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 1)

生命在深處綻放

文/周杏瑗

我們生活在這個尷尬的年代,精神田園荒蕪不堪,匆匆的腳步不停地在趕路,就連文化消費也變得急切和庸俗。但有理由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們,將會把目光投放到心靈,更加關注人的自身。對於現代人來講,散文是一個人心靈生活的需要,親近散文更像是開啟了一扇扇審美的世界。《詩經女子》這部散文集,不僅僅是當然意義上的散文佳作,更像是這位青年女作家清醒站在了曆史的岸邊,用靈魂丈量腳下這片深情的土地。

翻閱畢堃霖的這部散文作品,你將會驚愕不已,竟然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如此美麗、善良、溫婉的女子,執著地堅守自己,她以詩意的文字、生命的足跡和靈魂的本真向我們描繪這個世界的輕與重、真與善、光與熱。透過文字,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深處,看到了人生的孤寂、唯美、明淨、喜悅和熱烈。文字中樸素的、真誠的、幹淨的、飽滿的、堅定的氣息撲麵而來,直接擊中人性的溫熱和柔軟,瞬間讓我們卸下一切疲憊、壓力和偽善。我們能和這樣的作品相遇,就像邂逅了熠熠生輝的寶石和珍珠,不可多得。

什麼樣的散文才算是好散文,評判權要交給讀者、時間和曆史。向來不喜歡生冷硬的文本分析和文藝理論,就像給美女帥哥做指標驗收。這些作品不僅文辭優美,空靈自由,意境深遠,而且在思想境界上通透著真善美,

充滿著向上的人格力量,可以培育、滋養、淨化、修複人的精神和心靈。

這些近乎寫真寫實的作品背後,無一不浸透著作家的生活體驗和感悟。幼時親近大自然,擁有了厚重的宇宙觀;看慣了生老病死,形成了徹悟的生死觀。或汪洋恣肆,或如怨如訴,或竊竊私語,或心靈獨白,作家的情感世界中,娓娓道來童年的趣事、青春的苦澀、成長的疼痛、生活的印證,這些記憶中的畫麵,交織著愛與恨、苦與樂、孤寂和溫暖、無奈與抗爭,這些故事可能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卻沒有這般真實、細膩、動人和崇高。因為,作家是在把內心掏給別人看,真誠而充滿力量,自然會感人至深。

作家雖是女子,卻足夠讓須眉汗顏。她懂生活,知生命,給文章灌注了意境和深度。她的筆下有繪畫、有風景、有詩意、有禪味,有蟬蟲的鳴叫,有泥土的芬芳,有父親的背影,有人性的思考,有民族的歎息。沉浸在她的文字世界中,你會想起屈原、陶淵明、王維、梭羅、紀伯倫、泰戈爾、魯迅、路遙,情感真摯,體悟深刻,厚重耐讀,具有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

作為一名忠實的讀者,麵對如此有重量的作品,自不量力地加以評頭論足,深感誠惶誠恐。但是我堅信,凡是閱讀完此書的人,都會掩卷長歎,都會被深深打動,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內心,都會發出由衷的敬意:這個作家不簡單,就這樣堅持著,她和她的名字將會一起不朽!

(周杏瑗 陝西漢中人,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