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日,彥若雪和小菊兩人裝成彥府的丫頭,故意撞翻了紹棠身邊的小廝,趁著書本散落一地的亂乎勁兒,彥若雪手腳麻利的撿了兩本賬本,混在那一堆書本當中,神不知鬼不覺地便給拿了回來。

將那兩個賬本細細翻看,彥若雪發現這原來是聚源號錢莊同一些商家之間的往來借貸賬目,而這裏麵正好便有田氏同紹棠簽訂的所謂的合本文書。

所謂“合本”,其實就是古時候的合資經營,通常就是兩個或者幾個人分別出資,大家合夥開一個買賣,然後再根據每個人入股的金額所占本金比例,對盈利進行分紅。

可是,彥若雪將田氏與聚源號簽訂的合本文書反複看了好幾遍,卻發現這裏頭大有問題。

如果田氏是要同聚源號錢莊合資經營慶元和祥元這兩家綢緞莊的話,那麼照常理,聚源號就必須要拿出資金入股,這樣才有權對這兩家綢緞莊的盈利進行分紅。

可是,聚源號錢莊雖然之前是拿出了一筆銀子交給了田氏,可是兩方簽的卻是借貸文書。並且,慶元和祥元每個月都需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銀子還給聚源號,一直到上個月,才連本帶利還清了全部的借貸。

而前幾天紹棠親自來彥府,找田氏所簽訂的那份合本文書,從內容上看其實是延續了之前他們簽的借貸文書,隻不過將“借貸”兩個字換成了“合本”,支付給聚源號的銀子從之前每月一次,變成了一年一次。

按道理說,既然之前的借貸已經還清,那麼之後若是兩家合本經營的話,那麼聚源號須得再拿出銀子重新入股才對。可是紹棠卻按照之前借給田氏的銀子數量直接和她又簽了合本文書,壓根兒就沒再拿銀子出來。

如此一來,等於聚源號一分錢也沒出,反而從此後每一年都能從慶元和祥元兩家綢緞莊白分得一筆數目可觀的分紅。

放下手中聚源號的賬本,彥若雪又拿過之前田氏送過來的三房的那些產業的賬本,隨意翻了翻,她便在上麵找到了祥元和慶元的名字。

難怪這麼稀裏糊塗就和別人簽了這混賬文書,原來都不是自家產業,所以才不心疼的嗎?

不對。

彥若雪又拿過三房的賬本,找到祥元和慶元兩家鋪子的賬目細細查看,卻發現這兩家店最開始的時候,每月流水少說也有三四千兩銀子,可是越往後越少,到了田氏第一次同聚源號簽訂借貸文書的時候,賬麵上的記錄居然已經多時隻出不進了。而即便是從聚源號借貸了款子出來,可是賬本上卻也並沒有顯示有銀子入賬。

“啪”的一聲合上了手中的賬本,彥若雪眯了眯眼睛,手指習慣性地在賬本上輕輕敲打著。

看來,這個田氏分明是在拿三房的產業來填她自己的窟窿。

明麵上跟聚源號錢莊簽了個合本經營的文書,是在幫助效益不佳的祥元和慶元擺脫經營困境,而實際上,不是她傻到壓根不看文書內容,就稀裏糊塗地被紹棠哄騙著簽了約,那便是她雖然明知道這文書有問題,可是為了從賬麵上對彥祿成有個交代,所以還是隻管簽了了事。

總之,不管是哪種情況,她這麼做最後都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相當於把兩家鋪子變相抵給了聚源號錢莊。照她這種虧空法,要不了幾年,那兩家綢緞莊就成了聚源號的產業了,而之前靠著做花賬搗騰出來的銀子也早已經進了田氏的腰包,橫豎裏外裏虧的都是三房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