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茫茫戈壁戰風沙
《石油管道報》2003年5月27日第四版刊發長篇紀實:茫茫戈壁戰風沙。
—來自西氣東輸伴行公路工程最前線的報道(之一)
《人民日報》4月18日消息:一場罕見的大風從16日下午開始突襲新疆,素有“百裏風區”之稱的蘭新鐵路山草湖至紅層區段,瞬間風力達到17級,碗口粗的樹木被攔腰吹斷,拳頭大小的石塊在空中嗖嗖狂飛,致使吐烏大變,等級公路、312國道上超過千輛的汽車受損。
這場大風所經之處,正是西氣東輸第四標段所在地。管道通信電力工程總公司路橋分公司已在這個標段的35公裏處安營紮寨,為西氣東輸管道建設鋪設伴行公路。新疆哈密西南走向200多公裏處,已是羅布泊的邊緣,屬萬裏無人區。4月16日,這群孤軍深入的西氣東輸“特種兵”經受了一場與颶風抗衡嚴峻考驗。
千裏戈壁,萬裏風沙,多少年來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以它不變的沉寂靜靜容納著自然的變遷。在哈密市東南200公裏外,就有一片這樣的戈壁灘,但它的沉寂現在已被建設者們的歡聲笑語打破,這裏就是我們中油管道通信電力工程總公司在國家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工程中承擔的建設項目所在地,自今年3月份我們進駐到這片戈壁之後,它就以無數次的狂風、漫天的黃沙和廣袤的荒涼考驗著我們的意誌,而我們也以衝天的鬥誌、滿腔的豪情和樂觀的笑容與它沉著麵對,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管道建設的第一線,在風沙中生活,在風沙中施工。
也許是我們的無畏激怒了這片亙古以來就渺無人煙的戈壁灘,4月16日下午,它以一場撼天動地的狂風襲擊了我們的營地,盡管早在4月14日我們就已接到了西氣東輸協調組《做好防風禦寒工作的緊急通知》,得知在14日至18日,我們標段所處位置將有最大風力可達12級的大風天氣,也立即做好了一切防範措施,但16日下午這場大風襲來的瞬間,我們還是被它的威力震呆了片刻。
這天上午就已有大風將來的跡象,在施工現場,極低的能見度迫使所有車輛都打開霧燈作業,遠遠看去,隻能模糊見到車的影子在黃色的風沙中爬行。中午3點多職工們吃完午飯就休息了,但屋外的狂風卻愈刮愈烈,幾可達到12級,突然隻聽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當職工們反應過來衝到門口時,屋門前已經堆滿了房子的彩板,北麵5間彩板房已被狂風全部拔起並拋出數米外,隻剩下失去了房子庇護的幾十張高低床暴露在狂風中,臉盆、水桶、衣物隨風急散,矗立在西麵廚房、浴室旁邊的鍋爐和高架水塔也已斜倒在水箱基礎上,鍋爐拉線和鋼釺都被拔出地麵,營地現場刹那間滿目狼籍。
危急之時方顯英雄本色,最先從那聲巨響中反應過來的是供配電負責人王利英,他在聽到那聲房屋被連根拔起時的巨響時,第一反應就是馬上衝到發電機房,斷開所有電源,想想真有些後怕,當時房子被掀起來,電線都不知道被風刮到什麼地方,如果斷電不及時,其嚴重後果將不堪設想。片刻的驚慌過後,職工們已在李旭東經理和馬俊友書記的鎮定指揮下開始了現場搶險,隨著一項項任務迅速落實到人,搶險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程彥同誌帶領幾名大車司機,頂著狂風到達了離營地18公裏外的施工現場,對現場的所有車輛進行檢查後,考慮到撤離人員數量問題,挑選了幾輛車況最好的自卸翻鬥車返回營地,為我們最後的撤離準備好了交通工具。走到半路上碰到了正在指揮灑水車灑水的許建衛同誌。原來許建衛中午還沒有吃飯,一直在工作,等著其他人來換班,對營地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於是他和程彥副經理一同返回營地,參加到搶險自救的人潮中去;營地現場技術負責人田衛拿起照像機,對營地發生的一切進行了現場實錄,為這場我們與狂風急沙的鏖戰留下了珍貴的記實資料;馬書記則指揮幾個司機把在營地附近施工的幾個翻鬥車開到了營地北麵上風口,首尾相接形成一道擋風屏障,這一措施立竿見影,高低床處的風力立刻明顯減小;現場監理胡工幾乎是和我們的職工同時衝出房間,頂著狂風,與我們的職工一起抬著厚厚的板材艱難行進,加入到搶險的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