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奶奶說的故事(1 / 1)

“摸金校尉持摸金符即可下墓倒鬥,摸金一派……”

我翻閱這這本“陰陽八卦卷”。

……

“鬼尋道,人尋墓。”

我饒有興致的翻看著,殊不知奶奶已經走到了我的身後。

又看了莫約十來分鍾,算著時間,也有不少時間了,再不出去的話,該有人進房間找了,想到那個被我移開的櫥櫃,我就一陣擔心,就準備上去了。

一轉頭。

“啪”

嚇到一屁股坐在地上,奶奶不知道何時下來的,剛才估計一直站我身後呢。我這一回頭,方才看見。這密室的光線也很是弱,楞的一下子看到一個大活人,可不得嚇得一哆嗦。

看清來人方才放鬆下來,但是心裏的好奇心又冒了上來。

“奶奶,爺爺和我爸媽他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抱著疑慮向奶奶問道。

“我本來想瞞著你,現在終究還是瞞不過去,沒想到啊,沒想到,這麼快便是被你給發現了這個地方,你們摸金校尉這一脈注定需要傳承下去啊。”奶奶歎息道。

我沒有接話,就這般給奶奶接著說下去。

……

“你們周家祖上是是摸金校尉,這要從三國時說起了,在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地盤‘朝秦暮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占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便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在西漢中期,經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裏便應運而生了。”

奶奶說的有些累了,便停下來歇了會,便又接著講了下去。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幹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麵,他不願重蹈覆轍。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塚”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沒人真正的曹操墓究竟在哪裏。”

“曹操死之前便要把自己創造出來的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人全部處死,他自己深深知道他們盜墓技術的厲害,自己的墓若是被自己的人盜了,那豈不是先前所做的一切都功虧一簣。摸金一排當時一個十八人,可能是因為走漏了風聲,其中一人提前逃了出來,從此隱居山林。”

奶奶的話戛然而止,但是我聽的卻震驚了。“那這唯一一個逃出來的豈不是我的老祖宗了?”

“準確來說那個人是你們周家也是摸金一派的祖師爺,你們周家祖上幾十輩的人也一直是一直靠倒鬥下墓為生。隻到你爺爺這輩方才收斂了點,雖說不再整天去倒鬥,但是但凡遇見看到過去的大墓還是得要下去摸上一摸。

那一年,國家下來了一群考古隊,來到我們這旮瘩,說是有個大墓在此地。

便是一大幫子人開了幾輛大卡車,浩浩蕩蕩的來了我們這尋墓來了。

你爺爺說過,從我們村東的山團子過去幾公裏有個夾溝子,乃是風水寶地,不談能藏一個皇帝在這,但將相王侯用這個地風水是絕對足夠的。

爺爺也曾下去看過,隻是這墓說來也奇怪,以這風水來看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王侯墓,但是卻發現了裏麵的陪葬品眾多。下去時竟然發現了這墓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