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培堅
侄兒小新大學畢業後在城裏找了份工作,月薪三千,比起我這教書的工資高了一倍,可他還是不滿意,經常抱怨錢不夠花。一次回家,我特意把他叫到我的書房和他聊天,詢問他在城裏工作生活的情況。
我問小新:“小新,你每個月工資都三千了,聽你媽說你的錢還不夠花,是嗎?”小新低下了頭,不好意思地說:“是啊!”我說:“那好,你把這個月的開銷寫出來給我看看。”小新提起筆來,寫下他這個月的用錢記錄:
“高級西裝一套1000元,飛利浦雙麵剃須刀550元,打理頭發120元,和朋友去泰寧金湖旅遊450元,健身費300元,上網費100元,呐喊費150元……”
看完小新的用錢記錄,我愣住了:呐喊費,這是什麼一個名詞,莫不是小新自己杜撰的?
小新見我愣住了,他笑了,說:“叔,莫不是你對這呐喊費150元搞不明白?我告訴你吧!這是我們這些奔奔一族專門釋放心理壓力的一種心理健身方法。就是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裏,對著各種各樣的虛擬的人物和事物高聲呐喊,以釋放過自己的心理壓力……”
我一頭霧水的問:“那什麼叫奔奔一族?”小新嘿嘿一笑:“叔,虧你還是作家,老土了不是。超女知道不?芙蓉姐姐知道不?天仙妹妹後舍男孩知道不?他們啊,就是我們奔奔一族的代表。他們成功模式都是先炒做知名度然後狂收MONEY,尤其善於利用網絡的優勢,通過自我突破極限,露點、臭名昭著的S曲線、惡搞等都是一夜成名的法寶……,而我們這些草根級的奔奔一族,隻能通過玩命工作,痛快享樂,提前預支享受生活,為排泄工作的承受巨大壓力,隻能通過網絡和呐喊來解除心理負擔……”
聽了小新的話,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奔奔一族,說白了,奔奔一族,就是我們的獨生子女群。他們特立獨行張揚自我,他們出生於1975至1985年之間,充滿爛漫幻想。為網絡而生,他們玩命工作,痛快享樂,卻由於承受巨大壓力,不得不提前預支享受生活,他們特立獨行張揚自我,在消費上大多數收入花在服飾、信息、交友及旅遊上。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自身青春的護照。
看著小新坐在我的書房裏又用QQ和誰聊上了,我陷入了沉思:奔奔一族,是時代的產物,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他們的身上既充滿了年輕拚搏的朝氣,又充滿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如何讓這些孩子在這個嶄新的社會健康的成長,應該成為這個社會亟需解決的問題吧。
本文首發《雜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