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概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豬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發展,有關資料顯示,我國1980年末存欄生豬30543.1萬頭,占全世界存欄生豬的比例為38.3%,年出欄生豬19860.7萬頭,占全世界的比例為25.2%;而到2003年末,生豬存欄46980.4萬頭,年出欄生豬58573.1萬頭,占全世界的比例分別是49.14%和47.1%。隨著生豬生產的飛躍式發展,生豬健康、生豬產品安全和生豬養殖汙染問題越來越突出,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此生豬健康養殖已成為政府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推行生豬健康養殖,把好生豬及其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生產安全的(無公害的、綠色的或有機的)生豬產品,確保生豬生產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養豬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科學認識生豬健康養殖

1.健康養殖的曆史沿革。

自我國對蝦養殖業遭受白斑綜合征(WSS)病毒病的嚴重襲擊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國內的海水養殖界出現了“健康養殖”這一新概念。以後陸續向淡水養殖、生豬養殖和家禽養殖滲透並完善,並已開始應用於反芻家畜的養殖。

健康養殖的定義自提出後得到了迅速的拓展和完善。徐啟家(2000)對健康養殖的定義是:對於可進行養殖的生物種,在較長的養殖時間內,不患病害的產業化。健康養殖具有整體性(指整個海淡水養殖行業)、客觀性和生態性。石文雷(2000)認為:健康養殖是指根據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運用生態學、營養學原理來指導養殖生產,也就是說要為養殖對象營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快速生長的生態環境,提供充足的全營養飼料,使其在生長發育期間最大限度地減少疾病的發生,使生產的食用產品無汙染、個體健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與天然食品相當。張國紅2001年在遼寧大連召開的“畜產品安全高層研討會”上提出,健康養殖就是指以保護動物健康、保護人類健康、生產安全營養的畜產品為目的,最終以無公害畜牧業的生產為結果,謀求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即追求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並重。由此可見,健康養殖業就是以安全、優質、高效、無公害為主要內涵的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業,是在以主要追求數量增長為主的傳統養殖業的基礎上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效益並重發展的現代養殖業。健康養殖的實質就是根據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運用生理學、生態學、營養學原則來指導養殖生產的一係列係統的原理、技術和方法。對於養殖者來說,健康養殖是一個動物應激最少,“無”病生長的過程,要求獲得的最終產品是高質量的安全動物食品(無公害、綠色或有機食品),目標是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最佳協調,實現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2.生豬健康養殖的內涵

從上述專家學者對健康養殖的定義引申出來,可以認為生豬健康養殖就是以保證生豬健康並生產安全營養的生豬產品(符合無公害、綠色或有機農產品標準),維持生豬生存生產環境生態化,保護人類健康為目的,根據生豬的生物學特性,運用生理學、生態學、營養學等提供的原理、技術、方法進行生豬生產,最終謀取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生豬健康養殖的第一要務是生豬生產健康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善意待豬,平衡生態;基本要求是“生豬無病,人類無病,生態無病”。目標是生豬生產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生豬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手段是推行規模化(年出欄生豬200頭以上,建議采用家庭農場的形式,提倡適度規模養殖)、專業化、產業化的健康養殖模式,統籌協調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