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坐鹹陽嬴政稱皇帝(1 / 3)

有《開篇詩》道:

英雄肯使等閑過,榮辱興亡感慨多。

高舉酒杯澆塊壘,仰觀星鬥轉陀螺。

功如日月垂寰宇,人似江河逐逝波。

百二秦關依舊在,兩千年事歎悲歌。

第一章

坐鹹陽嬴政稱皇帝

東漢時的趙壹曾說:五帝的禮樂互不相同,三王的典章製度也不一般。因為時運發展到極限自然就要變化,並不是他們有意相反。儒家的德教仁政並不能挽救社會上的混亂,法家的賞功罰罪又怎能足以懲戒現實的汙濁而發揚清廉?春秋的時候是禍患與社會風氣敗壞的開始,到了戰國更增加了人民的苦難。秦代和漢代達到了不能超越的程度,於是更加重了狠毒和凶殘。統治者怎能考慮百姓的命運?他們隻求滿足自己的私利和特權。下麵就是一部講述勞動人民在苦難麵前,不畏強暴,奮起抗爭,推翻暴政的故事。

先秦時期,自從秦穆公圖強以來,國運日益興盛。後來經過曆代秦君的勵精圖治,尤其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到了秦莊襄王的時候,秦國的力量又有所上升。莊襄王名叫異人,曾以人質居於趙國,是個懦弱無能之輩。富商呂不韋看中他奇貨可居:那就是能利用他實現由商從政的大願,於是把自己的愛姬嫁給他。後來生下一子,因為出生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的正月初一,就取名為政。後來異人又在呂不韋的幫助下返回秦國,登上了王位,這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就立呂不韋的愛姬為皇後,嬴政為太子。嬴政十三歲時,莊襄王猝然病故,嬴政便代父嗣立為秦王。那時候,秦國的疆土已經擁有巴蜀、漢中、宛、越、郢、南郡、河東、太原、上黨、東到滎陽。這時呂不韋擔任宰相,號稱文信侯。嬴政年幼,尊呂不韋為仲父,國事由他處理。當時有個荀況的學生名叫李斯的前來西秦效命,得到呂不韋的賞識。這時蒙驁、王齮、麃公等人相繼擔任將軍。

秦王嬴政即位後,國家連年用兵,戰爭不息。在這其間,秦王的弟弟成蟜造反,失敗後被殺。第二年,嬴政舉行了加冕儀式,開始親政。他親政後,母親的情夫嫪毐又發動了叛亂,嬴政當機立斷,派兵剿滅了他,殺了所有的同黨。呂不韋因嫪毐事件被牽連罷相,母親流放到雍地。韓國又派水利專家鄭國來秦國修建鄭國渠。事後發現這一舉措實際上是為了消耗秦國的國力。秦王震怒,於是下了逐客令,驅逐所有的外國人。李斯也在驅逐之列。

李斯見自己被驅逐,就給秦王寫了一篇《諫逐客書》,闡明統統地驅趕外國人就是把有才能的人趕往別國,這樣秦國就難以駕馭諸侯了。秦王看了這篇文章,非常高興,就取消了逐客令,讓李斯留了下來。這年有個叫尉繚的人也來到秦國,他向秦王獻了一係列計謀,都被秦王采納。可是尉繚卻說秦王是個刻薄寡恩,隻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因此長懷去意。秦王知道後,就強行拜他為國尉,讓他執掌軍務大權。隨後秦國繼續向東方用兵,王翦的功勞最大。嬴政十三年,桓齮率軍大舉攻伐趙國,一年後再破趙軍。就在這年,韓國的奇才韓非來到秦國。韓非和李斯是同學,韓非要阻止秦國攻打韓國,而李斯要滅韓,就將韓非害死在獄中。緊接著秦國大舉攻伐趙、韓、魏三國。趙軍大敗,韓國的南陽被秦國奪去。魏國見秦國咄咄逼人,也獻出土地請和。由於秦國在東方的戰爭接連取勝,就開始了統一六國的偉大戰爭。這也是中國古代分裂時間最長而進行的一次統一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