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確實在狂飆.
誰也沒有想到《蝸居》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首播就如此的強勢。
首播收視率破4.
這麼一個收視率本來就是相當不錯了,而且在豆豆網上,《蝸居》的評分是達到了7分了,這麼一個分數也是非常的不錯。
幾乎代表著《蝸居》首播是穩了。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評分基本上都是好評。
因為電視劇真視。
和一些電視劇動不動就是高富帥,動不動就是住著豪宅別墅相對比,《蝸居》可以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
接下來《蝸居》接下來的發展更是稱得上漸入佳境了。
而且是兩條線進行並進。
一方麵,海萍回家去看自己的閨女,卻是驚訝的發現女兒基本上和自己已經是有了距離。
“孩子已經懂事了,她知道誰是她的親人,她隻跟那些與她日夜在一起生活的人交流感情,而媽媽,什麼是媽媽,媽媽就是電話那頭的喂,媽媽就是每年來兩個星期的女人,媽媽就是一種象征,一個符號。”
不得不,這翻旁白是真真正正的讓很多人都是戳中了內心。
尤其是那種經常兩地分居的人更是如此。
至於買房更是戳中了大部分人的心,有多少人就是因為猶豫那麼一下,然後想等上那麼一兩年,然後發現房子買不起了。
海萍這邊和蘇淳兩人為了買房可以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另外一邊呢,海藻則是和貝的關係逐漸的近了起來,不僅僅如此,兩人是沒心沒肺的活著,什麼房子啊,什麼結婚後的壓力統統都是放在了一旁邊。
當然,還有今晚上的旁白都是很紮心。
“海萍罕見的,親昵的在蘇淳的麵頰上親了親,頭發都拂到了蘇淳的臉,而更罕見的海萍的是咱媽,不是你媽,看樣子,有錢能使鬼推魔這話一點不假,四萬還是你媽,六萬就成了咱媽,蘇淳慶幸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如果一分錢沒有,估計就是他媽的了。”
這翻內心的旁白是真真的讓大家覺得是王道。
真的還是那一句話。
貧賤夫妻百事哀。
很多人真的就是如此,有時候真真的夫妻之間百分之八十的事是可以用錢解決的,並不是有錢不一定夫妻之間沒毛病,畢竟有多少有錢人離婚的,玩三的等等。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講,他們真的是需要錢,甚至他們的焦慮,他們吵架的根源都是來源於錢。
《蝸居》的真實在於就是紮心。
很多男觀眾,尤其是一些已經結婚的覺得這蘇淳的太對了,或者有時候就是如此,有一個觀眾就了,他當初結婚的時候丈母娘就是百般的不滿意,甚至覺得他是一個窩囊廢,後來等他成功了,丈母娘對別人當時他眼光多麼好。
不止這位觀眾,其它人這個時候也都是對於《蝸居》發表了不少的看法。
總得來,就是這個社會有錢就是爺,沒錢,真的是寸步難行。
同時,因為電視劇反倒引得男的與女的站隊。
“嗬嗬噠,我個人覺得如果誰娶了海萍那可真的是作死了。”
“沒錯,不管你們怎麼,反正我個人是極其討厭海萍的。”
“媽蛋,虛榮心啊,除了房子就是房子。”
“大城市就這麼好嗎?或者她在大城市又有什麼用?還直接把蘇淳逼得借高利貸了。”
“我媳婦就像海萍這樣的,所以老子果斷和他離婚了。”
“媽蛋,女的就不能慣著。”
……
以上是一些男同胞們的心聲,其中還有一些平常是遭受到了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的暴力的,他們覺得必須討伐像海萍這樣的人。
可是另外一邊。
女同胞們的想法則是不一樣.
“我不認為海萍是不應該的,她隻想自己的房子有錯嗎?”
“沒錯,海萍有錯嗎?媽蛋,一個個雞賊的她幹毛?她當時選擇了蘇淳可是什麼都沒要啊。”
“就是,唉,我也是醉了,你們這些男的才是真正的田園男權啊。”
……
總之,伴隨著《蝸居》的開播,男人與女人的戰爭也是開始了。
部分男的覺得女的現在越來越現實,彩禮要的越來越高不,然後還要各種的車啊,房的,仿佛結婚就是一場生意。
還有的更分的,一些女的是拎逼入住。
但是另外一方麵,女的卻覺得想要嫁的好有什麼錯?
有多少女的什麼都不要,就圖男的這個人,結果呢?
結果最後熬成黃臉婆之後就被掃地出門了。
還是那句話,站的立場並不同,那麼思考的並不一樣。
你很難誰對誰錯?
然後媒體們也是進行了報道了。
顯然對於媒體們來,他們也沒有想到本來這《蝸居》隻是一部電視劇而已,但是現在卻生生的成為了社會的現實熱點了。
前四集通過海萍把大家買房的事展示的淋漓盡致,甚至看起來有那麼一點誇張,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實比電視劇裏更加的誇張。
同時蘇淳的也是挺紮心的。
之前海萍最煩的就是啃老,但是在自己人到中年的時候,她為了孩子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看法,哪怕真的啃老也沒有辦法了。
再一句,當初那些啃老的,其實過的都不錯。
相反,好麵子,好臉麵的,過的卻是哪叫一個不好。
就像海萍一樣。
你不能她不努力。
但是她努力卻是始終趕不上房價。
而且那個時候還是008年,後來呢?
後來休大城市了,就是城市的房價你就是再努力也趕不上了。
年年調空,年年漲的猛。
在這麼一個背景下,《蝸居》自然是能夠吸引著大家的討論與關注了。
關注之下,收視率也是一路飆升。
當然,劇情也是越來越紮心了。
宋思明開始挖牆角了,他開車接近了海藻,然後就是海萍打電話問錢的事,這時宋思明得知二話不就把錢給了海藻。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姑娘對大叔沒有抵抗力的原因。
你費盡心機想要籌的錢,想要買的東西,在人家眼裏就是一句話的事。
甚至海藻的領導也是讓海藻想法接近宋思明。
當然,真正心疼的就是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