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胸懷祖國 敢諫己見
潘家華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報孝祖國的宏圖大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他對祖國的摯愛之情始終不曾有過絲毫的改變。
多少年了,潘家華在東北小山村下放時的那張照片,一直裝在他的心中。祖國要富裕,人民要過上好日子,除了自己的勤勞奮鬥,還必須有好的環境和好的政策。潘家華認識到了作主人的重要性,要當好國家的主人,就必須關心祖國的前途,敢於直言上書,盡匹夫之責。
潘家華說:“在國家大的方針政策方麵,我曾發表過不少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有些被采納,有些未被采納,有些當時未被采納,若幹年以後采納了”。
八十年代中期,國家經濟開始起飛,潘家華和許多專家大聲呼喚要逐步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否則由於空氣汙染等原因將使國民經濟難以持續發展。但當時認為要結合我國國情,仍決策大力發展煤。煤所占比例仍在提高,直至近若幹年才提出改變能源結構,但國家已付出巨大代價。現將潘家華在八十年代中期上書的題為《從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看輸氣管道的發展》一文部分摘錄,力求從不同側麵了解潘家華敢諫直言的愛國之心。
《從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看輸氣管道的發展》
潘家華
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發展十分迅速,1997年煤產量達12.4億噸,位居世界第一,發電量達9281億kwh,位居世界第二,原油產量1.46億噸,居世界第十五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總體來說充份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但從另一角度看,我國的能源結構存在著嚴重的缺點,如不加以改正,將會產生十分不利的後果,甚至將會製約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落後的能源結構必須改變[1]
我國是世界上很少幾個以煤為能源供應基礎的國家,在五十年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以煤為能源的基礎,但在近五十年內,煤在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減小,1950年在世界上煤在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為58%,而至1993年降至22%,在我國由於政治上及曆史上的原因,煤在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基本沒有任何改變,這是我國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標誌,表(一)為1993年世界及我國能源結構的狀況。
表(一)
世界及我國能源結構的比較(1993年資料)
注:電力包括水力發電、核電等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電力
我國
74%
19%
2%
5%
世界
22%
43%
25%
10%
我國能源增長如上所述,非常迅速。但在增長過程中這比例關係基本上沒有改變。
落後的能源結構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的不利後果。
1、空氣汙染嚴重:我國近若幹年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然而距經濟發達國家尚有很大差距,但空氣汙染已相當嚴重,遠遠超過工業發達國家,目前SO2及酸雨的擴展麵積已達到1.09百萬平方公裏,約占國土麵積的11.4%,在過去幾年中SO2的排放量達到2300萬噸/年、有關部門估計如不加以控製,至2000年可達到2730萬噸/年,空氣汙染如此嚴重完全是由於能源結構不合理造成的,更嚴重的是,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全國30—40%的麵積上落下過酸雨,且無任何減輕跡像。
酸雨及SO2嚴重的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降低了生活質量,危害生態平衡,且能腐蝕結構和建築物。
2、低熱效率,如以天然氣或液體燃料代替煤作為燃料可以大幅度提高熱效率,僅以工業鍋爐為例,有人估計若以天然氣或液體燃料代替煤作為燃料,則效率至少可提高10%,且建設投資亦 可大幅度降低,再以化工工業為例,全球化工工業僅有5%以煤為基礎燃料,而我國有近60%的化工工業仍以煤為燃料,有人估計在化工工業上若以天然氣或液體燃料代替煤則可減少30—50%的能源消耗,且投資亦可大幅度節省,產品質量亦可有所提高。
二、我國的能源發展戰略
我國能源的發展戰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麵:
