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靜月留下的兩個心願都已達成,接下來是要認真商議她安葬問題了。
按理,既然承認了靜月的兒媳身份,就應該葬入祖墳,可張紅又反對發喪。不發喪就不能正式通知肖家近親,不通知近親,悄然入列祖墳是不合老祖宗規矩的。第二個問題是,曆經世代沉澱,不斷擴張的祖墳陣列已將近飽和,所剩下的那點局促之地,已不足以同時安放我們這存世的祖孫三代,我不想隔開爸媽,晉兒也不想隔開孩子,在爸媽召集家族成員認真商量後決定:立新墳。
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照西口習俗,立新墳是要立祖為先,一輩一輩往下排位。爺爺、奶奶過世早,存世的長輩就是爸爸為先了,如果從爸爸這輩立祖,那立新墳也得是爸爸不在了以後才可以,否則以張靜月兒媳婦的身份立新墳,那是對肖家祖輩的大不敬。
這個問題倒也有再議的餘地,關鍵是人尚存世就打墓,這不是咒爸爸早走呢嗎?所以我這個大孝子是不能同意的。
權衡利弊,最後得出來的結果是:暫不立新墳,但可以把新墳的地址選定,先將靜月的骨灰盒葬在選定的地址附近,待若幹年後爸爸“老走了”,立了新墳,再將靜月的魂魄遷進來。
這恐怕是最好的決策了,沒人再發出異議,隻是苦了靜月要孤零零地在外待上一陣子了。
新墳的地址,我初步建議選在果園附近,後經風水大師反複推敲,認定果園北方的半山坡是一處絕佳的寶地,風水大師的推論得到了我們這些外行的一致認同,親臨半山坡放眼望去,整個果園一覽無餘,前方的視眼寬闊,後方又背靠大山,套用風水大師的行話:居此處,後代兒孫必定背靠大山,出路廣,是造福世代的明智之舉。
“親家,你們覺著怎麼樣?”爸爸用商量的口氣對兩對親家(張紅、韓建國,晉爸、晉媽)說。
韓建國看著張紅,張紅發言:“靜月在這裏能時刻看守著肖飛的理想,肖飛也時刻能來看她,靜月不會孤獨了,我沒意見。”
“隻要你們肖家覺著合適就好。”晉爸全權作了女兒的主,在女兒的問題上,晉媽已經做錯了一次,這次她隨和了。
敲定好地方,風水大師便去圈地,他按照葬八代的規模,東西南北四角各用纏著紅布條的木橛子,四四方方圈起來一塊地,被圈起來的這塊地方,就是以爸爸為尊在內,我們八代人的彙集之處。若幹年後,這裏將會是我們永久的家。
之後,風水大師尋人來,在圈好的地外麵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給靜月安了一個臨時的“家”。
4月4日,清明節早上,蒙蒙細雨中,我、晉兒、爸、媽、張紅、韓建國、晉爸、晉媽、歡歡、思思、晉晉、蔚然,還有幾位自發來送行的近親,我們一起送靜月來到她的新家。
哭聲中,靜月的骨灰盒緩緩入土,黃土蓋了一層又一層,我的心撕了一層又一層,懵懂的歡歡、思思、晉晉披麻戴孝地看著,我和張紅抱著靜月的墓碑嚎啕大哭著,其他人跪在墓碑前,一遝一遝地燒著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