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家女帽店開張,到20世紀20年代,加布裏埃·可可·夏奈爾逐漸成為法國巴黎頂尖級的服裝設計大師之一。舒適和隨性的優雅取代了束腹的胸衣,她的時尚主題包括簡約的套裝和女服,女褲,人造珠寶,香水和紡織品。
她宣稱自己1893年出生於奧弗涅,而實際上是1883年出生在索米爾。她的母親在救濟院工作,加布裏埃也是在那裏出生的。六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留下了五個孩子,父親很快就把孩子們扔給親戚照看了。
1905至1908年在一家咖啡館音樂會短暫的歌唱生涯,她采用了可可這個藝名。最初她做了一名富有軍官的情人,後來成為了一個英國工業者的情人。1910年她利用這些人的資助在巴黎成立了一家軍事用品商店,後來經營範圍又擴大到多維爾和比亞裏茨。這兩個人也幫助她在上流社會中拉攏女顧客。夏奈爾所設計的簡約風格的帽子立即成了流行款式。
很快,她的生意拓展到服裝設計和運動衫製造,在當時的法國時裝界開創了第一片天地。到了20世紀20年代,她的時裝店已經急劇擴張,“小男孩”樣式的內衣款式引領了一個時尚潮流。她隨性的時裝,簡短的裙裝以及隨意的外表與前幾十年流行的緊身款式風格迥異。夏奈爾本人也穿男式風格的服裝,順應了這種廣大婦女認為是解放天性的舒適時裝款式。
1922年,夏奈爾推出了一款香水,夏奈爾五號。夏奈爾五號風行一時,現在仍然很流行,一直是給夏奈爾公司帶來豐厚收入的一款產品。1924年皮埃爾·威斯爾莫成了她香水生意上的合夥人。威斯爾莫擁有公司百分之七十的份額,夏奈爾占百分之十而她的朋友貝德占百分之二十。時至今日,威斯爾莫一家仍然控製著這家香水公司。
1925年,夏奈爾推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開襟羊毛衫。到了1926年,則推出了夏奈爾“小黑裙”。她大部分的時裝仍極具競爭力,一年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基本沒什麼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她曾當過一段時間的醫護人員。納粹的占領意味著巴黎的時裝生意中斷了幾年。而二戰時夏奈爾與一位納粹軍官的風流韻事也讓她的時裝在後來幾年內的受歡迎程度大減,曾一度淪落到去瑞士開創新市場。1954年,她卷土重來,重新奪回了高級女士時裝的第一把交椅。她自然、隨性的服飾,包括夏奈爾套裝,再次吸引了女人們的眼球,當然,還有她們的錢包。她設計了女式厚呢短大衣,還有喇叭褲。直到1971年彌留之際,她仍然還在工作。1983年之後卡爾?拉格斐成了夏奈爾時裝屋的首席設計師。
除了高檔的時裝設計,她還為一些劇目設計舞台服裝,如考克多的劇作“安提戈涅”(1923年),以及“俄狄浦斯王”(1937年);另外她也為幾部電影設計過服裝,這其中包括雷諾阿導演的電影《遊戲規則》。凱塞琳·赫本1969主演了百老彙音樂劇“可可”,劇本根據夏奈爾的生活為原型。
Woman in Chanel
From her first millinery shop, opened in 1912, to the 1920s, Gabrielle 'Coco' Chanel rose to become one of the premier fashion designers in Paris, France. Replacing the corset with comfort and casual elegance, her fashion themes included simple suits and dresses, women's trousers, costume jewelry, perfume and text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