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1 / 3)

二十四、豬難產

難產是分娩時胎兒不能自母體順利產出的統稱,豬難產就是以分娩困難,即依母豬的自然分娩力無法正常產出仔豬為特征的病理現象。習慣上把難產分為產力性、產道性、胎兒性難產3大類。在豬難產的臨床中,以產力性難產最常見,其他類難產也時有發生,且3類難產可以相互轉化、互為因果。

1.病因

豬難產與其品種、體質狀況、胎次、季節等有一定的關係。引起豬難產的病因很多,可歸納為3個方麵。

(1)母豬的原因

①飼養失調。對妊娠豬飼養不當,如飼料配製不平衡、營養極度不良,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E缺乏,國外引進的純種母豬更為敏感;控料不合理造成母豬過肥可以直接誘發陣縮和努責無力而難產。

②管理不當。母豬生產胎次過多,年老體弱、運動不足等,間接地引起豬難產。初配年齡(體重)過少(小),初產母豬的骨盆和生殖器官發育不充分,產道狹小,容易出現產道性難產。

③母豬產道的機能狀態異常。是指產道有某些病理因素存在,主要有由於破水過早,胎水流盡所致的產道幹澀;由於受到驚嚇、跌倒等應激因子刺激引起的子宮角扭轉;神經機能障礙性的子宮頸口開張不全甚至閉鎖;由於機械損傷(如陰道生產性撕裂)或慢性疾病(如子宮頸炎)等造成生殖道黏膜粘連或大的瘢疤而產道狹窄;由於膀胱過度積尿、糞便秘結、生殖道的水腫和血腫等引起產道擠壓性、占位性阻塞等。

④遺傳性因素與疾病因素。母豬的先天不足,如陰道陰戶過小,陰道橫膈,骨盆畸形狹窄等;致使初產母豬難產。它往往受遺傳基因所控製。罹患某些傳染病如豬乙型腦炎、豬呼吸道與繁殖係統綜合征等導致死胎和陣縮、努責乏力。

(2)胎兒的原因

①母豬所孕仔豬數過少,仔豬在宮內生長發育過度、妊娠期延長或母豬在妊娠期被過度飼喂(特別是妊娠後期),或地方小型豬種以大體形的良種公豬配種等導致的仔豬個體絕對過大。

②仔豬數過多,或胎水過量,誘使子宮和腹壁肌肉疲勞過度。

③仔豬胎位異常。多見於已經順產1至數頭仔豬後的難產。

④仔豬異常,如軀體某部過度膨大、四肢異常彎曲(在豬偽狂犬病中可見到)等和死胎(包括木乃伊胎)而停滯於產道中。

(3)其他原因

助產過早、過頻、操作粗暴以及用藥不當,如過早應用子宮收縮藥,產道潤滑劑用量不當等。

2.臨床症狀

初期,難產豬與正常分娩豬的精神、形態、行為沒有明顯的區別,也不見異常的分娩征兆。隨著分娩過程的推進,才漸漸出現病性症狀:有的豬瀕頻而強烈地陣縮與努責,並伴有反複、快速舉尾搖尾動作,卻不見產出仔豬,多見於產道性或胎兒性難產,此時仔豬和臍帶已進入產道;有的豬產出數頭仔豬後,分娩中斷,努責不明顯或完全停止,而腹側對應子宮部視診、觸診懷疑有仔豬未娩出,藥物診斷(肌內或皮下注射5~10國際單位縮宮素,觀察數分鍾)可見其努責。這種情況多見於繼發性產力性難產。典型的原發性產力性難產母豬,往往在胎囊、羊膜破裂,胎水流出後,躺臥不動,沒有可見的陣縮、努責反應,有的有輕微的痙攣,強行驅趕也不願站起,仔細檢查發現陰戶有或曾經有黏液、少量血液、胎糞流出(有時隻能以產床上下的胎糞為憑),多數難產母豬極度不安,陷於疲勞而側臥或伏臥,呈疼痛苦悶狀,產程超過4小時。

