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異常寬廣,約莫十餘丈,橋身通體漆黑透亮,色如染墨,亮芒閃動,材質非石非玉,近於晶石,手摸上去,有如握冰,寒意徹骨。
橋上橋下雖隻一線之隔,卻宛如兩個世界,秦小木一腳踏上,頓覺周圍溫度驟降,寒意襲人,仿佛步入數九寒冬,忍不住打了個冷顫。石橋為雲氣所掩,不見半分天光,四周雲催霧趲,流雲飛霧隨生隨滅,從頭頂身畔來往開闔,形成一道屏障,將兩旁不斷潮湧過來的黑霧衝蕩回去。
也不知道行走了多久,前路依然馮馮翼翼,不見盡頭,回望來路,亦是溟濛一片。
這些日子,秦小木已經習慣有青蛇相伴,如今孤身一人,置身於這四外混茫的境地中,不由開始心中揣揣,暗怪自己太過心急,正思量著是否折返與青蛇彙合,稍不留神,腳底下被一物絆住,一個趔趄朝前摔去。
秦小木連忙站穩,俯首看去,卻是一塊半尺見方的碎岩,正欲抬腳跨過,動作忽而一滯,蹲下細細打量,發現碎岩色澤暗赭,與墨色晶橋並非同體,表麵平整細滑,造型古樸,非是天然生就,像是經過的精心打磨的飾物。再往四周瞧瞧,疏疏落落,還有好些,皆有人工鑿刻雕琢痕跡,諸多殘片,像是出自一體,從高空隕墜,碎裂而成。這一來反而使秦小木有了些好奇,倒也忘了先前懼意,時時留意腳下,繼續路程。
往前走去,路麵不再平整,變得坑窪崎嶇,映入眼簾者,滿地窟窿坑洞,深深淺淺,疏密散布,無數斷晶碎礫,縱橫四濺,宛如亂刃森列,所過之處,地麵裂縫道道,或如電走龍蛇,或如蛛網交錯,一眼望去,狼藉遍地,恍如曆劫一場劇烈地震,又彷如被無數的天外隕石擊砸。
行走一程,雲霧中依約現出一道石垣,橫亙半道,到得近前一看,石垣高有丈許,石質細膩,滑潤如玉,色澤暗赭,赤如烈火,與橋麵墨晶迥然而異,兩相交映,分外鮮明。
秦小木四下尋尋,搬來幾塊規整墨晶墊腳,攀上石垣,凝目望去,垣上平整如削,像是一個寬大石坪,一端沒入雲霧間,不可盡視,石坪表麵刻著許多徑寬尺許的凹槽,平直彎曲,縱橫交錯,肖似某種圖樣。
秦小木呆呆盯著眼前這些凹槽形成的圖案,一個個櫛比排列,大小相若,越看越發覺得眼熟,直似平日常見之物,卻又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來。心中不由好生奇怪,若是常見,怎會相逢不識,若非常見,又何以有這般似曾相識感覺,努力回想,絕非近期所見,那是何時見過?
秦小木兩手揪著頭發,糾結不已,蹲在地上苦思冥想,梳理一陣,突然蹦將起身,往前跑去,自言自語道:“啊!難道……”
跑出數十步,秦小木停下腳步,轉身回望,掩口驚呼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字!是字……”
秦小木雖是目不識丁,但日常生活中,街市招牌,酒樓菜單,公告昭示,甚或寺廟碑刻,文字當真可謂隨處可見,無怪乎這些“圖形”怎麼看怎麼眼熟。
秦小木自從來到這個神秘的地方,所有的一切,俱都前所未見,此時忽見一件外界事物,端的驚喜交集,宛若他鄉偶遇老友故知,一股久違的暖意悄然流過心頭,感覺似乎離那個魂牽夢縈的家園近了一步,感覺似乎離那些讓他畏懼的怪物遠了一些。
歡喜過後,愁上心頭,秦小木生平第一次如此渴望讀書識字,若能知道這上麵所刻何字,或許就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尋得線索,離開此地。
秦小木一步一步,重新將石坪踏勘一遍,果不其然,通篇文字無一識得,心中暗道,若能回去,定要叫姬晨教他認字。
秦小木幽幽歎了口氣,無奈舉步,繼續前行,走出十數丈,路麵中斷,垂首俯視,下方便是墨色晶橋,秦小木爬下石坪,回首再望,石坪猶如一塊巨大石板,壓覆在橋上。
秦小木觀察片刻,對石坪概貌已是了然於心,恍然大悟,眼前這突兀石坪,竟是一座巨大的碑碣!秦小木驚奇不已,極盡想象之能事,依然無從揣測,山巒一般的巨碑,是如何搬運到橋上,隻是隱約覺得,非人力所能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