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規劃(1 / 2)

這件事就是——建城。

不同於現代社會,在古代,城牆是城市的主要防禦線,也界定出城市的範圍。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初期以竹、木柵為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改為土石或磚等材料為牆。建立於城門之上,有單重和多重簷,以便守城將領登城瞭望敵情和指揮作戰。城牆上一般有一下設施。

雉堞:女牆上的磚砌凹凸小牆,中央有射孔。

女牆:外牆垣上及腰的矮牆。即城牆、馬麵牆和羊馬牆頂部外沿建築的薄型擋牆,高約五尺,大致與士兵身高相等,中有射孔(即雉堞)。

羊馬牆:是築在甕城外十餘步的城壕內岸之擋牆,高八至十尺。羊馬牆開有一道門,門外正對壕橋,通向城外。

外牆垣:城外側的牆垣。

馬道:城牆上的表麵鋪磚。

中腹填土:內、外牆垣之間的填土。

內牆垣:城內側的牆垣。

城池的城門數量由行政層級或規模決定。通常府城有8門,縣城開4門。通常分置於東、西、南、北四方。

城門樓:城門座上的城樓,可分為樓閣式和碉堡式。城門座:城門樓的底座。城門洞:出入城門的孔道。甕城:圈繞城門外的一道城牆,又稱為“月城”。平時是城內通向城外的要道,戰時是城防部隊堅守的重點。

城內的基本設施與建設有官衙、市街、廟宇、學校、農田等。城內道路以聯係各向城門的街道為主。

可以預見的是,神龍門治下的人口,短期內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連秦穡五人在內,共有520人,男性350人,女性170人,其中7歲以下兒童20人,7~15歲少年50人。共219戶。包括了人類、矮人、獸人、地精、兔人、狐人、羽族七個種族,人族最多,其次是獸人。

在秦穡的設想中,由於暫時還缺乏對外交流的渠道,因此除去預計中約50人的武裝力量和20名7歲以下兒童,其他人都將以通過參與建城的方式獲取積分,日後交往多了才會逐漸開放其他行業供居民選擇。因此,新城將會設計成可容納一萬人居住,包括城主府、衙門、校場、治安所、醫院、學校等服務設施,以及集市、酒館、旅館等商業設施,優先建設醫院、學校和居民區,其餘區域慢慢修建完善。總的來說就是不能讓人們閑下來。

出於對神龍門治下第一批居民的關照,現階段219戶居民,每戶都將會無償獲得150平方米的居住麵積,最高可以建造3層的住房,但不可轉讓,不可出售。而且這些住戶,將安排在同一個社區,由神龍門統一進行規劃,抽簽決定住房位置,不得挑選。

新城的規劃讓居民們歡呼雀躍,這是明晃晃的優待。而且建新城好,不光是因為有工作才有工分,更是因為這是自己親手建造的城市,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家!

在建造新城前,首先要建造一個正規的碼頭,滿足神龍門“水軍”的日常需要。小的那艘戰船被命名為飛魚號,作為日常訓練和巡邏警戒,大戰船“劍魚號”則屬於核心戰略力量停靠在碼頭——主要是不想窮兵黷武的秦穡找不到足夠的水手,預計中1/10的兵民比已經是一個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