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榫繼續思量道:“王欲玉女,是用大諫這句話取自詩經大雅民勞裏麵,是穆公規勸厲王安民防奸的諫文,這句話簡單的來說就是玉汝於成,會不會就是指的佩玉?你快數數看,有幾個引路人身上佩玉的。”
孫壭聽到韓榫的話,趕緊朝著引路人數了起來,隨後激動的朝韓榫說道:“七個,隻有七個引路人有佩玉,而且第五個和第七個都沒有佩玉。”
“這樣啊,這樣一來其實第一個謎麵和第二個謎麵都隻能獲得同樣的訊息,第五個引路人和第七個引路人是錯誤的,第二條謎麵隻能說佐證我們第一條謎麵猜測的是正確的。”韓榫微微有些皺眉道。
“別急,還有第三條謎麵了,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這句話我知道,取自老子的道德經,完整的斷句為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隻是我不知道如何從這句話之中猜測出來潛在的含義。”
“我也猜不出來,我對於除了儒家以外的學識都不擅長,我們先跳過第三條謎麵,第四條謎麵說的是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層浪,入竹萬竿斜。暫時也沒辦法猜測。”
“第五條謎麵語出《易謙》之中的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這個我是知道的,但是易經我完全不懂,根本沒辦法分析其中的含義。”韓榫無奈的說道。
“那第六條也出自《易經》的坤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這樣說起來,韓兄想必也是沒辦法分析了。”孫壭失望的說道。
“的確,某涉獵不廣,若是和儒學有關係,我覺得某毫無問題,若是和儒學沒有關係的,我的確沒辦法分析到。但是這個第七條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出自《孟子》,我還是很擅長的。”
“這句話的關鍵點,我覺得在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韓兄你看這九個引路人是要把我們引向不同的地方,但是其中這第四個和第五個引路人,似乎就正麵對一個破敗的圍牆,如果前行的話,很有可能要穿過這個破敗的圍牆。”
聽到韓榫說到這裏,孫壭激動的打斷道:“對,如果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話,那麼這個就算做危牆了,這樣一來第四個、第五個、第七個引路人就被我們排除掉了。”
“至於第八個謎麵,我雖然知道取自劉向的《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但是,說實話,我壓根不知道這裏麵包含的意思,所以也隻能暫時丟在一旁。”韓榫頗為遺憾的說道。
“還有最後一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呢,也許這個可以分析出來兩個錯誤的引路人,這樣加上前三個引路人,總共五個錯誤的引路人就都找出來了。”孫壭如是的說道。
“這句話的出處是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如果我們想的簡單一點,從字麵上的解釋來看,就是簡單的桃李,會不會正確的引路人都會帶我們經過一片桃樹林還有李樹林?”韓榫不確定的問孫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