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孔明
高中時期的聶海勝,衣服鞋襪不多,在班裏同學們的印象中,他經常好穿的衣服是一套軍裝和一套學生裝。但他穿的衣裳,不管新舊總是洗得很幹淨,折疊得很整齊,不管穿什麼都顯得很精神。高中同學中留長發、蓄分頭的很普遍,他一直習慣理平頭。從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他都像一個兵。他對軍旅生活,表現出超出尋常的興趣和熱情。
高二下學期,一個周末。吃過晚飯,聶海勝和胡華忠、肖居成、周越穎、李軍等同學,漫步在學校後麵一條彎曲的鄉間小路上 。路兩旁的兩排白楊樹,一棵棵長得筆直挺拔。
一輪明月從東邊升起,銀色的月光瀉在地上,微微的南風拂麵,大家感到心曠神怡。
同學們走著聊著,突然,不知哪位同學響亮地來了一聲:“啊!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致遠!”聲音洪亮,又充滿感情。
大家靜聲細聽時,半天卻沒有下文。那位同學明知大家在等他的下文,卻放聲高唱起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唱得不咋地,卻一臉的嚴肅認真,大家一陣哄笑後,聶海勝對同學們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他現在還能背下來。
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是他們初中時學的,課文要求學生背誦。對那篇700多字的文言文,同學們都不陌生。當時為了背那篇文章,大家都下了一番苦功,很多同學背了多遍才過關。過關完成任務,就把那篇古文扔到腦後了。但聽聶海勝說他現在還能背誦,大家都有點不大相信,以為他在開玩笑。
肖居成看著聶海勝說:“我當時下了好大的勁才背住,現在隻記得最後一句了:‘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餘的我現在都不記得了。”
肖居成的話周越穎很有同感,他激將聶海勝說:“那麼長的一篇文言文,又事隔這麼長的時間,你現在真的還能背?該不會是吹牛吧。現在能不能當麵背給我們聽聽?”
聶海勝看同學們都以期待和幾分懷疑的目光在看著自己,微笑著背了起來:“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得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聶海勝一氣背完,不僅流暢自然,而且還抑揚頓挫帶著深深的感情。聽得出,他把標點符號都背出來了。在場的同學們驚歎不已,都誇獎聶海勝記憶力好。
從小學開始就和聶海勝是同學的肖居成卻不這樣看,他在佩服聶海勝記憶力好的同時,認為聶海勝的胸中有一團火,這團火一直在熊熊燃燒,這是一團希望之火,理想之火。不然,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聶海勝怎麼會奪那麼多的第一,得那麼多的獎狀,扛那麼多的紅旗?在他多次沒有錢交學費的時候,在他和家人的溫飽受到威脅的時候,在他麵臨輟學的時候,他從沒有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對前途對人生始終充滿信心,人生的腳步一直是那樣的堅定紮實。當他取得成績的時候,當他受到讚譽的時候,當他登上一個又一個台階的時候,他從沒有驕傲自滿,他把成績和榮譽看得很平淡,他看重的是不停地努力,不間斷地攀登。他具有超人的毅力和拚搏精神,他胸懷寬廣目光高遠,他很早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報效祖國的位置上。這也許就是先賢榜樣的力量。
當肖居成談出了自己的這些見解,並肯定聶海勝這些年,還經常在背誦初中學過的這篇古文時,一向低調的聶海勝麵對肖居成嘿嘿一笑:“我隻是喜愛諸葛亮的這篇優美文章。”
性格內向文靜、說話總是聲音很低、平時很少與人爭論的肖居成,當即反駁他說:“我看你更喜愛諸葛亮的優美人生。你想將來像諸葛亮那樣報效祖國, 幹一番偉業。”
如果用現代軍人的標準來衡量古代的軍人諸葛亮,他堪稱是中華民族的一位優秀軍人,是軍中之魂。他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軍隊,獻給了國家。他用自己的偉大行動踐行了他生前的豪情壯語:“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擔當精神,在聶海勝的心中早已紮下了根。
