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1)

第五章

八、石油工人亞克西

2002年7月5日淩晨,在管道三公司西氣東輸工程一標段一處施工段內,輪庫線伴行路北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18團場泄洪渠突發罕見洪水,當時該處泄洪渠頂管穿越已完成,渠兩側管線已完成下溝和一次回填,因矽管敷設滯後,二次回填尚未進行,泄洪渠洪水爆發直接影響管線安全。一處處長按照HSE防汛預案立即組織人員和設備,用沙袋對泄洪渠進行加固,使險情基本得到控製。

7月6日上午9點20分左右,泄洪渠水量劇增,已有數處決堤,兩岸出現塌方,管線再次遇險。更危險的是,決口處上遊18米是一高壓線杆,下遊15米處是輪庫線伴行路跨渠大橋,一旦受損,後果不堪設想,經濟損失將以億計。當時,西氣東輸新疆管段的外方和中方監理都驚歎從未見過這麼大的洪水,搖搖頭說這回損失大了。正在新疆檢查工作的陳兵劍聞訊後立即趕到現場指揮搶險。他組織推土機、單鬥挖掘機過來增援,帶領200多名職工裝沙袋、做鐵絲籠。13點左右,西岸險情得到有效控製,但東岸塌方仍在繼續,麵臨決堤危險。管線、高壓杆、大橋再次告急。此時,豁口已達30米寬,單鬥把重達1噸半的鐵絲籠一放下去,立即被衝得無影無蹤。陳兵劍與在場的幾位公司領導商量後,決定從兩側同時搶險。他們采用直徑114毫米、4毫米厚的鋼管打成排樁,邊排樁邊下鐵絲籠,以加固渠堤。經過30多個小時的奮戰,終於把180根鋼管錨固到渠底,並用鐵籠加固完畢,基本排除了決堤的危險。外方監理一個勁地說“OK,沒問題了!”最後,大家做了統計,這次搶險共消耗編織袋2萬多條。

由於搶險及時,塔裏木石油指揮部的輪庫複線、國道橋梁和附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農田作物都保住了,路政部門負責人萬分感動,表示要給予全部經濟補償。當時,老百姓樹起大拇指,說:“石油工人亞克西。”地方政府予以表彰,各種新聞媒體紛紛來采訪。塔指領導很受感動,到管道三公司營地慰問。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樹立了管道局和管道職工的良好形象。

陳兵劍的人生軌跡,在舉世矚目的西氣東輸工程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率領的管道三公司在西氣東輸工程中承擔的任務量居各參戰單位之首,創造了國內多項施工新記錄。成功地為吳邦國等國家領導人進行焊接演示;高質量完成西氣東輸第一道焊口;圓滿完成新疆試驗段演示會;全自動焊技術在集團公司技術交流會上以優異成績獲總評第一;榮獲西氣東輸優秀承包商榮譽稱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陳兵劍作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三公司的經理,他知道自己的前進目標就是按照管道局“創新思維,實現超越,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企業精神,為中國的管道建設事業奮力拚搏。問鼎中原,稱雄國內,走向世界。陳兵劍正率領著三公司的管道鐵軍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用自己的青春熱血譜寫著一首首震撼大地的英雄凱歌。我們堅信,陳兵劍的征途上,仍會有很多意想不到和難以預料的艱難險阻,可陳兵劍和他率領的鐵軍將士們一定能繼承和發揚“問鼎中原、稱雄國內”的英雄氣概,馬踏飛燕,一日千裏。迎接他們的,將是一片光明和希望......。

我們期待著陳兵劍和他率領的管道鐵軍不斷地有好消息傳來,我們也願意把這些好消息向關心陳兵劍和管道建設的人們進行報告。

(此文與何誌丹共同創作)

注:此文刊發在《石油管道報》2005年8月4日4版

《大地牽龍》

336

《大地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