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自己的童話(1 / 3)

從前,在丹麥住著一個窮苦的小男孩。他的父親是個鞋匠,在父親去世後,母親就改嫁了。

一天,這個男孩懇求丹麥王子幫幫他。當王子問他想要什麼時,男孩說道:“我想以詩歌的形式來寫劇本,然後在皇家劇院上演。”王子打量著男孩,看了看他的大手大腳,和大大的鼻子,還有那雙認真嚴肅的眼眸,給了他一個明智的回答:“演戲是一回事,寫劇本又是另一回事。為了你好,我告訴你,去學一門有用的手藝,比如做鞋。”

於是,這個毫不明智的男孩回到家,從家裏拿出他所有的那點錢,與母親和繼父告白後,就開始尋求自己的運氣去了。他相信將來有一天,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這個名字會聞名整個丹麥的。

相信這個故事就像相信童話故事一樣不真實。漢斯 克裏斯蒂安知道很多這樣的童話故事。他從父親那裏聽說過一些故事。父親做鞋非常辛苦,不過他喜歡讀書更甚於製鞋。到了晚上,他就會大聲地朗讀《一千零一夜》。他的妻子對這本書所知甚少,而假裝睡覺的漢斯卻一字不落地聽懂了。

白天,漢斯去一間編織作坊,有一些老婦人在那兒織布。他在那兒聽到她們所講的童話故事多得就像講故事的丹麥人一樣。

安徒生1805年生於歐登塞市。在歐登塞流傳的童話故事中,有一個關於仙女把死亡帶給那些與她跳舞的人的故事,漢斯後來把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經曆加進了這個故事。

他父親在世時,曾有一位年輕女士訂購了一雙紅鞋,當她拒付鞋錢時,可憐的鞋匠一家籠罩在悲雲慘霧之中。多年以後,這個鞋匠的兒子把那個小悲劇和跳舞的小精靈寫成了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紅舞鞋》。安徒生的天才就在於他把如此多的日常生活溶進他那些奇妙的童話中。

在安徒生的母親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曾被打發到街上去行乞,她不願意乞討,於是就躲開人們,坐在城市裏的一座橋下。因為沒有鞋穿,她就用手去捂冰涼的腳,她也不敢回家。數年後,她的兒子,懷著對她的憐惜和對那個世界的憤怒,寫出了表達憤怒的童話《她是個廢物》和著名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漢斯通過自己的天分把早期的點滴經曆,甚至父親的去世都寫進童話裏。一個寒冷的日子,他一直站在那兒看著霜在窗戶上形成的白色圖案,父親讓他看其中一個白色的女人形狀的圖案。“這是白雪王後,”鞋匠說,“很快她就會來找我。”幾個月後,父親去世了。多年以後,安徒生把這段傷心的經曆寫成了一篇童話《白雪公主》。

在王子叫他去學門手藝後,漢斯去了哥本哈根,當時他隻有14歲。

到了哥本哈根後,漢斯去去見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重要人物——哥本哈根的舞蹈演員,作家和劇院的人員,可誰也不肯向這個大手大腳大鼻子的男孩兒伸出援手。到最後,他隻剩下七個便士了。

漢斯有一副高亢清亮的美麗歌喉。一天,一位音樂老師聽了他唱歌,決定幫他一把。他從朋友那兒湊了些錢給了漢斯,以讓他在學唱歌期間買些食品和衣物。

漢斯過得比他有生以來任何時候都幸福,但很快他就破音了,永遠失去了那副高亢美麗的歌喉。

安徒生很快就找到了新朋友,他們都很欽佩他的天才,其中甚至還有一位公主,她時不時地給他點兒錢讓他買食品和衣物,但漢斯隻買很少的食物,從不買衣服,而是把錢花在了買書和去戲院看戲上。

