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讓曆史告訴未來
革命導師列寧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不能忘記曆史,尤其更不能忘記那一段最具恥辱的曆史。
吳定良的義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歡慶盛世的時刻,必須要有憂患意識。中國當自強,中國能自強。自公元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起,中國人就挺直了自己的脊梁,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不被外敵侵占,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錚錚誓言。祖國被外敵分割的曆史不會再重演,中華民族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已經站立起來了!”
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忘記曆史,愛國主義不是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所以,吳定良先生靠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吳定良先生送給我的專題片《警世國恥》,我認認真真地看了三遍,每看一遍就能使自己的靈魂淨化一次,愛國主義熱情就增高一次,想為國家富強而做點實事的心願就占了上峰。《警世國恥》專題片上介紹,《中俄璦琿條約》沙俄割占我國103萬平方公裏土地後,又靠武力血染江東六十四屯,搶占我國領土8000多平方公裏。這個令人心痛的悲慘畫麵,我們更應該銘刻在心。在這裏,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我再一次把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公諸於世,目的也就是為了警示後人,讓人們記住曆史。
江東六十四屯,位於黑龍江左岸,精奇裏江口以南,南北長100多公裏,東西寬近50公裏。江東六十四屯原屬中國領土,歸璦琿副督統管轄。按照中俄《璦琿條約》規定,江東六十四屯一帶依舊歸中國官員管轄,中國居民在原地有永久居住權,俄國不得侵占。
江東六十四屯,居住著漢族、滿族、達斡爾族等中國居民近3.5萬人,這裏“土地膏腴,人民勤農為務,年產諸糧,富甲全省”,是黑龍江中遊最富庶的地方。在《璦琿條約》簽訂後的40餘年間,遠東俄國人的糧食、蔬菜半數取於此地。到19世紀末葉,俄國移民大量湧來,這塊土地旋即成為沙俄侵吞的目標。
1856年中俄簽訂《璦琿條約》時,明確規定:中國人在江東六十四屯擁有永久居住權,中國政府對江東六十四屯擁有永久管轄權!實際上,這是中國在丟了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裏國土後爭得的一點“麵子”,其實這也是狡猾的北極熊對清朝官員玩的一把文字遊戲:什麼居住權?管轄權?都不是主權,主權在我!中俄兩國規定以黑龍江為界,要爭隻能爭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還是以航道的哪一側為界,而不可能到遠在黑龍江北側岸上的江東六十四屯!清朝官員被欺騙玩弄了不說,還自鳴得意的以為已經給了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同胞一個滿意的交代!其實,當地的居民肯定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又有什麼辦法呢?江東六十四屯,位於精奇裏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三角洲地帶,麵積8000多平方公裏,是根據《璦琿條約》第三條規定孤懸於黑龍江以北歸我國管轄的地方。那裏的居民都是不肯俯俄的山東籍義民,他們在那裏漁牧耕織,可以獨立生活,才得以仍歸我有,並且規定[俄羅斯不得侵犯]。但《璦琿條約》之後,俄寇並不尊重其存在,他們用種種卑鄙手段困擾住民,希望他們受不住困苦而逃回黑龍江南。但我們的同胞們誓死不離故土,一直挺了過來。
1900年7月17日,俄國派出一支軍隊越過精奇裏江,撲向江東六十四屯。俄軍驅趕大批屯民“聚於一大屋中”舉火焚燒,逃出者不足半數。俄軍沿著江邊,一個屯子挨著一個屯子,將中國居民房屋縱火毀盡。死裏逃生的中國居民扶老攜幼,逃奔黑龍江邊,因江水阻隔,繞越不能,隻得露宿江灘,哭號淒慘。頃刻,俄騎兵追來,槍擊如雨,中國居民的鮮血又一次染紅了黑龍江水。
駐璦琿的中國官兵見俄軍“在江東恣行焚戮”,激起無比義憤。為保護屯民過江,璦琿副都統鳳翔派統領王良臣等帶騎步炮兵300餘人於17日夜偷渡黑龍江,至精奇裏江口,截俄援兵。18日晨時,中國渡江官兵與俄軍在精奇裏江口的博爾多屯展開激戰。這場戰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