1、提高能源利用率,中國能源的利用率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最低的一類,一般來說,做同樣的功,我國與工業先進國家相比要多耗30%的能。由此看我國節能降耗的潛力是很大的,有人粗略估計,如將現有的落後的技術及設備加以改進和提高,若改為國外的先進技術及設備,則可節能50%,如改為國內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則可節能30%。
節能、降耗在能源戰略中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2、優化能源結構,雖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煤仍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主要地位,但以後天然氣及原油所占比例將逐步提高,尤其天然氣將會得到更優先的發展,據有關部門預測,至2010年,天然氣消耗量將達到750至1100億立方米/年。在能源結構中約占6%。
我國當前人均耗能還遠低於工業發展國家,在未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能源工業還會有很大的發展,而且在發展過程中,將逐步改變能源結構,向世界水平靠攏。
三、我國管道工業發展預測及大發展前的準備工作。
由以上論述可知,由全民的長遠利益考慮,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隨之的能源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逐步改變能源結構,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已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改變能源結構中最為嚴峻的任務是發展天然氣。由能源結構看,我國天然氣與世界水平相差高達12—13倍,石油差2.3倍,電力差2倍,我國政府確定優先發展天然氣是非常正確的。據初步估計,在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所占比例若達到25%,中國還需50年時間。
天然氣隻能靠管道運輸,亦即在近50年將會大力發展天然氣管道,而在2010年以前要建成輸氣能力達900-1000億立方米/年的輸氣管道。
在各種輸送介質的管道中,輸氣管道是技術要求最高的,一旦發生危險其事故的後果也是最嚴重的,為迎接未來50年內的輸氣管道工業的大發展,我們在當前就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初步考慮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麵:
1、落實兩頭,合理界定管線的經濟界線
兩頭指資源及市場兩個方麵,一般來說後者更難 以落實,以陝京線為例,北京最早提出用氣量為10億立方米/年,管線臨近建成時又提出用氣量為4億立方米/年,而投資後實際用氣量不足1億立方米/年,這就是市場未落實。
市場包括工業用氣和民用氣兩個方麵。工業用氣主要用於發電和做為化工原料,民用氣是將氣送入千家萬戶,二者均要花費大量的投資。有許多國家先把氣發電,將電送入千家萬戶,這可能是一種較為省事和較為安全的辦法。
管線越長、輸送量越小,運價越貴。井口價與市場可接受價的差值越大則可接受較高的運價,亦即經濟評價中可允許管線越長,其輸量亦可較小。總之我們必須在落實資源及市場兩頭以後,再正確估算井口價及市場可接受價並最終確定長度及輸量的經濟範圍,這項工作是首先要做的,這也是規劃的基礎。
2、關於管線的經營模式、資本構成
管線可采取國家獨資經營,也可采取管線使用家聯合共建,更可采取融資的方法,實行股份製。
據了解,國外許多大投資公司對中國未來管道的興建很感興趣,相信融資不會有多大困難,這樣既可解決資金短缺,亦可減少投資風險,改善管理。
3、水平——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建議新管線無論在硬件及軟件方麵,均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少在20內不必做大的更新改造。
首先我們要摸清當代的先進水平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麵,有必要對國外幾條先進的管線進行考察,使之有一清晰的輪廓,在設計、施工階段用戶要提出明確的指標。
4、關於設計及施工
我國對大口徑輸氣管道的設計及施工均缺少經驗,為少走彎路,確保質量,早期宜由可行性研究開始就與國外有經驗的設計公司進行合作。我國有相當強的施工實力,但施工設備陳舊,且多數隻能用於28英寸或32英寸以下,故應提早調查研究,以期選購到物美價廉的施工設備,我國手工焊(尤其是下向焊)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但隨著管道直徑的增大,半自動焊及自動焊可能更為經濟,宜提早做好培訓及設備選購。
我們的施工管理水平較為落後,早期宜聘請國外專家或有經驗的管道工程公司參與施工管理。
5、關於管道穿過斷層的準備
目前我國所位於大陸板塊正處在壓縮狀態,地震及斷層的位移均處於相對活動期,我們應與有關部門合作,事先測定管線所經斷層的具體位置及該斷層的位移量,目前GPS係統可相應準確的測定出斷層的微小位移,這可為管道的抗震設計提供可靠資料和原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