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清唱 第三章(2 / 3)

現在回頭想想幾十年前學書的事情,蔣先生覺得還是很有意思的。

蔣先生回過神來對小芸說:“你不要笑,你先唱一支歌我聽聽,放開來唱,放開來你懂不懂,唱響一點。”

拜師說書,第一樁就是聽喉嚨,要有小喉嚨,才可以唱小書,沒有小喉嚨,隻能學大書。從前小書中的人物,大都是公子小姐,沒有小喉嚨,起不了這兩種角色。小芸一個小姑娘家,當然唱小書比說大書更合適一點。

小芸聽說要她唱歌,眼睛眨巴眨巴,就唱起來:“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放是放得開,但唱得又尖又響,刺耳朵。

小芸還要再唱,蔣先生連忙說:“好了好了。”

小姑娘喉嚨倒是不錯,可惜不會用。隻會尖叫。蔣先生想自己八九歲年紀就曉得怎麼運用喉嚨,該高則高,該低則低。不過再回過來一想,怎麼可以把現在的小孩同從前的小孩比呢,這一點蔣先生也是不能明白的,現在的小孩,要說聰明的地方,比以前的小孩聰明一百倍也有,要說笨,比以前的小孩笨一百倍也有。

聽過喉嚨,蔣先生再問會不會什麼樂器,小芸說不會,沒有學過。劉國平夫妻說買過一架電子琴,小姑娘不肯學。

蔣先生說:“不要電子琴,她既然樂器方麵沒有基礎,還是從揚琴學起,揚琴是必須要學的,然後再學琵琶弦子。”

劉國平說:“我們去買一隻揚琴。”

劉國平女人問:“揚琴多少錢?”

劉國平說:“管他多少錢,總要買一隻。”

蔣先生說:“要學本事,總要投資的。”

聽蔣先生的口氣,好像收小芸已有八九成帳了。劉國平有點性急,拉了女兒要給師傅磕頭。

蔣先生連忙擺手:“你不要給我磕頭,我不做你師傅,我是代別人考你的,叫餘一飛做你師傅,餘一飛是我的師弟,也有我這點水平。”

劉國平失望地“咦”了一聲,想說什麼,蔣先生說:“你們不要多說,我是不收徒弟的,打出牌子不收的,我已經同餘一飛講過了,他肯收,這算是小姑娘的福氣了。”

當然蔣先生其實並沒有同餘一飛說過,但是蔣先生了解餘一飛,餘一飛為人隨和開朗,不像蔣鳳良一板三眼。餘一飛收徒弟,是有傳統的,他的徒弟,有名無實的,有名有實的,有實無名的,各種各樣,什麼樣的人,隻要人家求到門上,他總要答應人家。自然,餘一飛也調教出幾個好徒弟,幫他揚了名。但也有幾個不學好的,就在外麵敗餘一飛的名聲,餘一飛居然也能容忍。

在蔣鳳良想起來,好徒不多;不好的徒弟,坍自己的台,他是一個也不要的。所以蔣鳳良平時很少收徒弟,這是事實,倒不是針對一個小芸姑娘的。

劉國平著急地說:“我們不要拜別人做師傅,我們就是因為蔣先生本事大,名氣大,專門要拜蔣先生的。”

蔣師母說:“你們不要看不起餘一飛,他也是有本事的,蔣先生在他麵前說了就算數的。”

大家都很尷尬,沒有落場勢。這時候,小芸突然說:“算了算了;我曉得的,你是看不起我們,所以不肯收我們。”

別人聽了小芸這話,都很吃驚,以為蔣先生要火冒的。不料蔣先生卻不火冒。小芸的話,倒使他想起了從前的事。看得起看不起,現在是小芸這樣的說法,從前又是另一種說法。

從前聽書的人雖然多,但說書的地位是很低下的,規定要受甲頭(乞丐頭)的管束,不光如此,在同行道裏,新說書的人,對前輩老藝人,也是卑躬屈膝。蔣先生曾經聽師傅說,師傅剛上台時,甚至說過“請各太翁比如買隻烏龜放放生”這樣作賤自己的話。

蔣先生出了一口氣,說:“好吧,看你一張嘴皮子,我收你了。”

先是小芸一愣,後來一下子高興得快跳起來了。

蔣先生說:“收是收了,但是有幾個條件我要講在前麵的。”

“師傅你說什麼條件都行。”

蔣先生說:“第一,不許掮了我蔣鳳良的牌頭到外麵招搖;第二,不要性急,讀書第一,學書第二,今年十一歲,打算學個五年,到十六歲也出師了,正好派用場;第三,雖然不急,但是不許偷懶,倘是偷懶不肯好好練習,我是不賣麵子,要罵人的;第四,日後學到什麼程度,我不敢打包票,要看你自己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