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第一章

愛國誌士吳定良

愛國的方式多種多樣,愛國的舉動有大有小。但隻要是愛國的舉動,無論大小,都值得稱讚,都值得弘揚,都值得大書特書。本篇報告文學的主人公吳定良先生,雖年俞花甲,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卻令人起敬,他的愛國義舉可謂是英雄行為。我是受到了感動和教育之後,懷著對吳定良先生的崇敬之情才創作這篇報告文學的。

引子

公元2005年1月10日晚上,我在沈陽北站上車返京。我乘坐的火車是從沈陽開往北京的直達快車K54次,是火車提速後的“夕發朝至”的那種快速列車。在11車廂01號下鋪的是吳定良先生。

幾句寒暄之後,算是相互認識了。吳定良先生很善談,他說他從黑龍江省的黑河愛輝鎮來,進北京去見遲浩田。還問我知道不知道《璦琿條約》,到沒到過黑河。看到他這樣實在,我也坦誠相告,我說我2000年曾去過大小興安嶺,也去過黑河市,參觀過璦琿曆史陳列館,很受教育。吳定良先生好像一下子遇到了知音,便像老朋友一樣與我攀談起來。他說他原來是黑河市愛輝鎮中學校長,後來籌建璦琿曆史陳列館,他又當了館長,十幾年接待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其中有胡耀邦、楊尚昆、喬石、田繼雲、遲浩田等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璦琿曆史陳列館早在1997年6月11日躍升為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吳定良先生為籌建璦琿曆史陳列館花費了10年心血,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3年,吳定良先生退休後,決定在璦琿曆史陳列館的基礎上,自籌資金籌建璦琿衛國英雄園,讓那些長眠地下的衛國英雄重新挺立起來,教育後來者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吳定良先生這次進京,就是為籌建璦琿衛國英雄園募集資金。

我被吳定良先生的義舉感動了。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很為他的精神感慨了一番。“中國居然還有這樣的愛國誌士!”感慨之餘,我提筆寫下了四句話:“中華愛國者,英雄吳定良,璦琿曆史鏡,育導後來人。”吳老先生閱後,也為我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文筆不錯!我要把這四句話刻在璦琿衛國英雄園題詞牆上。”我說:“不必不必,隻是信馬由韁,隨意之筆,不能登大雅之堂。”

當得知我是報告文學作家後,吳定良先生很鄭重地送給我一張名片,又打開密碼箱,把一些相關資料拿給我看。我們邊看邊聊,不知不覺地就到了關燈時間,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我們由小聲細語變成了沉默的對坐。是吳定良先生把我的思緒拽到十八世紀的五十年代,中國近代史最恥辱的一幕讓人們刻骨銘心永世不忘。

璦琿城與《中俄璦琿條約》

巍巍中華,地大物博,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讓華夏子孫為之驕傲。但有誰知道,泱泱大國在不斷生存與發展中,也曾有過屈辱的曆史。《中俄璦琿條約》,就是中華民族國恥的見證。

璦琿,是中國黑龍江省的一個普通的邊疆小鎮,距離黑河市隻有二十多公裏。這個曆史悠久的小鎮,僅僅因為一百多年前《中俄璦琿條約》在這裏簽訂,而使璦琿一夜成名,家喻戶曉。《中俄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列強強迫腐敗無能的中國清朝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字數最少、割地最多的一個賣國條約。《中俄璦琿條約》既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國恥,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國恥。

《中俄璦琿條約》實際內容僅有一百八十個字,當時的沙俄政府卻據此不費一槍一彈就搶走我國領土六十多萬平方公裏;加上隨後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又割走我國領土四十多萬平方公裏。在一八五八年至一八六零年的短短兩年多時間裏,沙俄入侵者就割占我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至海包括庫頁島在內的一百零三萬平方公裏的豐腴國土,這個數字相當於兩個法國、三個日本、四個英國的麵積。

據曆史資料記載:《中俄璦琿條約》是清鹹豐八年(1858)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時武力強迫清黑龍江將軍奕山於璦琿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外興安嶺以南的黑龍江流域和烏蘇裏江以東(包擴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被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肯定了下來。到了19世紀中葉,沙皇尼古拉一世積極策劃重新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於道光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1847年9月6日),任命狂熱的擴張主義分子穆拉維約夫(1809-1881)為東西伯利亞總督。並親自授意他放手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從鹹豐四年至七年,穆拉維約夫不顧清政府抗議,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建立“村屯”,派兵駐守。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除積極支持英、法外,還乘機於七年派莆提雅延出使中國,談判中俄東段、西段的邊境問題。三月(4月)到伊爾庫茨克,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進行多次密謀。穆拉維約夫狂叫:“如果中國不同意我們提出的分界線,依然堅持阿穆爾(黑龍江)是中國的,我們必須以武力強迫他們承認我國的權利。”到時俄國將“派出兩支部隊:一路攻取庫倫,另一路攻取璦琿”,在璦琿登陸後“通向南滿和北京”,這樣俄國就能“立足滿洲、蒙古,從而使滿蒙脫離中國,成為受俄國庇護的兩個公國”。普提雅庭於閏五月二十二日(7月13日),在廟街乘“亞美利加”號輪船南下赴天津。六月十八日,達到天津南口,向清政府提出中、俄兩國以黑龍江和烏蘇裏江為界的無理要求,清政府嚴詞拒絕。八年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聯軍攻占大沽。初十,穆拉維約夫利用清政府處於內亂外患交迫、正瀕於災難性的困境,率領200多人,在兩艘炮艇的護送下直趨璦琿城(璦琿縣璦琿鄉)。十一日,穆拉維約夫與黑龍江將軍奕山談判時,製造各種借口,企圖吞並中國大片領土。奕山開始不允,據理駁斥。狡猾的穆拉維約夫把事前準備好的條約草案交給中國談判代表之後,就稱病不出,派其隨員彼得羅夫斯基出麵談判。俄方堅持“以河為界字樣,斷不能刪改”,否則將聯合英法聯軍進攻中國。接著穆拉維約夫又出動軍艦在黑龍江上示威,鳴槍施炮,炫耀武力,進行恫嚇。奕山被迫於四月十六日(5月28日)與穆拉維約夫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為:一、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隻在璦琿對岸精奇裏江以南至豁爾莫勒津屯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國方麵的永久居住和管轄權,俄國人“不得侵犯”;二、烏蘇裏江以東至大海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三、黑龍江、烏蘇裏江隻準中、俄兩國船隻航行。四月二十一日,穆拉維約夫為“慶祝”《璦琿條約》簽訂,在海蘭泡集會,悍然宣布將地名改為布拉戈維申斯克( 意為“報喜城”)。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於八月初一特封他為阿穆爾斯基伯爵,破格提拔為步兵上將。該條約使中國領土完整與主權蒙受重大損失,清政府拒絕批準,至十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始予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