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精講

第一節 妊娠生理

妊娠是胚胎和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開始,胎兒及其附屬物自母體排出是妊娠的終止。

妊娠期全過程約280天,10個妊娠月,即40周。

一、受精與著床

1.受精 成熟的卵子與已獲能的精子相結合的過程稱為受精。包括三個過程:精子獲能、受精過程、受精卵的輸送與發育。

2.著床 約在受精後6~7天,晚期囊胚侵入子宮內膜的過程,稱為受精卵植入或著床。

二、胎兒附屬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1.胎盤

(1)胎盤的形成:胎盤由羊膜、葉狀絨毛膜及底蛻膜構成,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

(2)胎盤的形態結構及其血液循環:胎盤於妊娠12周末基本形成。妊娠足月胎盤為圓形或橢圓形盤狀,分為子麵與母麵,母麵粗糙,色暗紅,有18~20個胎盤小葉。子麵光滑,呈灰白色,為羊膜覆蓋,臍帶附著於中央或稍偏處。胎盤是母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器官。

(3)胎盤的功能:包括氣體交換、供給營養、排泄作用、防禦功能和合成功能等。

2.胎膜 胎膜由絨毛膜和羊膜組成,為半透明的薄膜。

3.臍帶 是連接胎兒與胎盤的紐帶,內有一條管腔大、管壁薄的臍靜脈和兩條管腔小、管壁厚的臍動脈。足月胎兒臍帶長30~70cm,平均約50cm,直徑1.0~2.5cm,表麵由羊膜覆蓋呈灰白色。臍帶血運受阻,可危及胎兒生命。

4.羊水 羊水是充滿於羊膜腔內的液體。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約為1000ml。羊水的功能如下:

(1)保護胎兒:①使胎兒有一定的活動空間,不受擠壓,活動自如;②防止胎兒畸形及胎肢粘連;③防止胎兒受外界的機械損傷;④臨產宮縮時,能均分壓力,避免胎兒窘迫;⑤有利於胎兒體液平衡;⑥可監測胎兒的成熟度、性別、遺傳性疾病。

(2)保護母體:①緩衝作用,減少胎動給母體帶來的不適;②分娩時傳導宮縮的壓力,形成前羊膜囊使宮頸口擴張,胎膜破裂後可潤滑產道。

三、胎兒發育及生理特點

(一)胎兒發育

妊娠前8周稱胚胎;從第9周起稱胎兒。

(二)胎兒的生理特點

1.循環係統 胎兒循環與胎盤相連,營養供給和代謝產物排出均需經過胎盤由母體來完成。

(1)解剖學特點:

1)臍靜脈1條:來自胎盤氧含量較高,其末支為靜脈導管。

2)臍動脈2條:來自胎兒氧含量較低的混合血。

3)動脈導管:位於肺動脈與主動脈弓之間,出生後動脈導管閉鎖成動脈韌帶。

4)卵圓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多數在出生後6~8周完全閉鎖。

(2)血循環特點:

1)來自胎盤的血液經胎兒腹前壁分三支進入體內,均為混合血。

2)進入右心房的血液,絕大部分直接經卵圓孔進入左心房。

3)肺動脈血大部分經動脈導管流入主動脈,隻有約1/3的血液經肺靜脈入左心房。

(3)胎兒出生後血液循環的變化:胎兒出生後開始自主呼吸,肺循環建立,胎盤循環停止。臍靜脈閉鎖、臍動脈大部分閉鎖、肝的靜脈導管閉鎖、肺動脈導管閉鎖,卵圓孔關閉。

2.血液

(1)紅細胞生成:孕3周末由卵黃囊生成,孕10周時主要在肝髒生成,妊娠足月時骨髓能產生90%的紅細胞,生命周期約為成人的2/3。新生兒紅細胞計數約為6.0×1012/L。

(2)血紅蛋白生成:胎兒血紅蛋白可分為原始血紅蛋白、胎兒血紅蛋白和成人血紅蛋白。

(3)白細胞生成:孕8周時出現粒細胞。孕12周,胸腺、脾髒產生淋巴細胞。妊娠足月時白細胞計數可高達15~20×109/L。

3.呼吸係統 母兒血液在胎盤進行氣體交換。

4.消化係統 孕11周有小腸蠕動,妊娠16周胃腸功能建立,可吞咽羊水和排出尿液。

5.泌尿係統 孕11~14周時腎髒能排尿。妊娠後期通過排尿參與羊水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