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南段朵爾納峰北麓,長江水係嘉陵江源頭有一條支流名喚白河,其上遊支流白水溝地區,乃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地帶,這裏地質結構複雜,高低落差懸殊,林木茂密,氣候多樣,山明水秀,風光秀美非常。
白水溝中因有九座藏族村寨,所以這裏被稱為何藥九寨。
隻不過,它的另一個名字卻更加鼎鼎大名,那就是-------九寨溝。
位於四川省境內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不僅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目的的著名風景名勝區,更是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人與生物圈》網絡之中。
在長約百裏,占地數百平方公裏的九寨溝,遠超出通常一類水質標準超級潔淨的水和人跡罕至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珍惜的野生動物是這裏的主角。
九寨溝內,碧綠晶瑩的溪水,宛若珠鏈一般穿梭縈繞於莽莽林海和色彩斑斕的高山湖泊間,那幾乎隨處可見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或氣勢恢宏得令人心潮激蕩;或讓人胸中豪氣頓生;或纖細潔白的讓人心旌搖曳,歎為觀止。
盛夏八月,正是避暑旅遊的好季節,大批遊客蜂擁而至九寨溝。
可不巧的是,景區發布暴雨預報,將數以千計想要一飽九寨勝景的遊客擋在景區外。
暴雨能擋住遊客,不過卻擋不住那些一門心思探險匿幽,幾近癲狂的驢友們。
尤其是一些自持身體絕佳,精力旺盛的年輕驢友,更是自覺聰明地以為,隻要是暴雨,一般時間都不會很長,而雨中跋涉,會更加讓他們的“驢途”充滿趣味和魅力十足。
驢友們不顧景區管理部門發布的暴雨預警,躲過景區入口,三五結伴,背著全套標準驢友裝備,一頭紮進散發著濃鬱遠古氣息的原始森林,踏著滿地厚厚的枯枝敗葉和獸鳥翎毛,一路披荊斬棘向九寨溝腹地進發。
這些敢於藐視大自然威力的驢友們,很快就受到了老天的懲罰,數十年不遇的罕見雷暴連續下了三天三夜,九寨溝景區不僅山洪肆意,原本就密不見光的原始森林中更是暗無天日,幾乎伸手不見五指,根本就辨不清方向。
最要命的還是,驢友們手中的指南針竟然統統失靈,指示方向的小針各個都像沒頭蒼蠅一樣,東一下西一下不住亂轉。至於什麼GPS和手機定位,則是全無一點點信號。想要以此走出茂密的原始森林,根本就不可能。
好在這九寨溝地處高原穀地,原始森林都處在山坡高處,傾瀉而下的山洪都順著山腳下的白河奔流遠去,加之這裏植被又保存的十分完好,也不存在山洪席卷和泥石流的威脅。
心驚膽顫,又被衝破參天樹木密如敷瓦的枝葉、瓢潑似當頭落下的有些刺骨的雨水淋得似落湯雞般的一眾驢友們,隻好紛紛躲在岩洞和老樹洞裏避雨,眼巴巴地等著雨停下之後,再慢慢尋找出路退出這生長了數千年的莽莽原始森林。
肆虐了三天三夜的暴風雨,終於在第四天中午漸漸停歇下來。
雨過天晴,碧空如洗,強烈的陽光不僅將烏雲驅趕的無影無蹤,更將它那金燦燦暖洋洋的光線灑滿大地,漫山遍野被暴雨衝洗了數日,纖塵不染的碧綠的青草和青翠的各種喬木樹葉上殘留的雨滴,在強烈的光線照耀下閃閃發光,林間穀底到處都閃耀著晶瑩的珠光。
遠處,高聳雲天白皚皚的雪峰晶瑩如玉柱,閃著凜冽的光芒;近處穀底,豔麗典雅的湖群,湍急的溪流,飛珠濺玉般大大小小翻著潔白勝雪浪花的瀑布,以及那充滿異族情調的藏家木樓,五彩繽紛的晾架經幡,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身處其間,如臨仙境。
“撲棱棱”,一陣翎翅煽動聲響,一大群體長近一米,通體羽毛呈藍灰色,耳羽簇白如雪,中央尾羽蓬鬆如馬尾,體位外側鑲著一圈刺目白色裙邊的藍馬雞,振著雙翅,從森林中結伴飛出,在十幾米高處略一盤旋,就順著山坡翱翔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