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這麼做
第一步,平時對孩子別太放縱,不要嬌生慣養。孩子平時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對孩子過於放縱,很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
第二步,多進行行為規範訓練。客人來了,該如何接待,又該如何待客,這個不妨讓孩子們早點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三步,適當進行表揚和批評。孩子在客人來了的時候表現好,要表揚和鼓勵;如果表現不好,還得批評,繼續糾正。
孩子的缺點何以越說越“缺”?
羅女士的煩惱事:璐璐3歲了,但她有個壞習慣,不怎麼喜歡吃蔬菜和水果。每次我當著她的麵說她不是的時候,她就更加不懂事了,幹脆一點都不吃。如今,她隻要看到蔬菜水果,都會直接搖頭擺手,拒絕進食。
分析:
其實,孩子的缺點是越說越“缺”。羅女士的煩惱其實在於她常常當著孩子的麵向其他人說孩子的不是,說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小璐璐自然也就不會再喜歡吃蔬菜水果了,甚至拒絕。對於孩子來說,一味地向他人提起隻會有弊無利,關鍵還在於從誇獎中引導孩子糾正錯誤,糾正缺點。
親身經曆:
晨晨有個習慣,就是出門不喜歡大人牽,喜歡獨來獨往,自由自在地跑。
隨著晨晨慢慢長大,他這個獨來獨往的習慣並不見得有所改變,而且愈演愈烈,有時候車來車往,要牽著他過馬路他都會不願意。
為此,我苦口婆心地跟晨晨講道理,想盡了所有的辦法,總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在有車的地方行走的時候,偶爾會牽著我們的手前行。
一日,我帶著晨晨在遊樂場玩,跟其他家長談論起小孩子走路牽手的問題,隨意說起晨晨也不喜歡大人牽。恰好被他聽到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臉上奇怪的表情。
自此之後,晨晨又恢複了以往的習慣,不要大人牽手,獨來獨往。
我意識到在晨晨麵前跟他人說起他的缺點是一個大錯誤,也是一種失敗的教育。從此,我再也不在他人麵前說他的缺點,而是說他的每一丁點進步。每次晨晨有了一點點進步,我都會跟妻子故意大聲討論,並且故作驚訝的表情。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晨晨不僅僅改正了在外麵走路不牽手的習慣,甚至還會主動提醒。
有一次,天氣寒冷,妻子去接晨晨,說起手很冰冷,長凍瘡了,晨晨便說自己的手很暖和,並要牽著他媽媽冰冷的手。當時,妻子就誇獎了晨晨,回到家後,妻子又說起這事,我又故意當著晨晨的麵跟妻子說:“晨晨怎麼今天這麼棒啊!”從側麵對晨晨進行了一番誇獎。從此之後,每次上下學,晨晨都會用他熱熱的小手溫暖他媽媽的大手。
經曆過這件事之後,我真正發現孩子的缺點是越說越“缺”,而從側麵,故意當著孩子的麵說孩子的進步,卻又能起到非常奇妙的效果。這樣的教育讓我收獲頗豐,也讓孩子受益。
孩子有缺點可以這麼做
第一步,首先要仔細分析孩子的缺點是怎麼形成的,其原因究竟是什麼?隻有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幫孩子盡快改正缺點。
第二步,引導孩子分析缺點,尤其是分析缺點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第三步,尋找孩子的每一丁點進步,當著孩子的麵故意跟他人進行誇獎,讓孩子體會到進步的喜悅,進而繼續努力,真正改正缺點。孩子會嫉妒怎麼辦?
陳先生的煩惱事:女兒軒軒今年5歲了,可我發現,她嫉妒心特強。有一次,我帶著她去一位朋友家玩,當著孩子的麵誇了朋友女兒:“今天好漂亮!”旁邊也有人附和了幾句,但沒想到,軒軒當著我的麵生氣地說了一句:“漂亮有什麼了不起啊!”然後開門就要回家,我當場就把她罵了一頓。
分析:
有研究發現,6個月左右的寶寶就開始有嫉妒心,當媽媽們去抱其他小寶寶的時候就會用哭聲表示“抗議”。這位軒軒有嫉妒心其實也很正常,隻不過,太過強了,這樣反而不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作為家長來說,還得從淡化孩子的嫉妒心出發,多加強教育。
親身經曆:
晨晨小時候也一樣有嫉妒心,七八個月的時候,如果妻子去抱別人家的小孩,他就會大哭。等妻子一放手,他又馬上止住了哭聲。
當時我覺得很奇怪,不過也沒去多想,總覺得這是他認識媽媽、喜歡媽媽的一種表現罷了。
後來在他一歲半的時候,這種表現更加突出。一日,妻子帶著晨晨去夥伴濤濤家玩,親熱地跟濤濤擁抱了一下,當時,晨晨就表現出非常的不開心,甚至不跟濤濤玩了,獨自一個人在一邊玩著。
妻子跟我說了晨晨的表現後,我就問晨晨:“晨晨,你為什麼今天不和濤濤玩呀?”
