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太後因為生病的緣故,收了不少補品,因此懿和宮庫房中的人參並不在少數,在不能確定定王會送什麼人參給納蘭太後前,張皇後絕不會命人下毒,否則萬一弄錯了,那豈不是提前漏了陷?
但是,當定王君玉辰來送人參的時候,就是要將人參給巧伊,再由巧伊收進庫房的時候。
一般來說,這中間的過程極短,而且眾目睽睽之下,納蘭太後和定王都在場,想要下毒不容易。
而且太後是個很謹慎的人,之前最初生病的時候,君玉辰就暗示過她,說可能有人在她身邊下毒暗害,太醫也說她的脈象隱隱像是中毒的跡象,因此太後必定對此有所提防。
而補藥飲食本身又是容易被人做手腳的地方,所以每次賞賜給納蘭太後的東西,都是經過路太醫的檢驗,又隨著巧伊一路前去懿和宮。如果在去參的時候做手腳,一定會被路太醫檢查出來。而之後又有路太醫一路跟隨,想要做手腳更加不可能。
所以,人參中的毒藥絕不是在定王送去懿和宮之前就被加進去的,而應該是到了懿和宮庫房之後。
換而言之,懿和宮中除了巧伊之外,還有張皇後的人!
這一點可是太有意思了,不但子初意料之外,隻怕就連太上皇和君玉碸父子兩個,也要大跌眼睛。
因為納蘭太後的貼身宮女如巧伊紫英等人,不但是出身納蘭氏族的家生子,自從進宮那一刻起,更跟納蘭太後榮辱與共,休戚相幹。
納蘭太後若能大病痊愈,太上皇自然會對她身邊的人各有封賞,而隻要納蘭太後不倒,那麼這些宮女也會隨之得意;相反,如果納蘭太後死了,這些貼身宮女的失職之罪是跑不掉的,十有八九是會跟著陪葬。截然相反的結果,猶如天壤之別,任何一個有頭腦的人都不會選擇明知必死,還要選擇後者,所以,這個下毒的人應該不是納蘭太後的貼身宮女。
但如果是灑掃或者粗使的宮女,又不可能進入庫房,在人參中下毒。
因此,這個下毒的人應該是介於納蘭太後的貼身心腹和粗使宮女之間的人,有納蘭太後相當的信任能夠進入庫房,但又不是特別心腹,不會因為納蘭太後的死而跟著陪葬。
這樣的人,在任何宮殿都不會太多,子初之前曾試探性的問過紫英,得知今日能夠進入庫房的宮女太監都在當場,便格外注意眾人的神態舉止。
果然,這其中被她察覺到身穿白色滾青草花紋衣裳的青雲神色有異,在擁有其他宮女太監都有的悲痛和畏懼的同時,似乎還帶著一點恐慌和心虛,眼神畏縮,絲毫也不敢朝君玉辰這邊望去。
但同時,她似乎又格外注意事態的進展,眼眸中有著掩飾不住的祈求和希冀。
當然,但隻這些,也不能斷定青雲就是下毒的人。
於是,子初就幹脆請君玉辰幫忙,敲山震虎,打草驚蛇,故意向太上皇和皇上進言,要求將整個懿和宮的宮女太監全部陪葬。
因為如果青雲真的是下毒的人,她肯在人參中下毒,想必就是抱著希望,因為她不是貼身宮女,不大可能被處死陪葬,如果驟然之間這個希望被打碎,得知自己也會因之除此,這樣突兀的打擊之下,肯定會露出些破綻來。
果然,當太上皇下令要懿和宮所有宮人陪葬之後,青雲就好像被人砸懵了一樣,說不出的慌亂恐懼,還帶著一絲後悔,隨即又眼眸四處亂轉,似乎想要像誰求助。
這就更讓子初確定,青雲就是下毒的人,因為她是被人指使的,而當初指使她的人肯定說過,她不是貼身宮女,不會被處死之類的話語來安慰她。
現在突然有變,被死亡的陰影籠罩,定然會下意識地覺得被那人所騙,想要理論或者求助,所以才會眼神私下亂晃,慌亂不堪,神色與別人有異。
確定青雲是下毒的人,而且已經心神大亂,子初當即拿手指指向她。
而之前紫英已經得到了子初的吩咐,待會兒隻要看到她手指指向某人,就立刻朝著那人發難,咬定是那人下毒害死了納蘭太後。
說來也得讚賞一下紫英的敏銳心思,她一直在納蘭太後身邊服侍,雖然往日的地位不如巧伊,但也算納蘭太後的心腹侍女。對於這個讓納蘭太後感到頭疼不已又不敢隨意拿捏的定王妃,她可是冷眼旁觀之餘,更因為對子初才智手段的信心,所以才冒險賭了這麼一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