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是尾聲
中國管道是一條龍,我們就是那牽龍的人。穿黃河、越長江,高山大河都不能擋。這是管道人的博大胸懷。
潘家華被稱為中國管道專家是當之無愧的。他雖已年過七旬,可內心還是年輕的,他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自己為之奮鬥的管道建設事業。在跨入新世紀的時候,“西氣東輸”被國家列為“十五”期間的重點工程,這條中國大陸上最長的鋼鐵巨龍就要騰飛,潘家華作為大智大勇的“牽龍人”,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代。他積極上書,向國家領導人提建議,跟中油集團領導談看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出方案,報刊雜誌上,電視廣播上,不時有他的文章出現,他在為西氣東輸東奔西走,他在為管道建設鼓與呼。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還是那樣風風火火,還是那樣的熱情滿懷,還是那樣的精神抖擻。2001年4月26日,潘家華來電話告訴我,說他過兩天要到上海參加一個西氣東輸的工作會議。西氣東輸工程項目部已正式更名為“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這個公司將在中國石油授權範圍內,代表中國石油組織實施西氣東輸管道工程項目,主要負責完成西氣東輸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招投標組織及工程建設管理、天然氣市場開發和管道投產後的運營工作。潘家華作為這個公司的高級顧問,早已把西氣東輸工程當成了自己的一項重要工作。他要把管道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為提高管道的知名度而繼續奔走呼號。潘家華很清楚的記得,李鵬在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就曾在1997年8月6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上發表題為《建設統一的效能運輸體係》的署名文章,早已把管道列入中國交通運輸業,排序第五。朱鎔基總理是從管道工程係統的電力通信工程公司走出去的,對管道運輸業更加熟悉和了解。而且在2001年3月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中,多次提到管道建設。有原話為證:朱鎔基說:“要加強公路、鐵路、港口、航道、機場、管道係統的建設,建立健全暢通、安全、便捷的現代綜合運輸體係。”總理都發話了,管道是運輸體係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社會上為什麼還是有些人不重視管道呢?潘老聽了我的話,笑了,是那麼無耐。
由此看來,管道的社會知名度還是太低。潘家華說,一提管道,人們就以為是掏下水管道的。這個形象真得想辦法盡快加以改變。聽了潘老的話,我心裏感到很沉重。知名度就是效益,當今時代,尤其是建設西氣東輸大管道的關鍵時刻,管道應想方設法地借機去宣傳自己,擴大社會知名度。看來,企業的社會知名度必須靠媒體和輿論進行宣傳,沒有知名度的企業,遲早要被不斷前進的曆史所淘汰。
在本文即將收筆的時候,我衷心希望潘家華這位中國知名的管道專家能健康長壽,能繼續為他熱愛的管道事業爭光,為管道人爭氣。同時也祝願“西氣東輸”這條鋼鐵巨龍昂首騰飛,紫氣東來順,華夏日日新。
二0 0一年五月一日
寫於河北廊坊
注:此文刊發在《報告文學》2002年第5期並榮獲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人民文學雜誌主辦的“共和國的脊梁”全國大型報告文學征文二等獎,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
《大地牽龍》
83
《大地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