“媽媽喜歡濤濤,不喜歡晨晨。”
“為什麼呀?”
晨晨也表達不出事情的原委,於是我便問妻子,妻子猜想可能是抱了濤濤一下,讓晨晨有些不開心吧!
跟晨晨一說,果真如此,原來晨晨的嫉妒心非常強,我和妻子都覺得這樣下去不太好。
於是,我和妻子首先糾正了以往隨意誇獎晨晨的習慣,把過去那種“好寶寶是誇出來”的思想糾正了,不過分讚賞和隨意拔高,正確評價他的方方麵麵。與此同時,還引導晨晨去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告訴他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都要改正缺點,多學習別人的優點。此外,盡量不拿晨晨跟其他小孩子比高低,如果他主動要比一比,我們也會正確地引導,尤其是在他比輸了的時候,多教育他正確對待。
在我們慢慢的引導下,晨晨的嫉妒心沒那麼強烈了,甚至還會加入到我們評價其他小朋友的行列中來,儼然成為了一個小裁判。
孩子有缺點可以這麼做
孩子嫉妒心強,家長可以嚐試這麼做:
第一步,正確評價孩子。有些人總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好的,總是在評價孩子的時候出現傾向性的現象。比如我們在教育晨晨的時候出現的那種隨意拔高和過分讚賞的現象。這樣不僅僅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還會以“短”為榮,嫉妒心十足。
第二步,引導孩子正確競爭。孩子相互競爭不可避免,如何讓孩子輸得起,贏了不驕傲,這恐怕得由家長好好引導。隻有孩子能夠將輸贏看得很輕,嫉妒心自然也就會大大減弱。
第三步,帶領孩子加入對他人的評價中,培養其辨識能力。讓孩子一起參與評價中來,比如電視裏的角色,身邊的小夥伴,等等,都可以成為對象,讓孩子在評價中成長,並受到影響,進而淡化嫉妒心。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
郭先生的煩惱事:最近我們家林林不知道怎麼啦,經常亂發脾氣,大哭大鬧。平時也是有時候玩著玩著,突然發一頓脾氣,情緒很波動,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糾正林林亂發脾氣的現象。
分析:
孩子亂發脾氣,其實不能一概而論,有很多種原因,比如家庭氣氛不好,比如身體不適,比如要求得不到滿足無理取鬧,等等。作為家長來說,麵對孩子亂發脾氣,不要一味地批評,甚至大吼,而應該多傾下身來,多問問孩子究竟怎麼啦,多從關心的角度來化解孩子的脾氣。
親身經曆:
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不順,家庭也發生了諸多狀況,我和妻子經常會在晨晨的麵前,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甚至會將手裏拿的東西摔掉,以表示心中的氣憤。有時候碰到晨晨不聽話,還會將怒氣發泄到他的身上。
晨晨見此情景,也經常亂發脾氣,甚至學著摔東西。
一天,我陪著晨晨玩玩具,突然他要我怎麼玩,我沒聽清楚,他就不高興了,直接將手裏的玩具往地上一摔,生氣地哭了起來。
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便嗬斥道:“你哭什麼,我陪你玩還這麼多要求,那我就不陪你玩了。”
晨晨聽了,哭得更加傷心了,把地上其他的玩具都拿起來摔,嘴裏還說:“我以後再也不要玩玩具了。”
見此情景,我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我把事情跟妻子說了,也明白最近我們在家裏麵吵架過多,影響了晨晨,也讓他學會亂發脾氣了。
找到原因之後,我和妻子就開始著手改正,並達成協議:以後不許在晨晨麵前吵架,相互之間監督、提醒。
晨晨再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晨晨,你是好寶寶,爸爸媽媽以前在你麵前發脾氣是不對的,以後我們會改正,晨晨也不要亂發脾氣,好嗎?”
晨晨見我態度這麼誠懇,馬上笑了,還學了他媽媽經常跟他說的一句話:“看你表現吧!”
後來,我們還請晨晨當小裁判,監督和教育我們。
因為我和妻子及時找到了晨晨亂發脾氣的原因,也在生活中加強了改正,經過一段時間,他也慢慢糾正了亂發脾氣的習慣。
家長可以這麼做
第一步,家長要多從自身找問題,看孩子亂發脾氣是不是跟大人的情緒變化、家庭的氛圍有關,如果是的話,那就請家長馬上改過來。
第二步,幫孩子找到問題的關鍵,找出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不要大聲嗬斥,更不要打罵,要用溫柔的語氣,多循序誘導,多對其關心教育。
第三步,適當給予表揚、獎勵。孩子不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表揚,這樣讓孩子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動力改掉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孩子尿褲子怎麼辦?
