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在經濟領域方麵主要是論述作為生產單位的家庭、即奴隸主莊園或封建主莊園的經營管理。由於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也存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某些經濟現象,如商品生產、貿易、貨幣、生息資本等等,因而古代和中世紀的思想家有時也涉獵於這一領域,特別是以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的傑出思想家在這方麵還提出過一些天才的創見。這些見解曆史地成為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出發點。但是,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不能、也不可能形成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進行理論分析的學科。而真正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最早進行理論探討的是重商主義者。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大約一百年的時期,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和形成的時期。由重農學派和亞當 斯密做了正麵闡述的狹義的政治經濟學,取代了重商主義,從而產生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其特征是“研究了資產階級生產關係的內部聯係”。古典學派產生和形成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配第及其一大批後繼者。18世紀下半葉開始的二三十年間,是以魁奈為首的重農主義者從事經濟理論活動的時期,也是古典經濟學的劃時代的著作《國富論》問世的時期。這是一個醞釀著大變革的年代。在法國,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夜;在英國,則是產業革命的前夜。這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經濟學理論著作有亞當 斯密的《國富論》、威廉 配第的《賦稅論》、托馬斯 羅伯特 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等等。

《經濟論》

—— 色諾芬(古希臘)

色諾芬,古代希臘著作家,曆史學家。約公元前430年出生於雅典一個富裕家庭,卒於公元前350年前後。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公元前401年參加波斯王子小居魯士招募的希臘雇傭軍。在庫納克薩戰役中,小居魯士兵敗被殺,色諾芬被推舉為希臘萬人軍司令官。公元前400年,率部返回希臘。色諾芬反對希臘的民主製度,擁護斯巴達的貴族專製政體。後來投靠斯巴達國王阿格西勞斯二世,與雅典為敵,因而被雅典公民大會缺席判處流放,長期寄居斯巴達。公元前365年,雅典與斯巴達結盟反對底比斯,因而解除了對色諾芬的放逐令。晚年移居科林斯。

色諾芬著述豐富。主要代表作有《希臘史》、《長征記》(又譯《遠征記》)、《斯巴達的政治製度》、《經濟論》、《論雅典的收入》、《居魯士的教育》等,提供了公元前5和前4世紀社會各方麵的重要資料。《蘇格拉底的答辯》、《會飲篇》、《回憶蘇格拉底》3部著作,為蘇格拉底申辯。其著作文字簡明流暢,《長征記》常被用作學習古希臘文的教材。作品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政治傾向性,有意渲染或回避一些事實。

曆史定位:《經濟論》是古代世界留給我們的專門論述經濟,並用經濟這個專有名詞作書名的第一部著作。

背景鏈接:色諾芬生活的時代,正處於奴隸製國家形成時期,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經濟並不發達,但商品貨幣經濟已有一定的發展。當時,古希臘形成了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兩個對立集團。斯巴達集團維護貴族統治,雅典集團主張民主政治,於是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色諾芬參加了戰爭,戰爭最後以斯巴達集團勝利而告終。這在當時引起了人們對奴隸製度民主政治的懷疑,色諾芬等奴隸主思想家於是開始進行思索,尋求維護奴隸製的方法。

本書是色諾芬在做奴隸製莊園主時寫成的。他根據自己的田莊管理經驗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寫成了本書和《雅典的收入》。“經濟”一詞首先在本書出現,在希臘語之中意思是“家庭管理”。本書在寫作體例上采用對話方式,由蘇格拉底與別人對話的內容構成(蘇格拉底是色諾芬的老師,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內容上主要論述了財富概念、農業的重要性、社會分工、財產管理以及生產方法幾個方麵。

一、財富概念

色諾芬認為,身為奴隸主,就應以管理好自己的財產為己任,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使自己的財富增加。財富是指一個人能夠從中獲得收益的東西,也就是說這件東西要有使用價值。一個人如果能從別人那裏獲得收益,別人就是他的財富,這一觀點是反映了他擁護奴隸製自然經濟的特點。他又以笛子為例來說明什麼是財富,笛子對於會吹它的人來講是種財富,而對於不會吹它的人來講就不再是財富了,像土地、牲畜等也是一樣的道理。但不會吹笛子的人隻要把它賣掉就變成了財富,但賣掉後得到了的貨幣如果不使用,貨幣也不是財富,隻有用貨幣再去換得的對使用者有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財富。可見,色諾芬把物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已經分得很清楚了。同時他還認為交換物品不在於獲得貨幣,而是獲得對自己來說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