難產母豬經合理助產後,一般預後良好。但治療失宜,可引起產道損傷、發炎和繼發感染甚至子宮破裂或炎性穿孔,造成產褥熱、缺乳、不育或腹膜炎、敗血症而死亡。

3.綜合防治

(1)預防

①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保證妊娠母豬的飼料全價優質,營養水平適宜,尤其注重滿足與繁殖機能密切相關的維生素、礦物質的需要,並依據豬體形大小、胎次、季節(氣溫)等綜合因素靈活控料,防止豬過肥與瘦弱。保證環境特別是產欄安靜、溫濕度適宜,讓妊娠母豬適當運動,最好於產前1個月趕入傳統豬舍飼喂,任其自由活動。細心照顧妊娠末期的母豬,全程監護分娩。

②高標準嚴格選擇後備豬,要求身軀豐圓,尾根高舉,外陰發育良好。堅持適齡(8月齡以上)適重(體重110千克以上)配種,及時淘汰高齡多胎次母豬。

③把好防疫關,堅持係統防疫觀點,按免疫程序高質量接種好各種疫苗,定期消毒、驅蟲、滅鼠、撲蚊,及時有效診治各種普通疾病,控製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的發生。

(2)治療

①首先檢查難產母豬骨盆腔與產道的狀態,排除仔豬娩出通道的障礙。若直腸中充滿糞球壓迫產道,應以微溫熱的礦物油或肥皂水軟化糞球並掏盡。若膀胱積尿而過度充盈向上頂逼突入產道,應以後指反複輕壓刺激膀胱壁,誘其排尿;或強迫驅趕該母豬起立運動,促其排尿;必要時用導尿管導除尿液。若有仔豬到達骨盆腔入口處或已入產道,在感覺其大小、姿勢、位置等情況下應立即行牽引術。

②藥物催產。確診產道完整暢通後,即可用藥物催產。催產素(即縮宮素)是首選藥,建議每隔20~30分鍾肌內或皮下注射30~50國際單位縮宮素。為了提高縮宮素的藥效,可選擇性使用雌激素即在用縮宮素前預先肌內注射雌二醇10~20毫克或其他雌激素製劑。

③手術助產。常用於豬難產的手術助產方法有4種,即牽引術、矯正術、截胎術和剖腹術。其中牽引術是最基本的助產方法,與縮宮素等子宮興奮藥同時應用,相輔相成,是治療豬難產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在分娩時發現母豬用力努責3次以上未產出仔豬就要果斷試用牽引術。對於特殊的、複雜的難產應擇用矯正術、截胎術和剖腹術。

④抗感染。難產母豬容易繼發產褥熱、子宮內膜炎甚至敗血症。所以,自難產發生時起宜首先連續應用1~2天大劑量的廣譜抗生素,如磺胺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藥物等,隨後再聯用大劑量的青黴素、鏈黴素或常規劑量的前述藥物,並及時給予對症治療、支持治療,以食欲、體溫正常、惡露排盡為停藥標準。有人主張難產母豬產完後經陰道行子宮內給藥2~3天,筆者考慮豬的子宮角長等構造特殊而不讚同,以為全身給藥效果確切,操作方便而倡導應用。

二十五、豬流產

豬流產一般單個發生,臨床表現明顯,多發於春末至秋初期間高溫、氣候多變時,是母豬繁殖障礙中最嚴重的一種。

1.病因

豬流產的原因概括為三大類,即傳染性因素、寄生蟲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在臨床中,常見的是多種病因相互協同作用的結果。

(1)非傳染性因素

飼養性流產:營養不平衡(如蛋白質含量過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過多等)或營養水平低,(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等缺乏、礦物質不足)等可導致營養性流產;飼養方法不當,如饑飽不均,特別是饑後過度飼喂和給料。過多的青綠多汁的牧草,飼料黴變或含有毒物質如黴玉米(黃曲黴菌毒素)、含龍葵素的發芽馬鈴薯、酒糟類的酸酵性飼料等也容易引起豬流產。這類原因所致流產不僅不會產生耐受性,反而有積聚性,隻有改善日糧和飼養方式才能幹擾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