喝漢江水長大成才,在襄陽城西20裏處的古隆中躬耕苦讀10年,27歲從隆中出山,被劉備“特招”入伍的諸葛孔明,未出茅廬就三分天下,留下著名的“隆中對”。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叱吒風雲,驚天動地。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引以為驕傲和自豪。襄陽人民在崇尚他的足智多謀的同時,更崇尚他的無私奉獻,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精神,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襄陽兒女。
上初中時,就把諸葛亮的《後出師表》熟記於心, 到高中快畢業時還能當眾熟練背誦的聶海勝, 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代表。
聶海勝在襄樊的一天日程安排得很滿,隻是下午有近兩個小時的個人支配時間。當有關領導事前征求他的意見問他有什麼打算時,聶海勝提出想與在襄樊工作的高中時的同班同學見個麵。同學們用手機互相傳遞著這一喜訊,沒在襄樊的同學急忙往回趕。
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鍾愛軍,上高中時曾和聶海勝是同桌;在襄樊工程機電學校任教的高玉改,上高中時是班裏的副班長兼學習委員,他倆建議準備一束最好的鮮花和一件最好的紀念品送給聶海勝。同學們在襄江兩岸滿大街跑著找合適的紀念品,同學們一邊跑商店,一邊用手機交換著意見,大家達成了三條共識:一是紀念品要夠品位,拿得出手,能夠代表襄樊;二是紀念品要與聶海勝的英雄身份相匹配,送給軍人的聶海勝比較合適,具有珍藏價值;三是盡可能使聶海勝能夠喜歡。
鍾愛軍一中午沒休息,跑了很多的書店、字畫店、工藝品店,最後終於在古襄陽城的東鼓樓商場一樓東北角的工藝品櫃,看到了雕刻在水晶玻璃上的諸葛亮的《出師表》。這個台曆式的水晶製品很精美別致,既可以放在辦公桌或書案上,又可以折疊放在盒子裏珍藏起來。巧的是,雕刻在水晶玻璃上的《出師表》,正是他們上初中時語文課文學過的諸葛亮的《後出師表》。鍾愛軍雙手捧著《出師表》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心裏說:“就是你了,我終於找到你啦!”
高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高中的老同學,多少年不見麵彼此都不感到生疏。聶海勝和二十多年沒見麵的同學們相見時異常激動,同學們在激動的同時,更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陣陣的歡笑聲不時飛出窗外。鍾愛軍拿出自己買的紀念品,作為同學們集體的禮物送給聶海勝時,聶海勝連聲表示感謝。當聶海勝看清楚透亮的水晶玻璃上雕刻的是諸葛亮的《後出師表》時,專注地看了鍾愛軍一眼。他在心裏想,高中快畢業時他背初中學過的《出師表》,今天在場的同學當時沒有一個在場,這件事在同學們中也沒有傳開,鍾愛軍他們怎麼會知道自己喜歡諸葛亮的《後出師表》呢?事後,當筆者問鍾愛軍、陳永祥、杜銳等那天與聶海勝見麵的同學,知不知道聶海勝高中快畢業時,還能全文流暢背誦初中學過的《出師表》時,同學們在感到驚奇的同時,都說沒聽說過。這件事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
那天,同學們與聶海勝見麵時,不約而同都把自己的小孩帶來了。這幫12至14歲的小朋友不是大人們要帶他們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堅決要求來的,並且都帶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聶海勝給每個小朋友都簽了名題了字。高玉改的兒子問英雄叔叔,說他喜歡物理,愛好飛行,長大了能不能當飛行員?
