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三賀日”

日本人把1月1日~3日稱為“三賀日”,在三賀日期間,大家都會到親友家中互相拜訪,和我們的拜年活動十分相似。三河日期間日本各家各戶都不動炊火,隻吃年前做好的“禦節”。在此期間,人們還要喝年糕湯,象征歡迎新年的到來。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到神社或寺廟裏參拜,大部分人去神社參拜,這是是巫女忙碌的時候了。

拜完年之後,一般人們都會去求個神簽占卜一下來年命運程。做法事先從神社的簽桶裏抽一個木簽,然後按照目前上的號碼可以得到一張紙簽——“神簽”。根據日本的習慣,如果前上的結果不太理想,則將簽係在神社或者寺廟內的樹上或其他指定地方,以此來祈禱事態好轉。

歲末年前,人們都會到郵便居搶購賀年片,在賀年片上寫上祝福和問候的話,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和上司老板,以示祝福。祝福的話語最常見的就是“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謹賀新年”、“迎春”、“賀正”之類,用相對低的成本給上司和親朋好友致以新年的問候。這裏要注意的是“謹賀新年”之類的祝詞隻能在1月5日之前使用,日本人把1月6日~2月4日期間稱為“寒中”,要是你的賀年片遲發了,最好就把祝詞改成“寒中見舞”之類了。

新年打竹板子也是日本人過新年的娛樂,打羽子板原先是中國的遊戲,室町時代傳入日本。輸了的那一方要受罰,在臉上畫圈圈。

羽子板很像板球板的形狀,不過拍的是羽毛毽,羽子板已經是日本歲暮的風情詩,隻要在電視上看到羽子板市的情景,便會感受到“又是年底了”。日本人在新年正月有裝飾羽子板家裏帶來好運的風俗習慣,除此之外,或贈送給第一次過新年的女孩。據說包含著趕走厄運健康成長的意思。現在羽子板已經完全是裝飾品,而且十分豪華,江戶時代時羽子板上開始有各種人物造型出現,此外也有畫吉祥動物的。

新年傳統風情:淺草羽子板市。

除了羽子板,新年那天大家還可以一起玩日式紙牌、轉陀螺、拍花皮球、放風箏等日式傳統遊戲。

日本“過年”時發“壓歲錢”。這種習俗也是從中國傳來的,隻不過壓歲錢日文稱為“年玉”。

日本有孩子的家庭,事先都要準備好新鈔票,長輩們在1月1日早上接受了孩子的鞠躬“拜年”以後,就把“年玉”發出去。過去,隻有父親可以給孩子發“年玉”,由此來確認和強化一種血緣關係。

後來,逐漸演變,長輩可以給晚輩、親屬以及別人家的孩子“年玉”。

但是,日本人把給別人孩子“年玉”當作一種人際交往,有些家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事情———讓孩子過年的時候記賬,一方麵記下自己過年的時候收到了多少“年玉”,另一方麵記下父母送出去了多少“年玉”,讓孩子從小知道“有進就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