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燁成為九五之尊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因突患天花,生命垂危,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召見大臣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口授遺詔“……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年八歲,……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製,待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不久,順治帝駕崩於養心殿,時年24歲。順治帝駕崩後玄燁繼承了帝位,並於公元1662年改元為康熙,史稱康熙帝。
大清帝國新的繼承人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由孝康章皇後佟桂氏於順治十一年三月生於景仁宮。他不但出身帝王之家,而且天姿聰敏,文武雙全,但他的童年生活並不幸福。
按照清製,皇子、皇女出生之後,與生身額娘(母親)分居,由乳母、保姆養育。在玄燁在兩三歲時,又不得不出宮避痘(天花),住到皇宮西牆外的一座宅院裏。當時對這種病沒有特效藥,傳染率高,死亡率高,宮廷裏也是談“痘”色變。當時他的身邊隻有乳母、保姆、宮女、太監照料,長期不能同父母相見。
直到晚年康熙還對此難以忘懷,他說:“世祖章皇帝(順治帝福臨)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抱歉之處。”
直到四五歲出痘以後,玄燁才搬回皇宮。盡管九死一生,逃過一劫,但這場病災,使玄燁臉上留了麻子。
幼年的玄燁並不是順治最寵愛的孩子。順治先後娶了19位後妃,有滿洲人、蒙古人、漢人,他最寵愛的是一位董鄂妃。玄燁從2歲到7歲的6年間,父親順治正陷在自己愛情悲喜中,並沒有給予他足夠的關愛。更加不幸的是,玄燁8歲的時候,父親病逝,10歲時,生母佟氏也病死了,
盡管經曆種種不幸,但玄燁在少年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中孝莊太皇太後對他關愛非常,十分注重對他的教育。康熙對自己的祖母充滿感激,後來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並說:“藉聖祖母太皇太後鞠養教誨,以至成立。”認為自己能夠有所成就,是因為祖母從小對他的教導。
玄燁5歲開始讀書寫字。史書說他:“自五齡後,好學不倦。”除了學習滿洲語、蒙古語之外,還要學習漢語。學習內容包括帝王政治、聖賢心學、六經要旨等等。他讀書刻苦: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誦百遍,然後背誦百遍,直到融會於心。玄燁自己說:“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
不止刻苦讀書,玄燁對騎射也十分重視,而且十分善於騎射。順治皇帝認為皇子對騎射功夫不應疏忽。對此,玄燁也是十分認同的。他一生都不曾放下馬上功夫,十二三歲的時候,就曾去南苑校射行圍。康熙二十年(1681年),他更是開辟了木蘭圍場,校獵行圍。他後來能夠有足夠的體力與精力處理朝政,也受益他平時的鍛煉。
玄燁努力向學,並有著高遠的理想。一天,順治問來到身邊請安的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五子常寧(長寧)長大之後有什麼誌向。皇五子常寧,因剛3歲,不能回答;皇二子福全回答說:“願為賢王。”玄燁雖年齡不大,卻從容地答道:“待長而效法父親,做個聖明的天子。”順治聽了玄燁的回答後,又驚又喜,對他格外看中。
康熙在父親順治皇帝去世後,登極帝位,統治清朝前後凡六十一年,致力於實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功勳卓著,彪炳史冊,成為千古一帝。