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那座小橋(1 / 2)

日子又回到正途,楊天出事後連那家報道鳳冠樹的報社都受到牽連。王老不想再有人關注這件事情,他怕楊天再次為這植物受到傷害。而這次事件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找出了很多位隱藏很深的貪官。他們或許連現在都不知道一個小小的農民,會引發CQ官場上的海嘯。

當然知道的人也不會亂說,他們隻是告誡自己的子女以後去TN或者看到牌號為YT168的皮卡車,千萬要躲開點,這人不是隨便一人就能惹的。他幹爺爺就是現任CQ市委書記的老子,惹他就是在給自己找棺材。

其實最受影響的還是TN縣城,以前可能沒多少人知道誰是楊天,誰是鱔魚王。但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寧惹活閻王、別惹鱔魚王說的是誰了,他就是兩次與TN警方打交道,兩次把動靜鬧得很大的楊天。各個部門的領導在會議上麵都嚴重強調,以後大家辦事要把眼睛放亮點,你可以不認識縣長,你可以不認識縣裏的任何領導,但你不可以不認識楊天,要把他的模樣,他家人的摸樣記在心裏,別到時候像那張忠一樣,把自己給弄進去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回家的感覺真好,這幾天楊天在醫院裏麵都呆怕了,嚴重的消毒水味道讓人感覺每天都像在坐牢一樣。現在回到農村,每一樣都感覺是那麼的親切,每樣都感覺是那麼熟悉。空氣中帶著點點的甜味,大地上一片綠色,鳴叫的知了在訴說著夏天故事,跳動的螞蚱在表達著生活的美好。閉上眼睛,靜靜的聽著風吹過的聲音,仿佛感覺到自己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建築工隊依然忙碌著,挖掘機沒有因為夏天的炎熱,而停止掉它那咆哮的聲音,卡車也沒因為這炎熱的夏天而停止運轉。在楊天他們村莊邊上,有一條流淌的小河,小河上麵有一座簡易的石拱橋。石拱橋不大也不長,它很樸實,因為它沒有其它橋梁那種華麗的外表。它很簡潔,因為他就是一座簡易的石拱橋。但是他卻如老馬一樣,背著、馱著人們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歲月。送走一群群孩子又迎接著一群群的來賓。它是人們第一次修路的時候所建設的石拱橋。

這石拱橋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因為楊天隻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有這座石拱橋。今天是建築工隊拆橋的日子,人們不約而同的來到河邊,他們手裏捧著貢品,捧著香燭,拿著鞭炮。

在楊天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不管是修房造屋,還是修橋鋪路,人們都要供上最好的貢品,感謝他們為自己遮風擋雨,平安出行。今天也同樣如此,施工隊的工人、機械、器具上麵都掛上了大紅的紅綢,村裏最老一輩的老人,跪在河邊,手上拿著一柱清香恭敬的拜上一拜,同時嘴裏還大聲的訴說著話語。

一柱清香傳天外,恭拜橋神聽安排,大雨來時你渡人,小水流過你安財。行人都從此處過,出入平安謝跪拜,今日新建多擔待,大吉大利保安泰……

頓挫有序的聲音飄向天外,等老人說完後,大家恭敬的在橋頭上一柱香,然後再恭敬的拜上一拜。楊天手裏同樣拿著一柱清香,雙眼緊盯著眼前這簡樸的石拱橋,仿佛又回到上學的時光。

那個時候自己還很小,村小由於老師流動比較大,在自己剛上四年紀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老師教呢!沒辦法父親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毅然不顧母親的反對,把自己送到離家很遠的公社上學。

那時候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這座石拱橋,因為早上在這裏能等到一起上學的夥伴,下午到這裏就能看到自己家。所以每天無論上學放學,這石拱橋就成為自己最想到達的地方。

但是現在石拱橋老了,不能再承受住車輛的行往,不能再承受住洪水的衝擊。它就像一個老人,完成了他自己一生的使命,完成了他自己載人的心願。現在他將走到生命的終點,然後轉換成一個年輕的生命,繼續為人們服務,繼續給人們帶來方便。

寫橋的詩句很多,但這個時候楊天他卻找不出一句詩詞來讚美。他隻是靜靜的看著,他要把這橋的摸樣記在心裏,記在腦子裏,告訴自己以後的兒女這橋的樣子,告訴他們這橋的美麗。

最後一人拜祭完畢,鮮紅的鞭炮響徹了兩岸。施工隊的工作人員、機械在鞭炮聲中迅速開工。一塊塊石頭被挖掘機挖出,老石橋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快速的消失著。同時又有工人在老石橋的旁邊,快速的搭建起一座簡易的通行橋。一個消失,一個建立,他們似乎就像人生一樣迷茫又清醒,清醒又迷茫。楊天知道石拱橋並沒有消失,它隻是改變了一下自己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