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的話
永定河畔,京津走廊。曆史上義和團攻打八國聯軍的“廊坊大捷”,使小城廊坊聞名遐邇。這幅記載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者愛國主義精神的形象作品懸掛在中國曆史博物館,牢記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廊坊迅速發展為(北)京(天)津走廊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廊坊市和平路23號,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電力通信工程公司所在地。這個單位簡稱電信公司,隸屬於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朱鎔基同誌曾在這個單位工作生活了三年多的時間。他從小城廊坊,從電信公司走出去,進北京、進上海、又進北京。
電信公司是朱鎔基同誌唯一在企業單位工作的地方,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曾經被與朱鎔基同誌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和朋友記在心裏。因為朱鎔基同誌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外宣傳保持低調。所以至今流傳在社會上和媒體書刊上有關這段曆史記載仍然很少。有個別書刊上刊發的這段曆史記錄,錯誤很多,筆者作為與朱鎔基在一個單位工作生活過的同事和朋友,願意以《朱鎔基在電信公司》為題,將朱鎔基同誌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電力通信工程公司工作期間的情況向廣大讀者進行專題報告。
《人民日報》在朱鎔基同誌任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總理時,三次刊發朱鎔基簡曆。筆者保存一份1991年4月9日的報紙,是這樣介紹朱鎔基的。
新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簡曆:朱鎔基,62歲,漢族,大學文化程度,高級工程師。1948年12月參加工作,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
朱鎔基1947年在清華大學電機係電機製造專業學習,1951年畢業。曆任東北工業部計劃處生產計劃室副主任,國家計委燃動局、綜合局、機械局組長、副處長,石油部管道局電力通信工程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任,國家經委燃動局處長、綜合局副局長、技改局局長,國家經委委員,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7年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市長。1989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市長。
1998年3月17日,在第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朱鎔基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從《人民日報》三次發布的朱鎔基簡曆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次提到了石油部管道局電力通信工程公司(簡稱電信公司)。這段經曆,是朱鎔基同誌人生旅途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曆史階段。他在這個曆史階段中,都做了哪些有益的工作呢?筆者翻閱了目前出版的正式出版物和港澳台流傳來的有關刊物,對朱鎔基在石油部管道局電力通信工程公司工作的這段曆史總結介紹的甚少,有的版本隻用了十幾個字就一筆帶過,讓我們這些與朱鎔基同誌共同經曆這段曆史的同事和朋友看了以後,心裏很不舒服。
筆者隻選眾多書刊中的兩本有關這段曆史的記載內容,摘錄如下。一本由遠方出版社出版、何中石著的長篇傳記《朱鎔基》,宣傳為是迄今為止第一部全麵介紹朱鎔基的長篇傳記。該書第126頁這樣寫到:
石油工業部是一個新部,一九七○年才設置,主管全國石油工業的勘探、開采、加工運輸和銷售。由於是新的部,需要各方麵的人才和幹部,朱鎔基被分配在該部管道局的電力通信工程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相當於副處級。這一年朱鎔基四十七歲,經過二十年的蹉跎歲月,他居然回到了他的出發點——二十年前他被打成右派分子的時候,正是副處級。級別凝固了二十年,但是朱鎔基的年齡沒有凝固,當年他是血氣方剛的青年,現在已經是快要年屆半百的中年人了。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也對整個中國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中國的石油在一九六三年實現基本自給,一九六五年實現完全自給。一九七四年大慶油田投入全麵開發,中國的原油產量達到六千四百萬噸。六十年代還開發了勝利、大港等油田,七十年代前期又開發了遼河、華北油田。朱鎔基進入石油工業部的時候,正是石油部全麵擴張和建設的時候,工作特別緊張。石油部和鐵道部一樣,是半軍事化管理的,但是朱鎔基已經在幹校“鍛煉”了五年,這種半軍事化的體製對他不是問題。相反,由於石油行業到處在展開大會戰,管道局的工作特別忙,電力通訊工程公司負責架設各個油田與北京以及相互之間的通訊設備和電力設備。
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八年的三年時間裏,朱鎔基先是擔任辦公室副主任,這個職務沒有什麼意思,無非是收發和管理技術文件、行政文件,整理各種文字材料,處理各種行政事務。其後經過朱鎔基的爭取,他被派往基層工作。朱鎔基帶領一批青年工人,奔走在大江南北的各個石油基地,架設輸電線路,安裝變電設備。這種遠離政治的技術型、體力型的工作,在當時來說是最適合朱鎔基的。他熟悉機電設備的使用和安裝,因此設計圖紙、指導施工、拉高壓線、埋電線杆之類的工作他都幹。過去朱鎔基主要是在機關工作,打成右派以後雖然到過農場、幹校,但是沒有機會直接在工業部門的基層。石油工業係統流動性大,接觸麵廣,這幾年在基層從事技術工作,使朱鎔基進一步了解計劃經濟的微觀部分,了解了基層工人和民眾的疾苦,了解了民心,明白了許多過去不懂的道理和事情。這是真正的“國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