰,死者要比活人知道更多。因此她不會出現在我們麵前,她怕給我們帶來恐懼。
棺材埋入了土地,詩集化成了塵土,那朵玫瑰花也一同消失在對往事的追憶中。但是,祖母的心不會死,它們化做美麗的玫瑰花在祖母的墳頭生長。一年又一年,永遠下去。
夜鶯依舊吟唱,管風琴也沒有停止自己的演奏,老祖母那雙溫柔慈祥的眼睛永遠像玫瑰花一樣開放在我們的心頭。她依然美麗,依然健康,像那朵已化為塵土的玫瑰花一樣。
福地
《福地》是丹麥著名作家彭托皮丹於1891~1895年完成的小說。作品的故事梗概如下:
19世紀末,不少丹麥的年輕人受到歐洲進步思潮的影響。哥本哈根的青年牧師埃曼紐爾·漢斯特德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有一個可愛的未婚妻。但是埃曼紐爾並不滿足於這樣的生活,他立誌深入農村,進行改革。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離開了家庭和未婚妻,去到農村。他擔任鄉村教區的牧師,把全部薪俸捐給窮人,自己經營農莊來維持生活。
埃曼紐爾在貧窮的農村裏已經度過了不少年頭。他和當地一個名叫漢西諾的姑娘結了婚,成了家,有了三個孩子。他和富裕的家庭斷絕了關係,和附近的鄉紳也從不來往,完全過著農民的生活。但是埃曼紐爾在農事方麵是外行,天氣又似乎和他作對,他種下的莊稼總是得不到好收成,一家人過著窮困的生活。埃曼紐爾改革社會的計劃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農民不理解他作出的個人犧牲,也不熱心支持他的行動。他雖然娶了漢西諾,和一些農民成了親戚,但他們總覺得他是個漂來者,是外人。埃曼紐爾積極地參加了為農民謀福利的人民黨活動,可是人民黨在議會裏被保守黨擊敗,失望的農民對埃曼紐爾更產生了懷疑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