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2章:這繡花的人到底是誰?(1 / 2)

誰知道這才堪堪歇了口氣,沈家姨母又是開始捶胸頓足大哭起來:“妹啊,想當年咱們姐妹兩感情多好,你命好富貴,嫁給了皇上做了皇後,每年省親的時候,都說要接我進宮來住一段時日。可惜我這個老姐姐,卻沒有這個命能進去宮裏頭瞧瞧,你就先我一步去了。而今你兒子做了太子,我也沒了倚靠,就帶著個女兒過來這邊投奔他。沒曾想,這才沒過幾年安穩日子呢,他就護著個狐狸精要趕走我這個老寡婦!想當初你懷孕的時候總是許諾說將來會讓兒子好好孝敬我這個結界,沒想到今日他便是如此來報答我這個老婆子。妹啊,你是不知道,我帶著容容寄人籬下,本來就想著親上加親,讓容容做了太子殿下的側妃的。誰知道他就是死活瞧不上我這張臉麵,對容容總是愛理不理的。從今往後,你叫我孤兒寡母以後還能靠誰?!妹妹啊,早知道我陪你一去了,也不用在東宮裏討人嫌惹人恨,說來說去,都怪我這個老婆子命不好啊!……”。

子初看著這沈家姨母訴起這些陳年舊賬的苦處時,那簡直就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一般。一張嘴不斷的張開嚎叫幾聲,然後接著又開始口水四濺的往外噴湧出高分貝的汙染源。

嘖嘖!她忽然有些同情君玉碸,有這樣一個姨母真可憐,就算是表姨母,可看她這副樣子,試問誰能相信已經故去的元皇後會是一位震驚柔美的女子?

看了一會熱鬧之後,見大家都是一臉木然,眼觀鼻鼻觀心不為所動的樣子,倒是君玉碸臉色越來越難看。她便開始有些懊悔起來,這些事可是他們一家子的家事,都說家醜不能外揚,自己關起來鬧就好,何必還要她這個外人來“觀禮”?這豈不是要讓君玉碸事後下不來台?

這邊的沈家姨母還在繼續哭鬧撒潑,但正主君玉碸顯然已經十分不耐,他十分冷淡道:“姨母想來是在京城住的時日久了,思鄉情切,所以才生出了諸多的抑鬱之情。也怪本太子從前少有關心姨母的生活,原來姨母對東宮竟然如此多的怨言。既然如此,本太子擇日就會派人妥為安排護送姨母回鄉,姨母請起吧,有話好好說就是,何必如此激動。”

高!實在是高!這君玉碸不愧是長期搞政治工作的,一番話快準狠的抓住話柄轉移話題,連消帶打,弄得這沈姨母站在那裏瞠目結舌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真是,高啊!

要說這沈家姨母腦筋其實一直都不太靈活,之前在東宮中之所以能夠所向無敵,依仗的不過是輩分與太子妃張氏的縱容,所以幹起壞事來也是直來直去從來不考慮行為藝術或陰謀策劃。

對上一個已經對她萬分不耐的腹黑侄兒和全不把她身份當回事的子初,除了一敗塗地之外,其實她是沒有任何別的出路的。

沈姨母之前還覺得自己此次勝券在握,還巴望著趕走子初之後,能夠趁機為自己女兒爭得一席之地。此時聽到君玉碸直白地要趕她回鄉,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該如何反應。

要知道,她與元皇後雖然都出自一門,但元皇後是長房嫡女,承襲的是柳國公名門閨秀的千金做派。一言一行,無不經過精心的教導,但她與表妹就完全不同了,不但是三房所出,而且生母還隻是一個低賤的歌姬。

兩者之間原本就是雲泥之別,也是元皇後過世的早,家中又人丁凋敝,君玉碸思念亡母,便對與亡母有關的所有人等都格外善待些。

這沈家姨母自從攀附上太子這個侄兒之後,在東宮裏每日穿金戴銀,用奴使婢的,習慣了京城繁華,每天頤指氣使,還有一大堆的人人上趕著來吹捧,要她回去老家那種開門隻見山水樹木的地方,如何能夠適應?!

更何況,自己當初帶著女兒來京城的時候,為了裝扮體麵,早已將全部的家當都變賣了!此時,讓她回去老家,如何安生?

難不成,還要厚著臉皮向太子侄兒再討一筆安家費再走麼?

沈家姨母心裏疼的血流不止,隻是因著自己長輩的麵子,說出口的話不知如何挽回,隻好一直在旁邊嚎哭,反複念叨君玉碸沒良心之類的話。

子初聽她來來回回就那麼一些毫無新意的句子,不由厭煩至極,便向君玉碸道:“殿下處理家事,子初先告退了。”

誰知道她這邊才堪堪轉過身,接著就被君玉碸一手給拉住了。

“你等等,我叫你過來可是有正事要問的。你們幾個,送沈夫人回去休息。傳本太子的口諭,三日之後便是吉日,著一隊侍衛,將沈夫人和沈家表妹一起送回老家去,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