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有緣(1 / 3)

大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造就了開元盛世。

當此之時百姓安居樂業,禮佛信道,其樂融融,好不快活。隻是這人間之樂,卻終有盡時,於是乎,總有那有慧根,有道心之人紛紛來追求這長生之道,然則這些人中能得大道者畢竟少之又少,究其竟,全憑一個緣字。

隻是這緣字最為奇妙,最是言不清,道不盡。此時正有兩個道童為這緣字而犯愁,隻見這兩人骨神清爽,風采異常,頭頂結兩個短發丫髻,一身道服自然襟饒,腳踩兩朵五彩祥雲,悠哉悠哉的漫步於東土大唐的虛空之上。其中一人身形飄逸如風,甚是清秀,此時卻正麵露愁苦之色,歎道:“明月,師傅今年也不知怎的,竟然讓我們尋摸九個有緣人,如此之多,卻又讓我們去哪裏尋找?”

那被喚作明月的道童,眼睛真如一彎明月,煞是明亮,此時正低頭俯視著這大地之上的芸芸眾生,認真尋找著師傅交代的有緣人,頭也不抬道:“起於一,而極於九,師傅也不是信口胡謅的,如今我們已然尋得了八個,清風師兄,你我二人便再辛苦辛苦,再往東走走。”

清風聞言微微皺了皺眉頭,但也隻得振作精神,道:“找是篤定要找的,隻是這有緣人如今越來越難尋,前麵那八人你我已經一再降低要求,這第九人我們總不能隨便尋上一個吧。”

“這也倒是,如今這有緣人確實越來越難尋,”明月此時已經抬起頭,拉著清風往東飛去,邊尋邊道:“這也難怪,如今不光隻有我五莊觀開枝散葉增加人數,據說佛家的普陀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這幾大名山今年都是二十八人,說是為了應那二十八星宿之數;我道門中的翹楚昆侖山好似是尋十八人,自然是為了應那十八羅漢之數。”說到此,明月頓了一頓,轉身看著身邊的清風,歎道:“如今佛道兩家明爭暗鬥的厲害,表麵功夫卻做得如此之足,你依我的二十八星宿,我用你的十八羅漢,真是滑稽,真是可笑啊。”

清風聞此,趕緊一把拉住明月,四處張望一番,未見異象,才鬆了一口氣,道:“明月,噤聲!噤聲!保不齊這虛空之中就有修行之人路過,將你我之言傳揚出去,我們又少不得要挨師傅一頓臭罵,你我哪裏管得了那些,如今隻管好好修行,提高修為,待得法力深厚,成功躲過那‘贔風’,到時壽與天齊,再想其他才是正理。”列位看官須知這修行之道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髒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鬆竹風,喚做‘贔風’。自囟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方能得道長生,又或叫立地成佛。

如今那清風隻有一千三百多歲,明月才一千兩百多歲,再過兩三百年,兩人便要經曆那‘贔風’,因此清風才有如此一說。

明月一聽也不無道理,在凡人眼中這兩三百年或許漫長,然則在他們這些修行者眼中,凡人一生就如白駒過隙,這兩三百年也就是白駒過上個四五次罷了。他便依言不再說佛道兩家之爭,依然說到這有緣人上來:“除了昆侖,普陀,五台,九華,峨眉這五座名山之外,其它如我五莊觀,盱眙山,龍虎山,武當山,等等,還有其它各寺各觀各山都在尋找有緣人,因此才是難找啊。”明月畢竟年紀小一些,好奇心也重,隻聽他壓低聲音,表情詭異,輕聲道:“師兄,我聽說現在妖界也在凡間尋找這有緣人,希望能擴大勢力,有朝一日也能名正言順,哪怕得一小國,一座小城的香火也是好的。”

清風緩緩點頭,如今確實如此,佛道兩家是每隔四年,七八月間挑選一次,而且是光明正大,凡間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尋常百姓之家的子侄隻要被選中,都會甚覺榮焉,四裏八鄉的遠親近鄰也都會羨慕不已,而這各洞妖王不和佛道兩家一般,不管何年何月,也不管是何人家,隻要看中便一陣狂風將其擄走,搞得凡間怨聲載道。

“說穿了還是因為有緣人的影響力太大了。”說著,兩人已踩著雲朵來到了這大唐兗州地界,曲阜上空,清風邊掃視著凡間芸芸眾生,邊說道:“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自稱老子李耳之後,開始以道家為尊,後來卻有玄奘西天取經歸來,佛祖那三藏真經在大唐引起軒然大波,佛家地位扶搖直上,在凡間的影響力當下便可以與道家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