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寫作是沉思的生活
寫作,是觸摸生活深處那並非人人可及的零散片段,並把那感覺留住。
生活有種嚴厲的幽默,類似寫作者的孤獨。
詩歌強有力地介入公眾生活是很偶然的事情。生活是現實的,詩歌是超現實的,在兩者之間,詩人應當保持怪誕的安詳。
生活的價值,在於它被看見,被注視,不然,它就是白白流失的生活。
詩歌的價值,在於詩人給生活打下個人烙印的能力,也即詩人在自己所處語境中對生活本質的表達能力。但厘清大眾身份和個人身份間的區別並不容易,稍一混淆,詩歌就會陷入機械性的泥潭。
對於生活,詩人必須是個親密的知情者。
如果隻是複述生活而毫無見地,就是盲目的寫作。詩歌必須深入精神領域,尋求那高貴的東西。詩人應當直麵這個時代的精神,挖掘並整理它們,而不是交給其他人來處理。
要寫好一首詩,得對生活有點緊張感才行。要用新的命名進行暗示,從中尋找新的道路和無限性。
相信實證,相信物質,但不要輕信社會意義。要發現被忽視的視角,精確地捕捉到物象,並觸及其中蘊藏的精神實質,寫出無法歸類的東西。
被理解的生活,遠比正朝前滾動的生活重要。
真實性與個性密切相連,它取決於觀察者而不是生活。
詩人對生活應當持有強烈興趣,但對於身邊的喧響,詩人不是和大家一起歡呼,而是要去尋求那些聲音的源頭。
寫作,需要生活順從地保持靜止狀態。隻有浮躁者才認為生活目不暇接,世界並沒有變,它仍然是人的世界。但生活的複雜性,往往會使人的標準失效。寫作,則是重拾人的標準。
人性沒有清晰的輪廓。在生活中,事有始終,人性的開始與結束卻不容易辨別。在事件、物象的聯係中,準定與模糊是混合的。這不是公眾生活的深度,而是寫作的深度。寫作所觸及的,是深層情感的對等物,是存在的神秘性。
詩是生活的起訴書。
不可能有純粹的靜觀,不可能抒寫悲傷而無動於衷。
生活中的小人物是被忽視的社會力量,人性弱點更容易不加掩藏地暴露,因而看上去會讓人更揪心;要寫他們對卑微尊嚴的尋求,哪怕是帶有絕望味道的追求。虛空中仍有人性的意義存在,而且更有不馴之美,能讓我們明白,生活的永恒性在於,受苦是不可避免的,救贖總是與苦難相連。這是生活的宗教,也是寫作者的宗教,
生活沒有征得一些人的同意,就把他們裹了進去。詩歌要表現這些人為之忍受的東西。
詩歌描寫危機,提出問題,但不必給出答案。
詩歌可以選擇溫和的表達方式,但不能沒有強硬的立場。
用詩歌描寫節日、大型慶典活動是一種壞習慣,它容易使寫作者的緊張感被弱化或消失掉。
詩的意義不在當下,而在其永恒性,也即曆史紀念意義。
文字有留證和藝術兩種功能,詩歌主要對後者負責。
在生活中,發現詩意和寫好一首詩是兩碼事。
任何被描寫的對象都有眼睛和心靈。詩要找到它們,表現那眼睛裏的恐懼,或眼睛閉上時心髒的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