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 殘菊(2 / 2)

“我看最妙的卻是頸聯,活脫脫將那惱人的秋風勾畫了出來,滿園殘菊,盡皆被他輕薄了去呢!”

寶釵又細細的讀了一遍,點頭說道:

“我看好的卻是最末這兩句,明麵上兩鬢貼的是花黃鏡妝,心裏卻千回百轉的不知在思念的哪個良人君子,融情於景,借物生情,此處才是詩眼呢。”

迎春、惜春等也連連讚同,唯獨黛玉默然不語,史湘雲輕輕的拉了她一把,笑問道:

“林瀟湘覺得如何,此詩可堪為入社之投名狀否?”

林黛玉纖細的臉龐上微微泛出一絲紅暈,第一次正正經經的朝賈芸使了一禮,輕輕說道:

“莎翁之名,果不虛傳呢!”

李紈又從頭看了一遍,笑著說道:

“芸哥兒這詩雖好,一來做的慢,二來做得少,況且若論風流纖巧,終是要讓顰兒一籌,依我之見,瀟湘妃子此場為魁,然後方是《殘菊》、《簪菊》、《對菊》、《供菊》等,怡紅公子的押尾,你可有異議?”

寶玉怔怔的愣了片刻,歎了口氣隻得說道:

“瀟湘奪魁自然是無疑的,稻香老農評的極是,極公。”

眾人卻知他又被賈芸壓過了風頭,心中有些鬱結,倒也不好意思去譏嘲,還是黛玉悄悄兒的繞到了寶玉的身邊,湊在他耳旁低低的說了幾句,那寶玉方才露出了一些兒喜色。賈芸看在眼中,不由歎了口氣,這兩人的一番“木石前盟”,果然是情根深種啊。

突然,不遠處的廊上傳來了一陣嬉鬧之聲。循聲望去,卻見王熙鳳的貼身大丫頭平兒正在那裏和鴛鴦、彩霞、襲人等人玩笑,片刻後,又到了亭子裏,李紈笑問道:

“你們鳳奶奶怎麼走了不見回來?便這麼舍不得老祖宗,連離開一步也不肯的?”

平兒忙向諸人稟報道:

“可怨不得咱們奶奶,前兒鄉下來的那個打抽豐的劉姥姥又來了,周瑞嫂子正帶著在那邊屋裏等著,奶奶還要去稟告老太太和夫人呢。”

“劉姥姥?!”

聽見這個熟悉的名字,別人倒還罷了,賈芸卻是又有些小小的激動了一把,雖然不是紅樓裏的俊男靚女,可是後世說起劉姥姥,隻怕知名度並不在釵黛雲鳳之外的十二釵之下,這個老人精看著被大觀園裏的男女老生折騰了一把,其實心裏卻比誰都敞亮,一番的插科打諢下來,撈了多少的好處人緣就不去說了,更特殊的是,他的孫子板兒也在這一趟中和鳳姐兒的女兒,也就是正冊十二釵中最不起眼的巧姐結下了一段偶然的“佛手”因緣,為日後打下了一個大大的伏筆。

“既然來了外客,咱們何不也瞧瞧熱鬧去。”

這會子,廊子上的丫鬟們也吃的差不多了,鴛鴦聽說賈母有事,早就飛跑著趕了回去,襲人、鶯兒、紫鵑、入畫、侍書、素雲等也候在各自的主人身邊,一聽說有個鄉下親戚來了,紛紛攛掇起來要去看看,那些小姐們今日又是吃螃蟹,又是寫菊花,興致也正高,聞言無不踴躍,一齊朝著賈母的大院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