聶海勝拍著他的肩膀鼓勵他說:“能,一定能,隻要你胸懷祖國,努力學習,身體健康,不懈地追求,你想幹的事一定能幹成。”聶海勝還對在場的其他小朋友們說:“你們是年輕的一代,隻要你們努力,打牢文化基礎,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將來你們一定比我們強。”當有一個小朋友提出:“長大了我也能像你一樣當航天員嗎?”聶海勝笑著回答說:“太空有很多未知數等待著你們年輕的一代去探索,祖國有很多的工作等待著你們將來去完成。”
聶海勝應邀與各家分別合影,當與被同學們稱之為“嫦娥”的女同學合影時,一個男同學對聶海勝說:“你雖然飛上了天,但在天上既沒有人給你獻花也沒有見到嫦娥,今天你不僅見到了‘嫦娥’,還與‘嫦娥’合影留念,看來還是祖國好,還是家鄉好。”反應機敏的聶海勝,當即接過話茬說:“家鄉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我看來我們班的女同學,個個都是嫦娥,當年的小姑娘雖然如今都變成大姑娘了,但一個個依然是英姿颯爽,光彩照人。”
聶海勝的一席話,說得在場的男女同學們和他們的家屬都笑了,特別是女同學們笑得更甜。聶海勝的話,透著幽默,帶著玩笑,戲語中表達的卻都是實情。他們班的十幾位女同學,雖處在人生重負荷的中年,但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建設上,個頂個的都很優秀。
老同學相聚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尤其是高中的老同學中年相聚,一個個心態都回到了純真的學生時代,回憶母校、回憶老師、回憶同學、回憶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大家說不完,笑不盡,仿佛都年輕了許多。高中畢業就參軍的聶海勝,一直在直線加方塊的軍營裏生活,回到了家鄉與老同學們聚到一起,他顯得開心極了。當同學們都抱怨他沒有把妻子聶婕琳和女兒聶天翔帶來,為英雄的妻子和英雄的女兒沒到場感到遺憾時,聶海勝承諾說,今後會有這種機會的。
提起妻子聶婕琳,聶海勝神采飛揚,滿臉洋溢著喜悅。一向很少向人談妻子的他,在老同學們麵前談起聶婕琳,話裏話外讓大家感到他對妻子的無限愛意。愛情這東西其實就是緣分,南昌姑娘聶婕琳在聶海勝的心目中,不僅美麗又大方、聰明又漂亮,而且還是一位心靈特別美好的姑娘。聶海勝和聶婕琳喜結良緣後,母親跟著他一起在南昌生活八年,後又轉到北京生活四年。沒有一個賢惠的媳婦,母親能跟著他生活這麼長的時間嗎?2004年10月,母親不幸患病住院後,正在備戰“神六”的聶海勝,回家鄉守護母親5天5夜後就急忙歸隊了。是妻子聶婕琳留下來日夜守護婆母 。在醫院照顧婆母期間,聶婕琳每天都要為婆母洗腳、洗澡、按摩、喂飯,日複一日,從不厭煩。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在聶婕琳麵前不靈了。聶海勝平時的訓練成績始終在往前走,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成功,與他身後有一位賢內助是分不開的。
老同學鍾愛軍,看聶海勝提起聶婕琳沒完沒了,替他說了一句珍藏在他心裏多年沒說的話:“我們知道,聶婕琳就是你多年尋覓的那個她,就是你心目中的玫瑰花。”一句話,說得老同學們和在場的小朋友們都大笑起來,聶海勝笑得更是異常燦爛。
時間過得太快了,聶海勝歸隊的時間到了。兩天後他懷抱著同學們送給他的《出師表》,牢記著家鄉領導和父老鄉親們對他的期望和鼓勵返回北京時,登上飛機的他忽又轉身,深情地看了一眼襄樊這片熱土。
黑夜接同學
聶海勝上高中的時候,從楊壋鎮到棗陽城的長途班車票是7角錢一張,後來漲到了8角錢一張。聶海勝和同學們去去來來,搭班車的時候也有,但多數時候去來還是步行。聶海勝一個人去來的時候,他總是跑步,赤腳跑步上學已是他多年的習慣。
高二下學期的一個星期六下午,第二天是個單休。月考結束後,十幾個楊壋和羅崗的同學相約回家,他們走出學校門已是下午5點多鍾,走到高公橋天就擦黑了。
這時公路上呼呼隆隆地,一前一後開過來兩輛“老嘣嘣”拖拉機,正是個慢上坡彎道,不知哪個同學喊了一聲:“搭便車吧!這樣走回去肯定要走到半夜裏了。”
同學們像離弦的箭呼地一聲都衝了上去,聶海勝敏捷麻利,和張文旭等搭上了第一輛車。那個年代搭便車是普遍現象,遇有搭便車的,正常情況下司機都要帶一腳刹車。
“老嘣嘣”拖拉機老是老,但速度還是比較快。聶海勝和同學們坐穩以後,拖拉機便在平坦的公路上疾馳,路邊的樹、田野和村落飛快地向身後閃去。車到楊壋街剛7點多一點。聶海勝從車上跳下來,和同學們告別分手後急忙往家趕,剛跑了兩步他又突然停了下來,他這時想到,會不會有同學沒搭上車呢?
