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麵環北極海、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按地理區域可劃分為西南區、極北區、內陸區、中南區和東南區。極北區是出現極光和極晝的地區。極光最常出沒在南北緯67°附近的兩個環狀帶區域內,分別稱作南極光區和北極光區。北半球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亞、格陵蘭、冰島南端與挪威北海岸為主。愛斯基摩人認為極光是“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
北極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是觀賞極光的最佳地點。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更贏得“北極光首都”的美稱,一年之中有超過200天的極光現象。阿拉斯加的西娜溫泉、基利、阿利阿斯卡等地也是觀賞極光的好地方。美國阿拉斯加等地的天空中,美麗的極光還呈現出變幻無窮的形狀,一會是帷幕狀、弧狀,一會又是帶狀和射線狀等多種形狀。極光瞬間變動的形體,吸引了不少觀看者。
極光的形成與太陽活動息息相關。逢到太陽活動極大年,可以看到比平常年更為壯觀的極光景象。在許多以往看不到極光的緯度較低的地區,也能有幸看到極光。2003年10月29日晚,在美國的阿拉斯加,極光不同於以往的綠色,呈現了更多的色彩。當夜,紅、藍、綠相間的光線布滿夜空中,場麵極為壯觀。雖然這是一件難得一遇的幸事,但阿拉斯加極光在往日平淡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絢麗的色彩,在許多地區甚至還造成了恐慌。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還出現過黑極光。黑極光是指正常亮極光之間的暗帶,也稱反極光。正常的極光是電子或帶負電的粒子沿著地球的磁場衝向地球大氣,撞擊地球大氣分子,使它們電離而發出的輝光。黑色的反極光,則是地球電離層中帶負電的粒子,從地球磁場線的間隙被吸出去所產生的現象。這種黝黑的反極光延伸的高度可達2萬多千米,持續時間有時長達數分鍾。
產生極光的原因是來自大氣外的高能粒子(電子和質子)撞擊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常發生在地球磁極周圍區域。現在所知,作為太陽風的一部分帶電粒子在到達地球附近時,被地球磁場俘獲,並使其朝向磁極下落。它們與氧和氮的原子碰撞,擊走電子,使之成為激發態的離子,這些離子發射不同波長的輻射,產生出紅、綠或藍等色的極光特征色彩。在太陽活動盛期,極光有時會延伸到中緯度地帶,例如,在美國南到北緯40°處還曾出現過北極光。極光最後都朝地極方向退去,輝光射線逐漸消失在彌漫的白光天區。造成極光動態變化的機製尚未完全明了。
大多數極光出現在地球上空90~130千米處,但有些極光要高得多。在地平線上的城市燈光和高層建築可能會妨礙我們看光,所以最佳的極光景象要在鄉間空曠地區才能觀察得到。
阿拉斯加的極光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而另一個亮點居然是當地居民。愛斯基摩人自稱為“因紐特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多住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愛斯基摩人是由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曆了4000多年的曆史。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傳統的愛斯基摩人過著近乎原始的生活,他們四處打獵,靠天吃飯,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每天為食物而奔波。與之相適應的是,愛斯基摩人有共享自然資源的傳統,隻有武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衣服歸個人所有。現在真正的愛斯基摩人大約隻有15萬人,他們的生活今非昔比,已經相當現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