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融入管道 情係東“八三”(1 / 3)

第一章 融入管道 情係東“八三”

凡是參加過中國管道建設的人,都清楚地記得東“八三”。

凡是知道中國管道建設發展史的人,都知道東“八三”。

凡是想了解中國管道光榮傳統的人,都必須先了解東“八三”。

有人說,東“八三”是中國管道的誕生地;有人說,東“八三”是中國人改天換地的大手筆;有人說,東“八三”是中國的管道魂……。的確,東“八三”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很多值得記憶和值得總結的東西。除了那實實在在的東北管道網,還有那永不磨滅的東“八三”精神。

把時間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讓回憶定格在那偉大的一瞬間:1970年7月中旬的一天,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撥通了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的電話,指示:“中央決定搶建東北輸油管道,解決大慶原油外輸問題……。”1970年8月3日,大慶到撫順輸油管道工程第一次會議在沈陽軍區召開,宣布成立東北管道建設領導小組,沈陽軍區副司令員肖全夫任組長,會議決定命名東北管道工程為東北“八三工程”,簡稱“東八三”。東北“八三”工程舉國關注,它像一麵旗幟,召喚著管道建設沿線東北三省二十萬軍民為之奮戰。

東北“八三”管道工程,作為中國人大地牽龍的始發站,如沉睡的火山,一迸而不可止。說這是一場革命,是因為它改變了原油運輸方式,把公路、鐵路運輸原油的方式徹底改變了。這場革命,以東北三省20萬軍民團結奮戰並取得輝煌戰果而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73年3月1日,“關於成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作為職能機關,負責領導全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的統一建設和生產”的請示報告,報到了國務院。4月16日,國務院批複了這份報告,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河北省廊坊市,由大慶石油會戰期間的“五大標兵”之一朱洪昌同誌出任管道局第一任局長。從此,管道運輸排序在鐵路、公路、海運、航運之後,成為我國第五大運輸業。管道號稱鋼鐵巨龍和地下大動脈,被人們譽為看不見的“生命線”。中國管道以石油天然氣管道局誕生為標誌,中國大陸迎來了管道建設的第一次發展時期。數萬管道建設大軍以東北“八三”管道為主戰場,手牽油龍創大業,先後完成了大慶至鐵嶺、鐵嶺至大連、鐵嶺至秦皇島、鐵嶺至撫順、撫順至四平、撫順至鞍山、盤錦至錦西和中朝輸油管道,這8條地下輸油管道總長2471公裏,途徑4省21市19縣,形成了我國比較完整的東北地區輸油管網。

“八三”管道會戰取得的勝利,是數萬名管道建設者創造的人間奇跡。這個人間奇跡證明了一條真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在東北沈陽設立了東北輸油管理局,負責東北管網輸油管理工作。“八三”會戰所形成的“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企業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管道人。為了銘記“八三”管道會戰的成功經驗和革命精神,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把每年的8月3日作為管道紀念日,把“八三”定為管道節。

蘇士峰作為一個石油人,他對中國管道並不陌生。無論是他在勝利油田工作,還是後來到石油部工作,以及後來又到管道局工作,他對東北“八三”管道會戰都充滿著敬意,他深知東北“八三”的曆史作用,更懂得“八三”精神的偉大。所以,蘇士峰從1998年11月調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黨委書記以來,對東北“八三”給予了高度重視,他多次身入東北管道,沿線調研,召開座談會,了解情況,解決問題。1999年11月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後,他把自己真真切切地融入了管道之家,把“八三”管道精神當成了管道局建設與發展的“定海神針”。2000年7月,蘇士峰又一次來到了東北,與東北輸油管理局的領導一起分析研究企業改革的發展思路,與“八三”老領導、老同誌一起座談如何弘揚“八三”精神。蘇士峰的身體力行,使曾經為管道建設流過汗水,立過戰功的“八三”老領導和老同誌都十分感動。除了個別訪問和座談,蘇士峰還分別作了兩次講話,向“八三”老領導和老同誌通報情況,講管道局的改革思路、發展方向和具體做法,取得這些老前輩的理解和支持。2000年7月29日,正是東北“八三”管道工程會戰三十周年紀念日的前夕,所以座談會開得很熱烈,那感人的場麵、那熱烈的氣氛,使蘇士峰至今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