二、農業的重要性

由於當時處於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色諾芬把農業的重要性提得很高,其目的是為了維護自然經濟。農業是希臘自由人的最佳職業,農業高於其它一切部門,隻有農業繁榮了,奴隸製經濟才能發展下去。一個國家應當把農業和軍隊建設當作兩種最高尚最必需的事業,如果沒有軍隊,土地就會被掠奪,農業就無從做起,如果有了土地,但耕種得不好,軍人也就無法生活,由此可見,農業對軍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農業可以鍛煉人的意誌,增強農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善於奉獻,還可使他們公平正直。他認為農業是其他技藝的母親和保姆,因為農業繁榮的時候,其他一切技藝也都興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廢下來的時候,無論從事水上工作還是非水上工作的人的其他技藝也都處於垂危的境地了。農業作為奴隸製自然經濟的物質基礎,古代思想家都將它看成最重要的部門。

三、社會分工

色諾芬認為,社會分工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每個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會做,隻有進行社會分工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一旦分工勞動後,每個人隻從事他擅長的那一種工作,自然會做得更加好,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就會更加精美。他認為社會分工有利於自然經濟的維護,可以提高產品的使用價值。他還認為市場大小是分工的基礎。在大城市裏,由於人口眾多,每一種職業都可以找到工作者,可以使分工更細;在小市鎮上,人口稀少,社會需求不多,分工隻限於幾個大的方麵,不可能很細。但他認為,希臘公民不應當從事手工業,應讓外邦人或奴隸去做。可見,他還是非常看不起手工業的。他認為手工業是粗俗的技藝,是很讓人瞧不起的。這些技藝迫使工人和監工靜坐在屋子裏,或者火爐邊,不僅對身體帶來了傷害,同時也使他們的精神受到了壓抑。在敵人來侵犯本國時,從事農業的人肯定會堅決讚成保衛土地,而手工業者卻不願意參加戰爭,這是可恥的事情。

四、財產管理

在財產管理方麵,色諾芬提到了怎樣訓練妻子、管家和奴隸。妻子是家庭財產管理的副手,就像是蜂群裏的女王蜂,她的任務是打發那些仆人們去做他們應該做的工作,並對在家裏工作的人進行監督,收受家庭應該得到的東西,並對它進行分配、花費,將剩餘部分照管起來等等。男主人和女主人在工作上要互相配合,男主人把東西從外麵收集到家裏,女主人則負責看管財物。這些工作都隻有訓練才能發揮最大作用,要把妻子訓練成很熟練的管理者,能把家庭財物保管得井井有條,並保證不會讓仆人和管家去損害財物。

選擇管家要選那些不貪吃貪喝和不嗜睡的人,要性情溫順、記憶力強、做事謹慎、不玩忽職守、敬業心強、人緣好。這樣的管家才是好管家。不要選那種酒徒、懶蟲以及好色之徒。訓練管家就要教育他忠於主人,使其分享主人的快樂和困難。要使他有讓主人財富不斷增加的欲望,讓他熟悉主人的財產,要有正義感、有榮辱感,並給予其足夠的自由空間。

訓練奴隸就必須要像訓練野獸一樣讓他們馴服和聽從命令。在訓練方法上可采用填飽肚子的方法,使他們有足夠的力氣去工作,也解除他們生活上的擔心,全力以赴工作。要培養他們的正義感和責任心。要用獎懲方法對其施加壓力,對做得好的奴隸可準備好的衣服和鞋,對做得差的奴隸則準備差一點的,以示區別。

五、生產方法

色諾芬還總結出了許多農藝方法和秘訣。他用了許多篇幅介紹農業生產過程。

色諾芬還談到了商品的價格變化。他認為,商品價格變化是由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引起的。銅器生產過多,黃銅價格就會趨於低廉,工人就會因此遭受破壞。農產品價格低廉,許多農民就會因此而放棄農業而從事其他行業。他意識到由供求關係變化而產生價格變化,價格變動會影響社會勞動分配,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經典語錄】

農業是其它技術的母親和保姆,因為農業繁榮的時候,其它一切技藝也都興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廢下來的時候,無論是從事水上工作或非水上工作的人的其他技藝也都將處於垂危的境地了。

如果你要使人們能夠勝任地管理事務,你就必然監督他們的工作,檢查他們的工作,隨時獎勵做得很好的工作,毫不猶豫地給予粗心大意的人以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