在哥本哈根,漢斯住在一所破房子的閣樓上,從那裏他可以很好地看到這個城市的麵貌。但在眼前的一個重要的事實他卻沒看見——他所寫的劇本和詩歌都不太好。

漢斯·安徒生結交了幾個善良的朋友。其中有皇家劇院的喬納斯·科林。這位善良的人跟朋友們湊錢供漢斯這個年輕的作者去上學。和孩子們在一起時漢斯感到最輕鬆,最自在。他輪流在六個朋友家裏吃飯,每家的孩子都懇求他講故事。

漢斯的故事講得非常生動,使人仿佛身臨其境,能看到和聽到玩具士兵們在列隊行進,玩具馬在奔馳。他的剪紙也非常棒,至今,那些剪紙還保留在歐登塞,他出生時的那座房子裏,即現在的安徒生博物館。

安徒生終身未娶。善良的科林一家——前後共三代人——是漢斯一生中唯有的親人,他們都喜歡他,但建議他不要再寫劇本和詩歌,而是試著在政府部門找份工作。後來,他在故事中把他們所說的話通過動物說了出來:“我告訴你是為了你好,”母雞對醜小鴨說,“你應該學會像我一樣下蛋。”在《醜小鴨》中,漢斯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1835年,第一本童話出版時,安徒生認為這本書不會成功,但孩子們讀了這些故事後,想要讀更多這樣的童話。孩子們的興趣鼓勵了他,他開始了如今我們都知道的偉大創作。37年來,每到聖誕節,安徒生都出版一本新童話集,書中充滿了生活真諦,充滿了奇遇,和憂鬱的美好,充滿了幽默,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以前從未讀過這樣的童話。

安徒生的童話以詩人的方式告訴我們人類自身的真實麵貌。他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質,即使是丟棄在大街上的兒童玩具,他也能從中發現具有金子般閃光點的故事素材。所有人都會對《皇帝的新裝》裏的詼諧場麵哈哈大笑,而每當我們看到有人裝模做樣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故事。

雖然他出名了,可是安徒生比以前更善良了。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個曾虐待過他的人,這位傷心的老人說他懊悔過去所做的一切,安徒生原諒了他並安慰他。那位曾叫安徒生去學一門手藝的王子此時已是國王了。他邀請安徒生進宮,說他可以要求任何恩惠,安徒生直率地說:“可我什麼都不需要。”

他得到了全世界的愛,他那笨拙的體型,他那張慈祥但是難看的臉已經深深印在他的朋友和孩子們的腦海裏,不管他在哪裏,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把他認出來。他的書被譯成了許多種語言,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他的故事,他受到歐洲各宮廷的款待,得到許多君主的青睞。

和安徒生同時代最偉大的作家,從狄更斯到雨果,都把他看成是他們隊伍中的一員,在他們中間,他終於高興地領悟到“即便你出生在鴨圈裏也無所謂,隻要你是從天鵝卵裏孵出來的”。

回到他離開了差不多50年的“鴨圈”之日是他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所有的歐登塞人都參加了這次童話的盛會,人們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那天晚上,上百的人們來到他的窗前呼喊著他的名字。

當時在他心裏——那顆孤獨了很久的溫柔善良的心裏,“感謝上帝和大家,我愛上帝和大家”這句話最準確地表達了他內心的激情。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Own Fairy Tale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poor boy who lived in Denmark. His father, a shoemaker, had died, and his mother had married again.

One day the boy went to ask a favor of the Prince of Denmark. When the Prince asked him what he wanted, the boy said, “I want to write plays in poetry and to act at the Royal Theater.” The Prince looked at the boy, at his big hands and feet, at his big nose and large serious eyes, and gave a sensible answer. “It is one thing to act in plays, another to write them. I tell you this for your own good; learn a useful trade like shoemaking.”

So the boy, who was not sensible at all, went house. There he took what little money he had, said goodbye to his mother and his stepfather and started out to seek his fortune. He was sure that some day the name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would be known all over Den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