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小說《破冰》終於發表了,期間很多讀者都在問我,為什麼打算寫部這樣的小說,其實答案很簡單,第一,是目前市場上關於這類體裁的小說並不多,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尤其是曾經從事過相同職業的人的回憶,我姑且把這類體裁稱之為谘詢培訓類小說,它展現給讀者的往往是經過九死一生後能夠存活下來的銷售人員的生活。
中國有句俗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些能夠在大戰中保存自己並給予對手實施致命一擊的高手們自然也就成為各大公司互相爭取的寵兒,但實際上我們知道在戰鬥中如何保全自己有多麼的艱難,對於老兵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假動作,不停的變換位置或者在敵人密集的炮火轟炸下,利用炮彈下落的時間差靈活的運用戰術和敏捷的身手在掩體中去躲避,把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那麼新兵怎麼辦?對於這些新兵他們雖然在戰前可能真的接受了相關培訓,但是在實際作戰中決定他們生死的不隻是技戰術水平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我剛做銷售的時候,公司對於我給予了很多的培訓,但實際上當我真正去做銷售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技能並不能真的幫助我去獲取訂單,而且大部分的時候我是為了技巧而技巧,完全扭曲和放大了技巧在銷售過程中的作用,所以結果可想可知。在最初的9個月我不但顆粒無收,還收到了很多客戶的投訴,幸運的是在無數次的失敗中我終於發現了問題並在後來的工作中去改進,最終我艱難地活了下來,從而有幸進入了公司頂級銷售的行列。
第二,在對於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我走的還算順利,最終邁向了管理谘詢領域成為一名谘詢師。幸運的是這個行業給我提供了接觸大量企業的機會,在從事谘詢的五年多時間裏,我接觸了上千名銷售人員,每次再給他們做培訓或谘詢項目時,他們都會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困惑與我一起分享,於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把他們的經驗結合我個人的經驗再加上理論知識演變為一部小說,希望能夠對銷售人員尤其是新進行業的銷售人員有所幫助。基於以上初衷,《破冰》在創作過程中偏管理和銷售技巧、銷售心態的描寫,我把大量的管理知識融入其中,這樣就導致了故事性相對不是很強,而實用性更強一些。
那麼在我的第二部小說《破冰2》中,延續了第一部實用性強的特點,加大了故事性的描寫,加大了對《破冰1》中很多故事細節處的描寫,詳細的講述《破冰1》中沒有交待清楚的情節,其中更會加大對於感情和商戰的戲份,尤其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線。在《碎夢》的情節設計中,依然以訂單為主線,其中會融入大量的管理思想和企業運作的案例,我會將近年來最前沿的管理思想,以及個人近年來服務過的谘詢項目的管理思想和設計思路融入其中,以慰讀者,希望大家繼續支持和關注。在《碎夢》的寫作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大家看的更清晰,采用了第三人稱的寫作手法,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沒看過《破冰》的讀者也能夠很容易的看懂《碎夢》中的故事情節和各人物之間的關係,而看了《破冰》再看《碎夢》後,就會讓大家更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兩本書單看是兩個獨立的單元,合起來也能夠構成一個整體,無論是看單本還是雙本皆能讓大家清晰明了,增加了可讀性和趣味性。
今天此刻,就在此刻《碎夢》終於成稿,時隔第一部小說《破冰》的發行已經過去了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裏我曾經無數次的想要盡快完成《碎夢》的寫作,以便讓讀者能夠更快的看到續集的故事,但除了時間問題外,《碎夢》的創作確實讓我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因為《破冰》的早期創作基於第一能夠對銷售新人有所幫助,盡量的縮短新兵進入戰場的時間,能夠讓新兵在早期的戰鬥中不求殺人製勝至少能保證自己存活,正所謂是戰鬥中“活下來才是硬道理”,所以我整合了周邊朋友和自己的案例,結合自己的經驗寫成了《破冰》,沒想到這種被媒體稱為“平實”的寫作方法確實吸引了一部分的讀者,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對於剛剛從事寫作的人來說,畢竟還是欣慰的。但是對於讀者對第一部小說中提出的問題,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續集中加以改進,正因為這些我希望《碎夢》的寫作不但能夠在情節上引人入勝,使大家更願意去閱讀,同時又不能丟失“平實”的風格,希望在第二部中來表達“剩下來才是真理”,來闡述現代經濟危機下的職場和市場真實的狀況,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的作品在如今琳琅滿目的商戰小說中給予讀者真正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