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尤培堅
十年前,我有兩鄰居下崗了,一個是王工程師,是一家鍋爐企業的技術管理者;一個李大嫂,是一家搪瓷廠的一線工人。王工程師下崗後,領著三五百的月基本工資,每天坐在村裏的養心亭裏,和村人的閑人聊天,罵著社會的種種不平之事。而李大嫂下崗後,跟老公開了一家小吃店,因為她的小吃店富有特色,不久就把生意開到了福州,現在已經是三家李氏小吃店的老板了。
而那個王工程師依然每天坐在村裏的養心亭聊天,無所事事地閑逛。一次,我和他聊天的時候,我說:“老王,現在很多人都是下崗再就業,你不妨也學學李家,再去搞個職業,也許也會弄出個大名堂來了。”可誰知他一聽就急了:“什麼,我堂堂的工程師,也叫我學李嫂那樣去開什麼小店,笑話!”說完,他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搖著頭走了。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代魔術大師胡汀尼的故事,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開無論是我麼複雜的鎖,從未失手。有一個英國小鎮的居民,打製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複雜的鎖,請胡汀尼來看看能否從這裏出去。胡汀尼接受了這個挑戰。胡汀尼從衣服中取出自己特製的工具,開始工作。30分鍾過去了,45分鍾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他筋疲力盡地將身體靠在門上坐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胡汀尼能打開真正的鎖,卻打不開心中的鎖。
王工程師不肯從事看來是下層的職業,固執地認為自己有高級的職稱,從事一些小職業會讓自己臉麵無光,這就是他的固定思維在作怪;而李大嫂卻認為自己就是從事普通職業的人,所以她能迅速地調整自己,從而把握發家致富的先機,成為了一個下崗創業的成功者。由此看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的一把巨大的鎖,它會鎮住許多重要的東西,這把鎖就是固定思維。看來,隻有正確的認識自己,並懂得結合實際來改變自己人生的方向,打開自己心靈之鎖,適應社會的種種挑戰,隻有這樣,人生才會具有更多成功的機遇和成功的概率。
本文首發《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