朱媽媽的煩惱事:我兒子都六歲了,還經常晚上睡覺尿褲子,非常煩惱,無奈之下,我隻能調個鬧鍾,每天晚上定點起床把他尿尿,這樣一來,我白天上班都是無精打采。有時候聽老人說起,這麼大的孩子還尿褲子,肯定是智力有問題,我也有些擔心。
分析:
其實,這位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孩子的大小便其實跟智力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孩子尿褲子,並不見得是一件多大的事,雖然會給家長造成一些困擾,尤其是晚上把尿很辛苦,但是,隻要家長有耐心,適當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問題還是能夠迎刃而解的。
親身經曆:
晨晨三歲左右的時候,經常尿褲子,尤其是晚上睡覺後如果沒有給他把尿,很容易尿濕褲子。
天天陰雨連綿,洗的衣服也難幹,一日,早晨起床的時候,晨晨突然說尿褲子了,剛剛換的褲子又濕了,我和妻子都很生氣,責怪晨晨道:“你要尿尿了不知道說啊!非得要等到尿濕了褲子才說,真是不懂事。”
晨晨看著我們生氣的表情,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見此情景,我和妻子更加生氣了。
從此之後,晨晨隻要晚上尿濕了褲子,第一反應就是哭,或者醒了也裝睡。
後來還有一次,晨晨白天自己去廁所尿尿,因為冬天天冷穿了很多衣服,衣服也比較長,尿尿的時候不小心將褲子全部尿濕了,我和妻子也是氣得一塌糊塗,把晨晨罵了一頓。
經曆了這次之後,晨晨再也不敢自己尿尿了,每次尿尿都會急著叫我們幫他脫褲子,有時候甚至會急著哭。偶爾會自己去尿尿,但如果將褲子尿濕了,他也不會說,而是躲在房間裏不肯出來。
我和妻子看到晨晨這樣,好好反思了一番,發現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尤其是麵對他尿濕了褲子之後,一味地責怪,一味地批評,讓晨晨害怕了,讓他沒有了改正的信心。
於是,我和妻子決定改變,一旦晚上晨晨不小心尿床了,我們便溫柔地告訴他:“尿濕了褲子沒關係,隻要晨晨以後記得要尿尿了及時跟爸爸媽媽說。”
在我們慢慢的引導下,晨晨克服了那種恐懼心理,有時候晚上還會聽到他說“我要尿尿”的聲音,我和妻子非常開心,晨晨終於長大了。
現在的晨晨,已經不再尿褲子了。
孩子尿褲子了可以這麼做
第一步,溫柔地原諒孩子。孩子尿褲子也不是他的錯。其實,我們小時候也經常尿褲子,又何必過多要求他呢?事實上,在國外,寶寶3~4歲的時候甚至都還在用紙尿褲。所以,麵對孩子尿褲子,家長無需太緊張,也不要太焦慮。
第二步,適當進行排便訓練,讓孩子做到大小便從條件反射到真正的自理階段。
第三步,提醒孩子有尿意了,要表達出來,要大聲地說出來,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
孩子聽不進批評該怎麼辦?
劉女士的煩惱事:童童今年9歲,上小學二年級了,平時非常乖巧,也很聽話,但最近我發現,他不能接受批評,每次做了錯事批評他,他要麼自顧著玩不理會,要麼遠遠地跑開。
分析:
孩子聽不進批評,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當今很多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作為家長來說,首先得分析孩子為什麼聽不進批評,是自己的批評方法有問題,還是孩子的思想狀況出現了問題?孩子犯了錯誤,千萬不能因為他聽不進批評而任其發展,必須要他們明白自己錯在哪裏,錯了會有什麼後果,以後該怎麼改。
親身經曆:
其實,在教育晨晨的過程中,我也有類似的經曆,很多時候,看到他做錯了事,或者認為他做了不可做的事,我都習慣去批評他,他也經常反抗,用尖叫來抗議。
後來,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覺得首先在於我沒有做好,孩子需要批評,但不能隨意批評,甚至不分輕重,不分事情的大小,動輒讓孩子體驗到批評的滋味。孩子做錯了事,也並不見得都必須批評,一些無心之錯,大可用寬廣的胸懷去原諒,適當點一下就可以。當然,一旦遇到了非批評不可的錯誤,或者一再犯同樣錯誤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批評,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想說啥就說啥,而不理會孩子的心情。
於是,在接下來,我用心“修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快,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晨晨有一段時間在家裏經常把木製積木亂扔,打在人身上非常痛,我和妻子經常批評他,但晨晨並沒有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