聶海勝的家離楊壋街還有12華裏,想到這裏他沒有急於往家趕,而是站在那等第二輛車。第二輛車到了以後,聶海勝一清點果然少了一個同學,胡華忠沒有搭上車。第二輛車上的史天東和王誌向等以為胡華忠在第一輛車上,當時大家都很急,車又行進在一個慢上坡的彎道,一拐彎就看不到後麵的情況了。
聶海勝心裏很焦急,他牽掛著胡華忠。
胡華忠一個人,這會兒是正在朝回走,還是又返回學校了呢?如果他繼續在朝回走,那麼他這會走到哪兒呢?這麼遠的路程,又是個月黑頭天,他一個人肯定害怕。於是,海勝決定轉回去接他。
聶海勝先到楊壋糧管所,找到胡華忠的哥哥。胡華忠的哥哥聽說弟弟一個人還在路上,急忙找來兩輛自行車,和聶海勝一起上路了。聶海勝騎自行車跑在前麵,沿路返回心急如火地去接胡華忠。
胡華忠個小,眼睛近視,年齡又小一些,掉隊的他一下子感到孤獨起來。沒走兩步,天就完全黑了。他看看前麵,又看看後麵,到處黑咕隆咚的。這時,他想轉回學校吧,已經走了有10多公裏了,繼續往前走離楊壋街還有30公裏,猶豫了一下,他決定還是往前走。
起風了,沿途的樹木和小草左右搖晃起來。走著走著,胡華忠開始害怕了,兩腿發軟,走路打顫,兩個手心不知啥時候也出汗了。後麵來車“刷”的一聲,帶著一陣風和灰塵過去了,車好像是擦身而過,胡華忠害怕。前麵來車多遠燈光就晃得睜不開眼睛,車好像直往身上開來,胡華忠還害怕。沒有車的時候,野外的風刮著刮著還帶著哨,風聲一陣緊過一陣,聲音聽起來怪怪的,風聲裏麵還夾雜著遠處貓頭鷹的嗚咽聲……路邊這看著一個黑影,那看著一個黑影,胡華忠更害怕。
恐怖得渾身麻木的胡華忠,此刻,多麼希望能有幾個同學與他結伴而行,哪怕隻有一個也好,他最希望聶海勝能和他同行,但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他隻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走,為了給自己壯膽,他扯開嗓子放聲高唱起來。剛唱了兩聲,他又不敢唱了,他害怕來人把他當成精神病了。再往前走不遠,就是那片亂墳崗了。亂墳崗雜樹叢生,白天人煙稀少,晚上更是陰森,曾聽大人們說這裏好鬧鬼……
胡華忠雙腿越發發軟,止步不前正在猶豫時,身後呼地一聲,他還沒敢回頭看,一隻灰白顏色的野狗從他身後向前猛地竄去。“哎呀!我的媽呀!”胡華忠嚇得蹲在了地上,半天心口還嗵嗵直跳。剛從地上站起來,隱約聽到好像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他沒敢答應,直到聶海勝騎自行車走到他近前,連聲喊道:“是胡華忠嗎? 是胡華忠嗎?”
胡華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分明是聶海勝的聲音呀!他怎麼會在這個時間會在這個地方叫我呢?”胡華忠像在夢中似的,當他回過神來,聽清楚是聶海勝的聲音,聶海勝已從自行車上下來,拉住了他的手,又從他身上取過書包,背到了自己身上。
看到老同學和哥哥來接自己了,胡華忠沒顧上說話,緊緊拉住聶海勝的手不放,止不住嗚嗚嗚地放聲哭了起來:“哎呀!嚇死我了,多遠都看不到一個人影呀!”
胡華忠的哥哥對他說:“海勝兄弟看你沒搭上車,很焦急,連口水都沒顧上喝,立馬轉來接你。別哭了別哭了,我們快回家吧。”
聶海勝和胡華忠的哥哥,交替用自行車帶著胡華忠,他們回到楊壋街吃過晚飯,時間已是夜裏一點多了。當晚,聶海勝和胡華忠,就住在胡華忠哥哥家。胡華忠反複對聶海勝說:“當時,我隻知道害怕,天黑咕隆咚的,時間又那麼晚,咋也沒想到你會轉來接我。”
聶海勝光笑不說話。他在關心幫助別人時,總是行動多言語少。
後來走上教育戰線,擔任鎮中學副校長的胡華忠,在給自己的學生講課的時候,他常給同學們講聶海勝。他除了給同學們講聶海勝刻苦學習的故事外,還給同學們講聶海勝很早就有理想,聶海勝具有頑強的毅力,聶海勝特別能吃苦,聶海勝一直樂於助人……
聶海勝成為航天英雄後,胡華忠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以聶海勝非同一般的高尚品格,頑強拚搏的作風,永不自滿的進取精神,壯懷激烈的報國熱忱,他成為航天英雄是必然的,即使有一些偶然性,這種偶然也在必然之中。退一步說,他就是不成為航天英雄,也可能成為航海英雄或別的什麼英雄。”
聶海勝愛護同學,情同兄弟,在胡華忠的心目中,聶海勝早就是一個英雄了。在聶海勝成為英雄之前,胡華忠就把他當成英雄在宣傳。聶海勝是一麵旗幟,一麵看得見、摸得著、能夠學的旗幟。
平凡的生活中,也會出現英雄人物。隻是由於事跡平凡,不驚人,卻感人,權當好人好事在宣傳。作為老師的胡華忠,長時間向自己的學生宣傳聶海勝,他是把聶海勝當成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榜樣,引導和鼓勵自己的學生,向聶海勝學習,走聶海勝成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