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走向未來 一路正氣歌
哈佛經典裏有這樣一條對企業家的定義:“企業家就是經常提出夢想,並善於把夢想變成現實的人。”
蘇士峰說:“我們就是要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
所以,很多人說蘇士峰是一個企業家,而且是一個具有戰略思維能力的企業家。
戰略企業家是強者。蘇士峰這個強者也有他自己的另一麵:強者柔情。
寫實鏡頭之一:
蘇士峰在管道局實施改革,“對病症下猛藥用重典,對人有真心動真情。始終把職工群眾利益放在心裏,始終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革成功的法則和定律”。在實行“買斷工齡”的當年,蘇士峰帶頭將集團公司頒發給自己的3萬元年度獎金,全部捐給了有償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並指示成立了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社區管理辦公室,創造就業機會,安置解決生活困難急需幫助的人員再就業……。
寫實鏡頭之二:
蘇士峰對管道專家十分敬佩,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他的一貫做法。潘家華作為中國管道知名老專家,是管道局的高級顧問。當報告文學《中國管道專家潘家華》一書要出版時,蘇士峰欣然為該書作序。蘇士峰在《中國管道專家》序言中熱情讚揚了潘家華先生在管道戰線工作三十多年的突出貢獻和理論建樹。蘇士峰說:“管道局建局30多年來,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管道專家,潘家華先生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我們為有潘家華這樣的管道專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蘇士峰還敘述了潘家華對他幫助的一些體會:“我和潘先生共事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他熱愛管道,衷情管道,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管道事業的崇高精神令我敬佩;他知識淵博、思想敏銳,其學術研究成果和對待科學的認真態度,令我敬仰;他為人謙遜、淡泊名利,在為人為官的道理上,使我受益匪淺,令我十分感動。在報告文學出版之際,我謹代表我本人,向管道前輩潘家華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寫實鏡頭之三:
2003年12月2日,在管道三公司第五工程處忠武(忠縣至武漢輸氣管道)線12標段駐地,26歲的電焊工張慧來和來自新疆的龐榮梅在全處工友的簇擁下攜手走進了結婚的禮堂。張慧來是10月份剛從新疆西氣東輸工程撤下來,忠武線告急,張慧來就立即隨隊奔赴湖北,參與忠武管道工程建設,所以他們的婚期一拖再拖。
就是這個普通職工的婚禮,讓蘇士峰感動了。蘇士峰感到了職工的可愛,感動之餘,他指示前線黨工委的同誌代表他向一對新人送上了禮物和衷心的祝福。
寫實鏡頭之四:
在施工前線,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次,蘇士峰來到西氣東輸東部一個標段檢查工作,正好趕上節日。當他在食堂裏看到剛做好的一鍋紅燒肉時,笑著對項目經理說:過節要吃紅燒肉,平常更要吃。要想讓職工把活幹好,必須先把紅燒肉做好。為了把這個“紅燒肉”的真正內涵體現在施工現場,蘇士峰經常深入一線工地察看“民情”,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或問題。根據職工的反映,僅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的中部建設,他本人就徒步踏線三次。蘇士峰走到哪就把“紅燒肉”帶到哪。
寫實鏡頭之五:
去年“五一”,蘇士峰到長慶公司基地現場辦公,當他看到地處偏遠的長慶基地蕭條、荒涼的廠區環境和職工簡陋的住宅小區時,他說“我的心在流淚”。蘇士峰立即返回廊坊基地,迅速召集相關單位的領導,全體到長慶公司現場辦公。“辦公”期間,蘇士峰一項一項地詢問,一項一項地抓落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假期過去了,問題解決了,這個山東漢子最終也笑了。
寫實鏡頭之六:
2002年10月25日,是山東濱州北鎮中學50周年校慶日,蘇士峰作為從北鎮中學走出去的學生,應邀以校友的身份來到北鎮中學,向母校的50年華誕致以虔誠的祝福。
蘇士峰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他代表三萬名北鎮中學校友發言,回憶那中學時代的美好時光:“隨著光陰的流逝,年輪的增加,越加懷念自己的過去,特別是給我們人生中打下重要基礎的北中,常常勾起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不管走到哪裏,我們總也忘不了校園內那口老抽水井,忘不了一進校門馬路兩旁葉茂花紅的芙蓉樹,忘不了寬闊的大操場,也忘不了那陪伴我們夜讀的煤油燈,更忘不了老師們誨人不倦的身影和期待鼓勵的目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每當校友們坐在一起,談論人生,不管是曆史風雨中衝擊的那些年代,也不管是在價值發生扭曲的時候,老師們總是默默耕耘,不圖回報,為自己的學生指引著人生的航向,規劃著美好的未來。我們還深深地記得,老校長李伯恒在一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他說:今天,大家能夠有幸來到山東省重點中學讀書,將是你們一生的驕傲。因為多年以後,在你們中間會出現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軍事家、勞動模範。再過一二十年同學們聚會的時候,我們校園的操場上將會停上一大批小臥車。如今,老校長的預言、老師的期盼早已實現了。
今天,當我們再次回到久別的北中,漫步校園,感受母校的巨變,胸中激情蕩漾。看著一座座高樓、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齊全的設備和鮮花掩映的校園,聽著一串串教學成果激動人心的數字,無不為母校的巨大變化而欣喜,為母校的輝煌成就而振奮。這將激勵我們,繼續發揚青春之光,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更多的佳績,為祖國的建設、為家鄉的繁榮、為母校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寫實鏡頭之七:
管道局地處河北廊坊,蘇士峰的家在北京,兩地往返也隻需要一個多小時。四年來,蘇士峰很少有機會與家人團聚,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月都回不去。自從蘇士峰來到管道的第一天起,他就在辦公室裏放了一個能休息用的沙發。這張沙發陪著他度過了無數個夜晚,也經常陪著他從黑夜熬到天明。蘇士峰笑著說:“有了這張沙發,辦公室就成了我第二個家。”
寫實鏡頭之八:
2003年7月17日,蘇士峰赴蘇丹國,沿蘇丹富拉管道施工全線視察,沿線慰問了管道一公司項目部A1、A2、A3和管道二公司各施工機組。
蘇士峰到達A1機組營地,首先檢查了機組的食堂、宿舍、衛生間、沐浴間及生活設施情況,麵對A1機組整齊的隊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蘇士峰說:“同誌們,我們從溝幫子來到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是按照局黨委的成為‘走向世界、為建設世界知名公司’的目標而來到這裏,我們每位同誌都肩負管道局領導和同誌們的厚望。在熱帶雨林地區,同誌們克服炎熱酷暑,艱苦奮戰,拿下了前200公裏最艱難的一段,為我們這次蘇丹工程,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應該說我們一公司的隊伍,是最能吃苦、最能奮戰的隊伍。”蘇士峰說:“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再次奮戰,我們一定會很快速的通過撒哈拉大沙漠。作為管道局“爭雄國內、走向世界”的這支隊伍,就是走向世界的一支英雄隊伍。聽說大家提前走出了熱帶雨林地區,集團公司領導給予了管道局高度的評價,說管道局還是能戰鬥、也隻有管道局能幹好這項工程。我作為局長,聽了以後非常自豪,這種自豪來自我們每一位參加施工同誌們的共同努力,也希望同誌們注意保重身體健康,我們爭取在10月底前拿下主體工程回溝幫子。同時我告訴大家,以後咱們是老鄉了,我們回去是廊坊人了,我在廊坊等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