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哈,豬,豬豬豬,我答應還不行嗎?快點放開我,哎呀........”。
君玉宸說完,忽然聽見耳側有人噗嗤一聲笑。再看時,隻見那些禮官侍女們都早已退下,大殿中,隻有父皇母後以及皇兄和張皇後還坐在那裏。張皇後麵沉如水,眼神裏有種說不出的陰鬱。而太上皇則是笑吟吟的看著這新婚夫婦,頻頻點頭。
子初與君玉宸回到封地雲州之後三個月,便順利生下一健康可愛的女嬰。她給孩子取名為寧嬛,君玉碸得到喜訊之後,即刻冊封孩子為嬛華郡主,食邑三千。
君玉宸對這孩子簡直是千依百順,真正是捧在手掌心裏的明珠寶貝兒一般。
如果說雲州這一年來最有人氣的人是誰?那必定是他們的王妃無疑。
之前傳出來的天女在成為他們王妃之前的事跡就不說了,光說這一年一來子初所做的善事,那也是“罄竹難書”。
先是在王府所在的郡城辦了慈惠會,每年組織城中的富豪權貴募捐大筆錢物救急扶危,在多處寺院庵堂中出資加建房舍收容無謀生能力老弱殘疾,不但郡城附近的百姓受益,遠至邊陲的窮鄉僻壤也有慈惠會人員前去救助。
到了後來,整個雲州在王妃的倡議下,不少州縣由官府牽頭,招納一批商戶以及匠人設立了“技校”,供生活無著之人學習各種工作技能,不收分文更包食宿,每天白天一半學習,一半替學校及學校附屬的工坊做工,學成後替工坊工作一年,表現良好即可帶著官府開具的證書離開,學校甚至可以代為推薦到富戶商家中去工作,當然也可以選擇繼續在工坊中工作,報酬與待遇都從優,還能每年參加晉級考試,鼓勵一寫有上進心的窮人子弟積極創業致富。
當然了,因為考慮到地方風俗問題,這技校還分男校、女校。男校有教導耕作務農的、也有教導木工、打鐵、建築、賬房、管家等等技能,女校則有刺繡、裁縫、脂粉製作、烹飪、家政等適宜女子從事的工作,就是賬房文書等也可以學到。
金旭國本來連年都在跟香洛國打仗,因為朝廷攤派的任務重,所以地方官府便少不得橫征暴斂,這樣的情況下,窮人便越窮,而一些富戶兼並土地的情況也十分嚴重。雲州是君玉宸的封地,本來是金旭國十分富庶的一個大州,在君玉宸寬和的撫恤政策之下環境有所改善,但是依舊流民甚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極多,而可以用來維持穩定的政策卻少的可憐。
有了這些技校提供衣食工作,培養工作,配合地方官府清理吏治、嚴厲打擊流民作案等等措施,雲州所屬的州縣情況大為改善,不少百姓們都對定王與定王妃交口稱讚,視若神人。
尤其是子初,民眾提起定王妃都直說那何止是天女,簡直是觀音再世。
隻是大家都不知道,子初這觀音菩薩可做得非常辛苦,因為開辦技校這等事情說來簡單,但之前在現代的時候,她也隻是偶爾看看廣告,聽聽新聞而已。真到了自己手裏,不但要一個人主持所有工作,還要製定各項細則,跟所有相關人員溝通,安排工作。出於她現在定王妃的身份,地方官府的官員們自然是不敢推脫的,可是要跟這些土老帽來強調培養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培養的還是一些貧賤之人,這一點就已經很難了。不但如此,她要讓它能長久生存,必須至少保證可以收支平衡。如何合理安排學員工作,如何在社會上把技校的名聲傳揚出去,如何吸引一些富商的善款投資來填補學校的資金投入,這些本來就是一個極大的工程,更包含著許多艱難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子初承諾的,要將女兒親手撫養長大,一米一飯都不假手他人,這也就成了一個空頭承諾。
好在,女兒天生就喜歡粘著父親。君玉宸對這個寶貝女兒,可謂是愛的不加餘地,對於女兒的日產生活,他連一針一線都要親自把關。在這樣的情況下,子初也就騰出了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反倒是君玉宸這個王爺,差不多成了全職奶爸。
子初幾乎是每建一家技校,就要親自把流程梳理一遍,再由定王府專門劃出相關的人手來配合做學校相關工坊產業的經營工作,以確保那些工坊可以健康成長,長期為學校的運作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