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下戰書(1 / 2)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飄蕩於泉潭之上,由靈氣凝聚而成的白雲在莫名紫氣衝撞下轟然潰散、化為無形。

然而,否極泰來,峰回路轉,剛被夜酩水下運功,無意間逆轉龍虎二砂,致氣滯水止,動靜相離的靈泉,卻驟然又被一片崢嶸紫氣籠罩,漫天極光縈繞,異彩紛呈,猶如天降華蓋瓔珞,景象竟比之前更添數分返祖歸真,妙然天成之象。

老吳目睹此情此景,險些喜極而泣,又是一陣顛倒狂亂,如不是有三個後輩在場,他怕是就要脫光衣服,躍入潭中盡情暢遊一番,想他遊曆江湖近甲子,尋遍九州奇峰峻嶺,福地洞天,隻為盡收天下龍氣於股掌,繢出一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符,了結一樁宗門舊恨,已是不知吃過多少苦累,這眼看就能集齊九九八十一枚龍符,宏願得成,卻不想被夜酩這小子險些壞了千秋大計,好在蒼天有眼,竟讓他失而複得一處堪稱仙品的靈泉,而且比先前他刻意為之,強行聚氣得到的不知要強多少倍,又怎能不讓他激動。

喜哉!幸哉!玄哉!

老吳興奮過後,沉寂下來,又從這一飲一啄中隱隱窺到一絲天地大道,多年凝滯不前的修行境界竟也有所拔高。

隨即,夜酩三人便被他毫不留情的“攆”下了山!

無良的老吳講出的理由很冠冕堂皇,什麼天道煌煌不可欺,得寸進尺會惹禍上身雲雲,擺出諸多牽強附會的大道理,簡而言之,就是不能殺雞取卵,這一方天地靈氣也需要休養生息,如若索取無度,致使靈源枯竭,那他們以後就再無如此天賜機緣!

……

就在三個涉世未深的少年被老吳哄騙下山,錯失乘龍大運,心裏仍美滋滋想著一旬後還能再來修煉時,遠在幾千裏外的雄城雍都,在那座氣勢巍峨、形如燈盞的西山扶搖台上,眾多終年守著大周國器“玉皇金蓮”的白袍司辰、司曆們卻都驚慌失措,瘋一樣在各樓層奔來跑去,不慎衝撞磕絆中,將手中占候圖典散落在地,紙屑漫天飛舞,都全然顧不上理會,便好似天要塌下來一般。

大概一炷香前,監管北方玄武諸宮的司辰在所屬分野中觀測到“天羅星”逆行六十七日後突然停止,守常得正,本是由凶轉吉之象,但這顆星停留的位置卻與另外一顆星極近,光芒進犯,有以大迫小,越理而進之嫌,乃是殃大之像,預示凶災嚴重,再從其顏色和形狀變化情況考量,綜合判定便是“凶兆”。

其後,監管南方朱雀和中天紫微的司辰也在各自分野中捕捉到數個異常,其中吉少凶多。

而隨著錯亂星象層出不窮,塔樓頂部那座由數根龍柱擎起的巨型渾天儀經軌突變,七七四十九道金環中最靠內的“天樞、天璿”兩重竟緩緩重合化一,玉皇金蓮的一片蓮瓣徐徐展開一角,盛放出一股祥瑞紫氣,直衝雲霄。

位於塔閣最低部樞機層,統禦周天運籌的“前越大司正”站在中央龍淵池旁,看著水麵微微蕩漾的漣漪,反複掐指推算後,又挪動著老邁身軀來到西南方一處晶壁下,帶上凸眼麵具,在浩瀚星海當中找尋半天,也沒發現引起這一係列異動,尤其是讓金蓮比他預計提早盛開數年的原因。

他沉思良久,轉身看向東北方,喃喃道:“鬥杓東指,金蓮胎開半葉,填星入紫宮,天兆吉瑞,主王者歸祖,天下有喜;西南有星孛於奎,至軒轅、太微,經三台、大陵,主國君有憂,有兵災,斧鉞用,大將誅!”

便在他這樣說的時候,位於塔閣最頂層專門負責記錄各層司辰言行的采官室內,一位黑衣采官摘下青銅大耳麵具,將一份謄抄工整的報錄恭敬遞給一位中年主事官吏,而那人在仔細研讀過其上內容後,便匆匆走上天台,親自駕駛一艘蜃舟直朝雍都皇城飛去。

隻是采官耳朵再靈也難以聽到大司正心裏的聲音。

“大越新曆,未名十五年,帝星轉中天,如日耀,將星逝,主複國有望,北上凶,南下吉!”

……

龍門城每年清明過後都會熱鬧一陣子,陵水河開冰後,各色魚鮮接連不斷,引來大批省城乃至關中的鮮貨商隊來此,人多需求自然多,三六九等各有所好,每到接近傍晚,越往古城方向靠近,便會看到路邊有很多販賣雜貨、鄉土特產的小攤,茶攤和酒棚,迎納的都是些從碼頭上忙碌歸來、回城歇腳的勞工夥計,這些人大都囊中羞澀,舍不得花錢去城裏下館子,此正急人所需。

夜酩三人一路從西山趕回,眼看著飯點已過,在馮鐵爐提議下,也找了個茶攤坐下,拿出被老吳收刮後僅餘的幾文錢,朝老板買了一屜菜包子,打算給中午就沒吃飽的五髒廟添點油水,免得半夜叫苦。

在他們後知後覺琢磨老吳今日有些反常時,打路邊正行來一列拉運糧食的馬隊,有八九輛之多,馮鐵爐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瞄到了跟在頭車上,無精打采的韓四,又仔細朝他臉上找去,卻是沒有發現臆測中的手指印子,有些敗性的撇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