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艾滋病人的護理工作者,應承擔宣傳教育任務,特別是對病人家屬及親友的宣傳,使大家正確認識艾滋病,使更多的人關心和支持艾滋病病人並參與到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中來。
(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護理人員應承擔指導艾滋病病人家屬開展家庭護理工作,包括在疾病、心理上關心照顧和護理病人的內容、方式及方法。
三、艾滋病人的臨床護理
(一)心理護理
對艾滋病病人的心理護理的目的就是幫助其疏通心理障礙,在社會上和家庭中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愛護身體健康,象普遍病人一樣平和地活著,對社會對他人有責任心,防止將自己體內的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在心理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耐心傾聽病人的敘說。耐心地、認真地聽病人說話,盡量不打斷他的談話,讓其按自己的意願、思維方式敘說,表現真實的情感和思想。護理人員可根據談話的時機適當提出問題,共同分析,幫助病人理清思路,解決憂傷、恐懼、寂寞或憤怒等有害健康的情緒。在談話時,護理人員始終要記住是談話參與者的角色,不能采用教育者的姿態和語言。
2.幫助病人克服沮喪的心情,讓他們不要對生活放棄希望。積積鼓勵病人象生病前一樣,與自己的親友交往,穿戴整齊端莊,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動情地開導他們,恢複對親人和朋友的情誼;同時要以科學知識讓他們懂得,隻要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就不可能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
3.絕不能對病人生氣或失去信心。一方麵應換位思考,理解患艾滋病的人的心情和難處,要有同情心和愛心;另一方麵,要時刻記住護理人員的責任,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就有義務幫助他們將頭頂上的烏雲換成藍天。
4.當病人的病情越來越重時,可能對一些現實與情感上的擔憂(如經濟、住房、喪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家庭及人際關係改變等)會大於對健康乃至生命的憂慮。護理人員此時可以提供一些諸如計劃未來、精神支持等方麵的實際的幫助,或者聯係病人的親友和有關人員采取積極措施給予幫助。
(二)對有症狀病人的護理
艾滋病人,因常伴多種機會性感染,臨床表現十分複雜。常見症狀和體症有腹瀉、惡心、嘔吐、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疼痛、口腔及咽部潰瘍、鵝口瘡,皮膚瘙癢、帶狀皰疹、皮疹、皮膚感染與膿腫,乏力和虛弱,精神抑鬱或焦慮、混亂和癡呆,褥瘡等。除了按各類症狀或體征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外,因艾滋病人免疫係統的免疫功能基本喪失,在護理過程和操作中應特別注意消毒工作,避免發生新的感染。
四、艾滋病人的家庭護理
在我國,家庭對病人關懷、護理的曆史悠久。至今,在農村和基層社區的弱勢群體中遇到慢性疾病時,有不少家庭仍然是依靠家庭護理。對艾滋病的常見臨床表現及相關疾病的治療,大多可在社區醫護人員指導下在家裏進行。艾滋病的潛伏期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更願意在家庭內生活,與家人一起麵對疾病,共度難關。
艾滋病病人的家庭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日常生活護理
1.環境護理
室內定時通風,定期消毒,保持空氣清新和清潔衛生;減少噪聲;保持地麵幹燥、清潔;注意房間內溫度要適宜。
2.營養支持
食物多樣化,進食要適量,盡量做到每餐食物中營養平衡。蔬菜和水果應避免燒煮時間過長而破壞維生素,還可將煮過蔬菜或水果的水當湯或調味劑使用。
對於進食困難或惡心、嘔吐、腹瀉病人宜采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少吃多餐,逐步調理。注意補充維生素、水分和鹽分。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不吸煙、不喝酒、不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